舌尖上的鲁西南美食名吃,一碗糁汤暖心又暖胃

最近,小编又被一个字难倒了。糁,看起来并不像是生僻字,隐约记得以前大家都读sá,按照这个读音使劲在输入法中找,后来发现原来在输入法里这个字要念shen。但是在鲁西南的“美食字典”里,这个字确实是念sá的,糁是鲁西南地区的一种美食名吃,冬日里要是来上一碗,保证你的身心都是暖暖的。

舌尖上的鲁西南美食名吃,一碗糁汤暖心又暖胃_第1张图片

在现代汉语拼音中没有(sá)这个读音,聪明的鲁西南人填补了这个空白,语言学家太有必要到鲁西南地区来喝一碗香喷喷又养胃又养颜的“糁”,说不定再版汉语字典和汉语辞典时就会为“糁”增加一个词条了。

舌尖上的鲁西南美食名吃,一碗糁汤暖心又暖胃_第2张图片

糁(Sá)汤,也叫“肉粥”,一种传统名吃,流行于鲁、豫、苏、皖四省交界的京杭大运河沿岸,以山东省济宁市的为起源,也为最为有名,现为当地百姓的平常早餐。

糁汤历史悠久,《说苑.杂言》中就有“七日不食,藜羹不糁”的记载;春秋名著《墨子非儒下》载:“孔子穷于陈蔡,藜羹不糁”。《礼记·内则》称:“糁,取牛、羊之肉,三如一,小切之。与稻米二,肉一,合以为饵,煎之。”这里所说的“糁”,跟今天的糁就很像了。

舌尖上的鲁西南美食名吃,一碗糁汤暖心又暖胃_第3张图片

还有一种说法是讲糁汤是由阿拉伯传入的,糁的用肉,古代西域仅用牛、羊肉,传内地后兼用鸡、鸭肉,后来汉族人又制作了猪肉糁,其中又以鸡肉糁、羊肉糁味道最佳。其制作工艺,一般经过选料、制汤、成糁三步。主要用料为骨肉、麦米、葱、姜、五香粉、盐、面粉等,有的还加进砂仁、公丁香、陈皮、肉桂、紫豆蔻、大茴、小茴、玉果、广桂、白芷、良姜、花椒、胡椒等药料。

舌尖上的鲁西南美食名吃,一碗糁汤暖心又暖胃_第4张图片
舌尖上的鲁西南美食名吃,一碗糁汤暖心又暖胃_第5张图片

其实,做糁的学问还真的是主要在汤上,许多糁铺都是世代相传,汤料都是百年老汤,可谓老汤里面加新汤“汤汤不息”。另外,煮汤用的锅盖和柴火都有讲究。做糁用的锅盖必须要用柏树木做;烧汤的柴火也要用果树木,只有这样才能做出原汁原味的济宁糁来。

舌尖上的鲁西南美食名吃,一碗糁汤暖心又暖胃_第6张图片
舌尖上的鲁西南美食名吃,一碗糁汤暖心又暖胃_第7张图片

糁汤的汤用的是大骨头汤,头一天晚上将白条鸡、猪骨、牛羊肉洗净,滤去血水,放入套在锅上的木筒内,再将水烧开,然后放入葱、姜、大料(包括花椒、元茴、丁香、草果、草蔻、三代、桂皮、良姜等,装入袋内),煮4小时后,改文火再煮1-2小时,焖紧盖严,不能跑气。第二天早上再将煮好的汤锅烧开,兑入适量开水及芡汁,配以打碎鸡蛋,用大骨汤一冲,再配以姜末、香菜、香油等佐料。

舌尖上的鲁西南美食名吃,一碗糁汤暖心又暖胃_第8张图片
舌尖上的鲁西南美食名吃,一碗糁汤暖心又暖胃_第9张图片

正宗的济宁糁汤还会配以剔骨肉,用葱、姜、香菜、酱油、醋等佐料调着吃,作为喝糁汤的配菜。由于济宁地区是鲁菜中济宁菜、济南菜、胶东菜的三大组成部分之一,所有的济宁糁汤也是口味也是别具一格、最具正宗。

更多中华老字号文化,敬请关注老号营;文章来源于老号营,如有转载,注明出处。若任何团队及个人私自转载盗用,一律追究相关责任,敬请知悉。

你可能感兴趣的:(舌尖上的鲁西南美食名吃,一碗糁汤暖心又暖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