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之中开发觉性》(三)
以下是2009年尊者在泰国苏孔泰大学的法谈
了解身与心的实际真相有三个等级——称为智慧的三个层次。
最基本的智慧是照见身与心的实际真相,照见身与心不是“我”。初果须陀洹,就是照见身与心的实际真相不是“我”。
佛法教导说,证悟初果者的戒行是圆满的,定则只有一丁点,慧也只有一丁点。即便是须陀洹,定也只是一丁点,慧也只是一丁点。只不过他的戒行圆满后,有了觉性,任何烦恼升起,心都会及时识破,所以烦恼习气无法再控制心,也就自然不再犯戒!至于只有一丁点的定,是因为须陀洹的心和普通人没有两样,也是飘来跑去的。
我们有感到我们的心一直飘忽不定吗?看得出来吗?比如坐下来听隆波讲法,有时心会跑到隆波这里;有时则会专心听,就不再看隆波的脸了,只是用心听;听了两三个词,就关掉自己的开关,去想了。想了、听;听了、想。心一直摇摆不定,总在不停变化。
如果我们及时的照见,就会看见心的瞬间生灭:一会儿心生在眼、一会儿心生在耳、一会儿生在心去想;不停地变、不停地变。所以要不断的觉知,不间断的觉知身与心。持续的训练,不难的!它很简单,比我们想象得还要简单!
第一步,要让真正的觉性显露。首先,找一个方法来训练觉知。在看到身和心的实际真相之前,一定要先看见身和心。如果忘记身也忘记心了,是不可能看到身与心的实际真相的。因此要先训练觉知身与心,发展觉性就是觉知身与心,这是修行的起点,也是修习毗婆舍那的第一步。
我们的心一直处在迷失状态:迷失在看、听、想,迷失在品尝味道,迷失在身体接触的感受里。比如坐着坐着,身上会痒,我们就会抓痒,对吗?抓的时候,心会比较舒服。我们并未觉知到身在抓痒、心觉得舒服。我们只是习惯性的无意识抓痒而已。那时,我们已经忘了身与心。无论做什么,如果忘了身与心,就是没有觉性。
隆波说的觉性是指修习四念处的觉性,是指知道身与心的觉性。忘记身和心的时候,就称为没有觉性。我们可以试着衡量,看看自己忘记身和心的频率高到什么程度?注意到了吗,当我们“想”的时候,心就像是冲进了“想”里,对于身与心的意识就失去了。虽然有身,但就像没有身一样;虽然有心,但就像没有心一样。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身与心,而只是陷入所想的内容。
刚开始的阶段,很简单,找一个禅法作为观察自心的参照点。比如习惯于观呼吸,那就观呼吸,以玩游戏的方式去觉知,目的不是为了宁静。如果喜欢念经礼佛,那就念经礼佛,轻松游戏地念,念不是为了宁静。如果喜欢观腹部的升降,就去观;喜欢观行、住、坐、卧,就去观行、住、坐、卧;如果喜欢隆波田动中禅的手部动作,就去做。那样做是为了及时知道自己的心。
举例来说,观呼吸时,轻松自在的呼吸。心跑到呼吸了,要及时知道;心跑去想了,要及时知道。心升起苦、乐、好、坏,要持续知道。透过观呼吸,持续知道自心。或者念经与念诵“三藐阿罗汉”之类的,念的时候,心一跑去想别的事,及时知道心跑了。念经时,心宁静了,知道心宁静;心散乱,知道心散乱。念经的时候要持续知道心的变化。这就是训练觉性。观腹部起伏也可以。观腹部时,心跑到腹部了,要及时知道;心跑去想了,要及时知道,无论心做什么,都要知道。
当我们着手于实践,起步阶段都要找到一个禅法,一个自己比较擅长与顺手的方法。修习之后,心感到轻松自在了,就可以继续选用那个方法。念佛也行,念三藐阿罗汉也可以;呼吸也行,腹部升降也可以;经行也行,隆波田动中禅的手部动作也可以。但请注意,修习目的不是为了让心静止,而是为了持续看见心的变化无常与运行轨迹。比如称念“佛陀”,心跑去想了,要及时知道;或者称念“阿罗汉三藐……”(巴利文的佛经),心跑去想了,要知道,“……三佛陀帕卡瓦”,心又跑了,也要知道。如果经常如此训练,以后心只要稍有一点动静,刚一想,觉性就会自己升起。
觉性无法依靠人为的指挥而升起,觉性升起的原因在于心牢牢记得那种状况。所以《阿毘达摩》才会说:“提拉杉亚(《阿毘达摩》巴利文的发音)”——就是心牢记那种状况,它是觉性产生的直接原因。
不断的训练心去看到各种状态,直到有一天,觉性自然升起。一旦真正的觉性显露,就可以慢慢体会到,觉知会自己升起的。
一旦觉性自然升起,从此我们的修行便再没有门户之见。观身还是观心等问题再不会存在。刚开始的阶段,有人可能选择观身,有人可能选择观受,也有人选择观心,那都只是起步阶段,选择一个禅法来作为参照物而已。一旦越来越多的及时知道心,觉性可以自己升起。之后,就再也不存在哪门哪派。仅仅只剩下——当下是有觉性还是没有觉性?
当下若有觉性,有时候觉性会觉知身,有时候觉性会觉知感受,有时候觉性会觉知心,我们无法选择觉知身还是觉知心。如果有谁还在选择只观身或是只观心,那么就掉进了奢摩他。因此,真正的觉性在何时升起,我们无法选择,有时候是觉知身,有时候是觉知感受,有时候则是觉知心。
就像刚来的时候,法工安排大家先坐等一下,时间还没到,有位穿绿色衣服的居士来报告禅修进度。报告进度时,他说有一天他在洗澡、刷牙还是梳头时,感到身体不是“自己”。在完全没有刻意的情况下,觉性自己升起了(不是人为造作出来的),然后就看见“我”不存在。
何时觉性升起去觉知身体,就会知道身体不是“我”。何时觉性升起去觉知感受,就会知道感受不是“我”。何时觉性升起去觉知善心与不善心,就会知道心不是“我”。一旦真正的觉性升起,就开始照见——是身体在呼气,不是“我”在呼气;是身体在吸气,不是“我”在吸气;是身体在行、住、坐、卧,不是“我”在行、住、坐、卧,身体不是“我”。如果真正的觉性升起,当苦乐产生时,就会看见苦乐只是另一个混入身体的部分而已,不再是“我”苦、“我”乐。一切的善心与不善心(比如贪、嗔、痴)升起,就会照见是心(它)贪、心(它)嗔、心(它)痴,而不是“我”贪、“我”嗔、“我”痴,就会看见一切都不是“我”。
在刚开始,可以协助一下。每个人都要有一个适合自己的禅法,喜欢经行也行,适合念佛也可以,都可以,要选择一样作为参照物来观察心的运行轨迹。然后,觉性将会自然升起。一旦觉性升起,它会觉知身与觉知心。有时候觉知身、有时候觉知感受、有时候觉知心,然后就会照见它们不是“我”;看见正在移动的身体不是“我”;看见正在呈现的感受——苦、乐、不苦不乐——不是“我”;看见心的善与不善不是“我”,“我”不存在。
一个看见“我”不存在的人,就被称为已经体证初果(须陀洹果)的初级智慧。“我”不存在,没有一个“我”,这是初级智慧。
至于中级智慧,就是照见身体根本是纯粹的苦!看见身体是纯粹的苦的方法,仍是开发觉性——觉知身与心,跟初级阶段是同样的觉知。有时候觉知身、有时候觉知心,它会自然的持续、自发地觉知下去。
等到有一天,量足够了,心会聚集起来,对于收获做出彻底的宣判。它会知道“身是纯粹的苦!眼、耳、鼻、舌、身组合的身——是苦的聚集。”
在座有谁认为身体是苦,有吗?有的话,请举手,谁认为身体是苦的?那些举手的人先不要放下,隆波问一下,你们是认为身体一直是苦,还是时苦时乐?看到没有,我们并不认为身体一直是苦,而认为是时苦时乐。试试不把手放下,一会儿就苦给我们看了!好了,大家可以把手放下了。
别以为我们已经懂得法了。
佛陀教导说:五蕴是苦!此身此心是苦!可是我们根本没有看见此身此心是苦。一个真正看见身是苦的人,一定是三果阿那含。一个真正看见心是苦的人,则是四果阿罗汉。
至于那些认为身是时苦时乐;心是时苦时乐的人,随着觉性的增长,就会看见苦充满身体,只是多和少而已。心会自己看见!一旦看见身体是苦,看见那些组合成身体的——眼、耳、鼻、舌、身——是苦,我们会放下对于眼、耳、鼻、舌、身的执着。如果连眼睛都不执着,就不会执着于色;如果连耳朵都不执着,就不会执着于声;如果连鼻子都不再执着,就不会执着于气味;如果连舌头都不再执着,就不会执着于味道。之所以还会粘着眼、耳、鼻、舌、身,是因为心还在粘着色、声、香、味、触,就会在色、声、香、味、触这些方面有喜欢与不喜欢升起。但是如果智慧清楚的呈现——中级智慧升起,便会看见到身是纯粹的苦,便会放下对眼、耳、鼻、舌、身的执着,也就自然不再执著色、声、香、味、触。欲界的贪与嗔(对色、声、香、味、触的喜欢与不喜欢)将不再升起。因此佛经说:“三果阿那含才能够断欲界的贪与嗔,因为智慧照见身体的实际真相了!”此身是苦,只是中级智慧。
我们来大学讲法就要讲到智慧,如果教导其它的,不符合大家的身份。还有比这个阶段更高的。
最高的智慧是——照见心是纯粹的苦!有谁照见心是苦的?居然还有……连身体是苦都还没看到呢?感觉到吗?心时苦时乐,看到没有?我们并未看见心是苦的!我们认为心是时苦时乐的,这与实际真相不符。
一个看见身是苦、心是苦的人,被称为照见五蕴是苦;也被称为清楚照见苦(苦谛),就会彻底放下欲望。于是,苦因(集谛)不再升起。苦因(集谛)就是想让身离苦得乐、想让心离苦得乐。如果清楚的了解身与心只是一堆苦的聚合,想让身心快乐的意欲就不再存在,因为知道那是不可能的。想要让身心离苦的意欲不再存在,因为知道那也是不可能的。喜欢与不喜欢将会彻底消失,再不会升起想要身与心这样或那样的渴望。这被称为“彻底照见苦(苦谛)之时,会断掉苦因(集谛);断掉苦因(集谛)的同时,照见苦灭(灭谛),也就是清楚照见涅槃。知道苦、断苦因、照见苦灭的瞬间,被称为圣道(道谛)!苦、集、灭、道发生在同一瞬间!”
修行首先要持续训练去感知身和心:看见身体(它)工作,身体(它)站立,身体(它)走,身体(它)坐,身体(它)卧,而不是“我”在行、住、坐、卧,看见身体不是“我”。看见心(它)工作,心(它)苦,心(它)乐,心(它)好,心(它)坏,而不是“我”。生气,心生气,不是“我”生气!继续练习下去,就会看见身与心都不是“我”!
没有一个“我”在身或心里,也没有一个“我”在身或心外!这是初级智慧的须陀洹果的阶段。
接下去,知道身、知道心,有觉性的继续知道身与心,持续训练,等到有一天智慧清楚的呈现,看见身体是纯纯粹粹的苦!然后,对于身的执着将会彻底消失,不再执于眼、耳、鼻、舌、身;也不再执于色、声、香、味、触。对于身,不再有满意与不满意(喜欢与不喜欢)。如此,欲界的贪和嗔彻底断去,这是中级智慧!
继续修行下去便会直击要害——心,我们会看见心是非常非常快乐的。成为了知者、觉醒者,喜悦者的心,是极其快乐的;而成为思考者、回忆者、装饰者、演绎者,是极其痛苦的。我们会看见心有两部分,此时工作尚未结束,需要继续。某天,当我们清楚照见心竟是纯纯粹粹的苦的时候,心会彻底把心还给世界!这真是极为不可思议的事,心把心还给世界!
目前你们还只是听说。但如果亲自修行,有一天就会自己看见:心可以把心还给世界!当它把心还给世界,就再也不执着与不抓取任何东西。执着得最为彻底与顽固的东西,执着认为是“我”和“我的”,其实就是这颗心!有次第的修行下去,直到看见心是纯粹的苦——这是高级智慧。
瑞阳居士译
偲程、阿紫校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