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晚,一张截图在网上刷屏:中超和乒超豪门山东鲁能俱乐部将通过部分股权划转,让出大股东地位,济南文旅集团将成为新的大股东,鲁能俱乐部将由央企国家电网与济南市人民政府联办,而且过渡期后济南文旅将组建新的管理团队,实际管理俱乐部的日常事务。这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人们纷纷打探内容之真伪。
仅仅过了一天,6月30日,传言变成实锤:山东电力公司与济南市人民政府同时官宣:鲁能体育股权划转协议正式签订!这份官宣声明不长,全文如下:
6月30日下午,山东省电力公司与济南市人民政府签署鲁能体育股权划转框架协议,划转山东鲁能泰山足球、乒乓球俱乐部部分股权给济南市人民政府,由市政府授权相关企业承接该股份,形成俱乐部股权多元化格局。
今后,山东省电力公司、鲁能集团、济南市政府将继续秉持“职业化、规范化、专业化”的目标,不断完善俱乐部法人治理结构和管理运行机制,打造“亚洲一流、国内顶级”俱乐部。
其后,框架协议中的具体内容也被泄露出来,与此前的传言毫无二致:
1、山东电力公司将山东鲁能足球、乒乓球俱乐部40%股份无偿划转济南文旅集团,济南文旅集团成为大股东,鲁能集团和刚刚从鲁能集团剥离出来的鲁能地产各占30%股份,并列第二大股东。
2、将俱乐部足球、乒乓球队伍及青训管理职责无偿划转到济南文旅,巴西体育中心无偿划转到足球俱乐部。济南文旅5年内继续使用现有俱乐部设施、足校等资产设施。
3、作为支持政策,国家电网将鲁能集团5%股权无偿划转济南文旅集团。
4、过渡期后,由济南市人民政府指导济南文旅集团组建新的俱乐部管理团队。
显然,济南文旅集团就是山东电力公司和济南市人民政府官宣声明里提到的受市政府授权承接鲁能体育40%股份的那个“相关企业”。
济南文旅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6月,是济南市委、市政府成立的市属六大融资平台之一。根据市委、市政府确定的职能定位,文旅集团主要负责全市文化、旅游、体育产业资源整合、建设与运营,负责文旅项目投融资和城市文化旅游产品、品牌对外推广,负责市级公园、景区、体育场馆资产统一运营等。根据发展规划,济南文旅将通过加快核心文化旅游体育类资产的注入整合和包装运营,以项目建设和招商为龙头,构建全市文化旅游项目开发建设平台、运营管理平台。形成文化、旅游、体育、会展、康养、园林等多元共生、多业共赢的大文旅产业生态集群,推动全市文化旅游产业繁荣发展。力争成为全省文旅产业发展的领军企业,建设区域内有较大影响力、国内知名的文旅集团。
2019年,济南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已经由济南文旅代管。
通俗的说法是,济南的文化、旅游(含园林)和体育的各种设施、景点、场馆,统统划归济南文旅集团管理运营,其中体育领域知名度最高的济南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主体育场,正是被冠名“鲁能大球场”的鲁能泰山足球队主场,为迎接原定2021年由中国承办的首届世界足球俱乐部冠军杯赛,将改建成专业足球场——似乎早在一年前,济南文旅就跟鲁能泰山联系在一起了。
几乎所有人都对这条爆炸性新闻毫无准备,但它看似突如其来,实则早有征兆。
山东电力是从1998年开始介入足球的,此前缺乏实力派东家撑腰的泰山足球队,因为财力上的窘迫,只能随着投资方的变化不断更改名称,4个赛季用了3个名字:山东泰山、济南泰山、济南泰山将军。直到山东电力入主,名称上的“鲁能”二字才一直沿用至今。鲁能泰山到今年有了22年历史,尽管在它之前,还有北京国安、上海申花、天津泰达等3家老牌俱乐部,自1994年职业联赛元年亮帜起始终不曾改名,但国安最早的大老板中信集团已经退出,申花身份和股权归属多次变动,泰达长期处于联赛中下游,身份、股权和战绩最稳定的,只有鲁能一家。
山东电力接手泰山足球之后,直到广州恒大崛起之前,中国职业足球圈里,“财大气粗”这4个字仿佛是鲁能的专属名词,在早期的大连万达和大连实德衰落,和晚期的广州恒大异军突起之间,鲁能泰山创造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王朝,他们曾4夺顶级联赛冠军,5次捧走足协杯桂冠,两夺联赛、杯赛“双冠王”,还拿下了仅举办过一届的2004赛季中超杯冠军,另有1次超级杯问鼎。即使在大连和恒大称霸的巅峰期,鲁能亦长期保持在争冠和争夺亚冠资格的强队之列。俱乐部运营方面,鲁能亦以稳定、成熟见长。他们第一个喊出要建“百年俱乐部”,而且不光喊,入主第二年便建起了国内最早的专业足校,历经21年耕耘,成为公认的中国最好的青训基地。鲁能乒乓球俱乐部也是国内成立最早、运营时间最长和成绩最稳定的顶级俱乐部之一。
显然,“稳定”这两个字,是鲁能体育和它背后的山东电力乃至后来的国家电网的最大标签。如果论运营足球俱乐部的风格,除1999赛季鲁能泰山夺取首个“双冠王”时,受当时山东电力主要领导的豪爽性格和主帅桑特拉奇的张扬性情所影响,鲁能特别是其幕后金主山东电力曾经一度表现得锋芒毕露,但以次年遭受严重挫折、桑尼提前下课为转折,整个鲁能决策层和运营团队从此变得低调、内敛,至今长达20年没有改变。
或许正是这种具有极强隐忍特色的坚守,使鲁能和它背后东家的整个运行模式,处于一种高度保密状态,哪怕是长年关注这家俱乐部的业内人士和资深球迷、媒体人,也极少有人能对俱乐部的决策程序、权力结构和运营脉络了如指掌。比如,鲁能体育与鲁能集团、山东电力是什么关系?鲁能俱乐部董事会是由哪些企业和机构的代表组成?鲁能俱乐部运营资金通过怎样的渠道下拨?鲁能俱乐部引进外援、外教,决定主教练人选等重大决策由谁来审批和拍板?……甚至比这些更简单的,比如鲁能俱乐部属于什么性质的企业?是直属国网作为央企,还是山东电力公司的下属子公司?估计也很少有人能回答上来。
啰里啰嗦说了这么多,并非画蛇添足,而是为后面说明鲁能转让股权的起因和动机,埋个伏笔。因为,尽管鲁能22年名称不变、主场不变、“建设百年俱乐部”目标不变、俱乐部运营的低调和内敛风格不变,但俱乐部的运行路线图和上下的权力结构图一直没有停止变化,现在的鲁能,和22年前高调入主泰山足球的鲁能,已然面目全非。鲁能体育在山东电力和国家电网大盘子里的位置、分量,与时俱变。
22年前,山东电力竖起鲁能体育大旗,鲁能俱乐部就是山东电力麾下的子公司,俱乐部一切事务的最终决策权,就在山东电力主要领导手里。其后,身为鲁能俱乐部创始人的山东电力主要领导升迁到国家电力任职,并且担任主要领导,于是,鲁能俱乐部的最终决策权,也随之上升到国家电网主要领导这个层级。那时,鲁能不仅是山东的名片,也是全国电力行业的名片,它的作用,就不止是为山东和济南的球迷踢球和争冠,还肩负着全国电力系统企业文化建设参与者的重任。国家电网对鲁能俱乐部的投入,便显得顺理成章。
然而,时过境迁,在老领导退休和国家电网领导层逐步调整的过程中,中国足球也发生着颠覆性的变革。广州恒大带来的金元足球,使中国足球在球市复苏、资本竞相流入和大牌外援、外教蜂拥而至的同时,陷入了成本和泡沫呈几何状飙升的沼泽地带。尽管国家电网财力依然雄厚,但国家对央企越来越严格、规范的管理,以及国网内部对鲁能足球定位和发展方向上的争议,使鲁能体育延续多年的生存模式受到了质疑和冲击:国家电网要不要继续出任一个省的足球、乒乓球俱乐部幕后金主角色?职业体育本质上是根植于社会、民间和市场的产物,可持续性发展的前提,正是要让它回归社会、民间和市场。鲁能体育尤其是鲁能足球的血脉在山东、在济南,它迟早要回到这里去。
因此,关于鲁能俱乐部是否改制、如何改制的讨论,其实早已进行过无数次。国家电网与山东省和济南市政府关于此议的协商,更非自近期始。蓝图变为行动,等待的只是一个合适的时机。国家要求央企逐步剥离三产,这个时机终于姗姗而来。
当然,比之山东和济南,国家电网是更有动力做出这种改变的一方。从双方签订的框架协议看,国网划转给代表山东和济南承接股权的济南文旅的股份和俱乐部球队、青训、巴西体育中心等,均为优良资产,国网不仅分文不收,还慷慨地拿出鲁能集团真金白银的5%股份赠送。可见,国网把鲁能俱乐部“扶上马,送一程”的殷切之情,真是诚意满满。而理论上,品牌价值突出的鲁能体育资产,以股份多元化方式回归故乡后,山东和济南都有机会以此为依托,在体育产业这盘大棋上争取破局。这无疑是一个多赢的结果。
只是,机遇必然与挑战共存。下一步,真正迎来考验的,是山东和济南,首当其冲的则是济南文旅。消化鲁能体育日常运转高昂成本的沉重压力,通过市场化运营实现俱乐部自我造血能力的艰巨任务,保持球队优异战绩和鲁能青训人才培养体系良性循环以维护俱乐部品牌价值等等,都是并无职业体育运营经验的济南文旅必须跨越的门槛。
股份划转框架协议里,强调了“过渡期”的存在。济南文旅能否把过渡期政策用足用好至关重要,鲁能俱乐部现有管理团队同样不宜轻易撒手。协议里,过渡期多久没有具体提,不过从球队可以继续无偿使用鲁能俱乐部训练基地5年这一款判断,过渡期可能也是5年。“过渡期后,济南市政府指导济南文旅建立新的管理团队”,意味着新的大股东迟早要亲手经营球队和俱乐部,能否利用好这5年,招募和培养以职业经理人为主的专业管理人才,做好“接班”的充分准备,济南文旅任重道远。
由于鲁能集团和鲁能地产相加,国网仍然拥有鲁能体育60%的股份,鲁能体育中短期资金需求不会出现问题,但长远而言,单纯依赖背后金主“输血”维持生存的模式很难持续。而山东和济南范围内几乎不可能找到与鲁能集团和鲁能地产相提并论的企业接盘。全球化短路和新冠疫情打击下经济形势严峻的大环境,或可倒逼对新的运营、赢利模式的探索和尝试。是否可以效仿德甲“50+1”政策,在确保俱乐部控股权册前提下,推行会员制,面向市内外、省内外开放股份以吸收社会和民间资金,实现更广泛和实质意义上的股份多元化?
而且,新的大股东需要面对的,远不只是钱的问题。职业体育有自己的生存和发展规律。职业足球靠什么玩?要玩得热闹,那就靠烧钱,买球星、拿冠军、当网红。要玩得长久,只有钱就不够了,要靠文化。文化从哪儿来?要靠长年累月的辛勤耕耘去积淀。鲁能的品牌价值为什么高?因为它一干就是22年,不改名称不换地方,认真认真、老老实实地抓球队、抓青训、抓球迷,从来不拖欠球员工资。大家每天喊一声鲁能,喊了22年,喊得家喻户晓,深入人心。鲁能的文化底蕴就是这么来的。
欧洲是足球文化的顶峰,是个俱乐部就有上百年的历史。鲁能要到百年还早呢,但它已经是中国俱乐部里,离百年最近的一家了。这就是为什么,山东球迷听说鲁能要出让股权,心里会“咯噔”一下:当然是怕新的大股东没有老的有钱,让鲁能退化成年年保级的草根俱乐部,但更怕的是这种积淀、这个文化会因此而中断。在中国足坛,一改换门庭就要从头再来,这样的教训太多了。
所以,尽管大股东变了,过渡期之后新东家会有决定性的话语权,但还是应该尽可能地保留球队身上那些基本的文化符号,比如鲁能泰山这个名称,比如球队的标志色橙色,比如至少在一段时间里,保持球队作为山东而不仅仅是济南的名片,这样一种定位,因为鲁能的很多球迷来自全省各地,他们是鲁能足球文化的一部分。
大变局之夜,鲁能体育和它的新东家站在时代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历史在等待答案。
文|尹波
编辑|肥猫
美编|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