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水星备忘录二

1,非言语状态下的个体状况

荣格:

通过将他的非个人意象的客观化、理解其固有的观念,病人便能够领悟到他的原型素材的全部价值。随之它可以真正理解它,潜意识对他来说也变得可以理解了。他所置于它之中又反作用于他,并形成一种我称之为非自我中心的态度变化。

以富有创造力的方式将意象加以客观化的方法,不断探索这种意象,将他们的观测结果和经验描绘和表达出来。正是这种迷恋,使得原型总是作用于意识。但是,通过将它们客观化,有效地防范了它们淹没意识的危险,而它们的积极效应却变得现实可行。它是一种“巫术式”的效应,以一种出自意象的对于个体的暗示性影响,他的潜意识用时也以这种方式得以拓展和改变。

因为潜意识的图画表达了该个体的实际心理状况,因此你可以将它们用来服务于诊断工作。你可以从这样一幅画里立即判断出病人确切状况:他究竟是具有精神分裂的倾向,还是仅仅是一般的神经症。你甚至可以从中判断出他的预后如何。只要有些经验,就可以使这些绘画变得极其有益。人们还是要小心翼翼,不应该把它当作教条。对于医生来说,每一个病人都是一个新的问题,只有当你帮他找到他个人特有的解决其内在冲突的方法时,他的神经症才能被治愈。

心理学是关于意识的科学。它是关于我们称之为潜意识心理的产物的科学。我们不能直接地探索潜意识心理,因为潜意识就是潜意识,我们同它没有关联。我们只能同有意识产物打交道。我们认为有意识产物源自于所谓潜意识领域。即哲学家康德在他的《人类学》中谈到的作为半个世界的“模糊表象”领域。签署仪式心理是完全未知的一种本性,始终以有意识的方式被意识所表达,这是我们唯一能做的。我们不能超越其外,并应始终把它作为我们意见的终极判定。

意识是一种独特的东西,一种间歇现象。人生1/5,或者1/3,甚至是一半的时间都处于潜意识状态。我们早先的儿童期是潜意识的。

我们必须承认,当我们说“我”时,并没有绝对的标准来评判我们是否有关于“我”的经验。可能的情况是,我们对自我的认识仍然是不完整的,人们讲了会比现在更多地了解自我对人来说意味着什么。实际上,我们不能预见这一进程何时会完全终止。

意识就像是位置的巨大潜意识区域之上的表皮或者外壳。我们只能间接的证据证明,有一个潜在的精神领域是存在的。从潜意识形成的产物,我们能得出有关其可能本质的结论。

有意识心灵可谓狭小。它只包括特定瞬间的少量共时性内容,同一时间所有圣域的都是潜意识,我们只能通过有意识瞬间的顺延,得到对有意识世界的一种拓展,一种一般理解或者知觉。我们永远不能获得总体的意象,因为我们的意识太过狭隘。我们只能看到存在的闪现。似乎我们总是透过一条缝隙在观察,以至于我们看到的总是特殊的瞬间,而其余的全部都在黑暗之中,致使我们在当时无法知觉。潜意识的范围巨大,而且一直是连续的;而意识则是一个被瞬间景象限制了的领域。意识完全是知觉和外部世界定向的产物。

关于意识一个重要事实是:离开了与其关联的自我就无所谓意识。如果不同自我相关联,那就不是意识。自我就是一种复合体,首先它由你对你的身体、你的存在的一般性知觉构成,其次由你的记忆构成。你具有已然如此的某种观念和一长串的记忆,这两点就是被我们称为意识者的主要构成。你可以把自我称为心理事实的一种复合。这种复合具有一种强大的吸引力,如同磁体一般。它既从潜意识中、从我们未知的黑暗领域中吸纳内容,又能从外部世界中吸取印象。当它们进入同自我的联系时,就是有意识的。反之,则不是。

自我就是一种复合。它是我们所怀有的最亲近的一种复合。它总是我们注意和欲望的中心,而且也是意识绝对不可或缺的中心。如果自我分裂了,就像精神分裂一样,那么所有的价值感都消失了,自主性再产生作用也就变得不可能了。因为,中心分裂了,精神的某一部分同自我的一个碎片相关联,其他一些内容则同自我另外一些碎片相关联。

在意识中,你能识别出众多的机能。它们可以使意识在外部心理事实和内部心理事实中具有导向性。我所理解的外部心理事实是一种关系体系,这种关系存在于意识内容和出现在环境中的诸因素与事实之间。它是一种定向体系,负责处理由我的感官机能所给予我的外部事实。另一方面,内部心理事实也是一种关系体系,这种关系存在于意识内容和假定潜意识过程之间。

一月水星备忘录二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自我只是浮动于黑暗事物的汪洋之上的那一点点意识。黑暗事物是内层事情。在内层那边,有一个心理事件层,它构成了一条围绕着自我的意识边界。

如果用AA’当作意识的阀限,那么,在D部分就有一片意识区域同外部心理世界B相关。这个世界由四个机能所支配。在C部分,是阴影世界。在那里,自我是某种黑暗的东西,我们无法看透。对我们自身来说,我们仍是一个谜。我们只能在D部分认识自我,却不能在C部分认识它。因此,我们一直能发现一些关于我们自身的新东西。差不多每一年都有一些我们以前未知的新东西突然出现。我们总是认为,现在我们处于我们只被发现的终点。但实则不然,我们继续发现着我们是此、是彼、是其他东西。我们不时有令人诧异的经验。这表明我们一直存有一部分尚且处于潜意识中的、变化着的人格。我们是未完成的,是生长变化的。然而,我们在未来一年将要成就的人格,已然在此了,只不过尚处在阴影之中。自我就像是看到电影中跳动的画面。未来的人格尚不可见,但是我们在向前跳动着,不久就能看到未来的存在了。这些潜能自然属于自我的黑暗面。我们很好地意识到了我们曾经是什么,但是还未能意识到我们将来会成为什么。

内部心理层面的第一种机能就是记忆。记忆或者再生的机能,把我们同已经淡出意识的事物,变成下意识的事物、被抛弃或者被抑制的事物连接起来。我们所谓的记忆,就是再生潜意识内容的那种能力。它是我们能清晰地在其关系中——即在我们的意识与实际上尚不可见的那些内容之间的关系中——识别出的第一种机能。

第二种内部心理机能是:意识机能的主观构成。相同的反应伴随着事件和情境而发生。无论客体可能是什么,有意识机能的每一次应用,都始终伴随着或多或少难以接受的、不正当的或者不应有的主观反应。你会痛苦的意识到,这些东西碰巧就发生在你身上,但是却没有人乐于成人他受到这些现象的支配。他更愿意留在阴影当中,因为这有助于他表现出他是完全无辜的,善良而正直的。一个人有大量的主观反应,但是承认这些东西不是非常适当。这些反应是主观构成。它们是我们同自身内层联系的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这里的东西的确令人厌烦。这就是为什么不喜欢进入自我的阴影世界,不喜欢看自身的阴影面,所以在我们的文明社会中,有人完全丢掉他们的阴影。他们摆脱了它。他们只是二维的,失掉了第三种纬度。他们摆脱了身体。身体是最可疑的朋友,因为它制造出我们不喜欢的东西。有太多关于身体的东西不能被提及。身体经常是自我那种阴影的化身。它不时做出不可告人之事,因此每一个人都自然地想要摆脱这样的一种东西。

对这种定义有一个例外:有一种人——我们总认为自己也都是这样一种人——不是生活在正常的那一面,不是循规蹈矩、按部就班。在瑞士方言中有一种人被称为“黑鸟”,他们总是陷入困境。他们处处不顺,麻烦不断,因为他们生活在自己的阴影、自己的反面当中。他们是那种在讲座或者音乐会上迟到的人,因为非常羞怯,不想干扰别人,就在后面鬼鬼祟祟,结果却绊倒一把椅子,制造出巨大声响,引众人瞩目,这就是就是“黑鸟”。

第三种内部心理构成,他们明显不再是机能,他们只是事件,因为这正是情绪和感情参与其中的地方。因为在情绪中,就像这些句子所表明了:你离开了,被放逐了,你正当的自我被撇开了,一些别的东西占有了你的位置。我们说,“他疯癫了”,或者“魔鬼在控制他”,又或者“什么东西今天附上他了”,因为它看起来像一个被支配的人。原始人不说他出离愤怒了,他们说一个灵魂进入了他并把他完全改变了。类似于此的一些东西发生在情绪上。你完全被支配了,不再是你自己了,你的控制力几乎为零。这正是一个人被他的内层所掌握的那种状态。他防无可防,只能握紧拳头,保持缄默,然而它已经控制了他。

第四种重要的内部心理要素就是所谓的侵袭。在这里,阴影层面、潜意识层面取得了完全的支配地位,以至于它可以侵占有意识领域。有意识的控制就降至它的最低水平。它是一种特殊状态,这这种状态下,一个人被他的潜意识所控制,任何东西都可能从他那里产生。一个人会以或多或少的方式失去自我控制。在某些日子,或者某段时间,他们突然无法控制他们的能量,无法控制他们自身,受到一种奇怪的力量的控制。这些现象本身并不是病态的,它们属于人的一般现象学,但是如果它们变成习惯性的,我们就能恰当地说它是一种神经症。【1】

2,非言语状态下的意象状况

荣格:当你全神贯注于一幅内心里的画时,各种细节的涌现使意象不断丰富,它运动并不断展开自身。很自然地,每一次你都会对此表示怀疑,认为正是你自己虚构了它,它只是你自己固有的臆造而已。但是,你不得不克服这种怀疑,因为这种怀疑才是不真的。其实,我们有意识心灵并不是万能的。我们一直依赖于那些严格来说乃是潜入我们的意识之中的因素,因为在德语中我们将这些因素称为侵入者。例如:如果潜意识不愿意给予我想法,我就不能继续我的讲演,因为我就不能构思下面的内容。你们都知道这样的经验:当你想要提起一个熟知的名字或者一个词时,它就是不能自己浮现出来;但一段时间过后它就坠入你的记忆之中。我们完全依赖于我们潜意识的慷慨合作。如果它不合作,我们就彻底茫然无措。因此我坚信,我们不能过多地寄希望于有意识构思的方法:我们过高地估计了主观意图与意志的力量。于是,当我们专注于一幅内心里的图画,并小心地不去扰乱事件的自然之流时,我们的潜意识将会产生出一系列构成完整故事的意象。

常常在精神分析的后面阶段,意象的客观化取代了梦。这些意象占了梦的先机,于是梦的素材开始渐趋消失。就有意识心灵与它的关涉而言,潜意识变得逐渐萎缩。随后,你以一种创造性的方式得到所有这些素材,它具有远胜于梦的素材的巨大优势。它加快了成熟的过程,因为精神分析是一个被加快了的成熟过程。

既然通过积极想象,所有的素材都在一种心灵的自觉状态中产生出来,因为次素材远比其含混语言而展开的梦丰富、圆润得多。它所包含的远非梦所能及。例如:其中就有情感价值,而人可以由情感来评价它。常常是病人自己感觉到,某种内容包含着一种明确倾向。例如,他们说:“那个梦让人印象太深刻了,要是我能绘画,我就试着描绘出当时的情景。”或者他们感觉到,应该以象征性地绘画、绘制,或勾勒出他们的意象,女人有时候还试图以编织品来表达。我甚至有一两个病人还用舞蹈来表现他们潜意识中的形象。当然,他们也会用文字来表达。【2】

3,语言对我们思维和体验的影响性是怎样的

  1.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语言的美产生于言辞的准确、明晰和动听。——高尔基

2.并非语言本身有多么正确,有力,或者优美,而在于它所体现出来的思想的力量。——歌德

3.语言是人类文化的载体和重要组成部分;每种语言都能表达出使用者所在民族的世界观、思维方式、社会特性以及文化、历史等,都是人类珍贵的无形遗产。——周海中

4.如果善良的情感没有在童年形成,那么无论什么时候你也培养不出这种感情来。因为人的这种真挚的感情的形成,是与最初接触的、最重要的真理的理解,以及对祖国的语言最细腻之处的体验和感受联系在一起的。——苏霍姆林斯基

5.很难令人相信,一个生来对语言基本性质毫无所知的机体可以学会语言的结构。儿童天生有一种学习语言的能力,可以称之为语言习得机制。这种机制是人脑由遗传得来的,是人脑具有的理解和创造句子的机制。此机制使人区别于动物,是一种物种属性。——乔姆斯基

4,语言的困境

经典物理学语言(描述宏观客体的语言系统)本质上是不适合描述微观客体的特性和运动状态的,而量子力学又不可能以别的语言来代替它,这就是由运用经典物理学语言描述微观客体所带来的”语言困境”

言与意之间矛盾与张力的本源:存在本身自行显现(澄明)并自行隐匿(遮蔽)的特性,使它在现象上永远呈现出有(在场)与无(不在场)的动态运动,而这种运动本身恰恰又构成了言与意之间的永恒动能和张力。文学作为“世界-人-语言”这一图式中的交叉核心,文学话语的特殊价值和意义就在于它永远不满足于对已“有”的陈述,而能够依托于“象”或“象思维”(一种“先于逻辑的概念和表达方式”),在不断的自我否定中,亦即不断打破自身的逻辑规定性中,从“有”人于“无”之际创造出新的意义来。语言逻辑所设定的界限,语言本身所构成的牢房,恰恰只有“象思维”及其语言才能够打破,这就体现为诗性智慧在“有”(有限之言)与“无”(无限之意)之间的成功转换。【3】

5,非言语交流与言语交流的差异

言语是指人们掌握和使用语言的活动。具有交流功能、符号功能、概括功能。

语言学术语“言语”是和“语言”相对的一组概念。

语言是社会共有的交际工具,因而是稳固的,具有相对静止状态。而言语则是人们运用语言这种工具进行交际的过程和结果,是自由结合的,具有相对的运动状态。

其次,语言是个系统,是言语活动中社会成员约定俗成共同使用的部分,是社会共有的交际工具。人们在运用这个工具的时候,必须遵守这个系统的规则。因此,社会因素是它的本质因素,而言语是人们运用这个工具的过程和结果,它具有个人特色,以每个人说话的嗓音,每个音的具体发音,每个人使用的词语和句子结构等方面都有个人特色,而且每个人每一次说话都是不同的。这些都是言语现象和言语要素。因此言语除了具有社会因素,还具有个人因素。

再次,语言系统的各个结构成分(语音成分、词的数量和构词规则等)是有限的,但在具体的言语活动中,作为一个行为过程,人们所说出的话是无限的,每句话语的长短在理论上也应该是无限的,任何一句话都可以追加成分而使它变得更长。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它们说出无限多的话语。

简单地说,语言是言语活动中同一社会群体共同掌握的,有规律可循而又成系统的那一部分。语言是一个抽象的实体,是从语言实践中抽象出来的全社会约定俗成的均质系统,而在抽象的过程中,就必须把所有的个人要素或个人杂质全排除出去。但言语是很难找到规律的。

语言沟通在词语发出时开始,它利用声音一个渠道传递信息,它能对词语进行控制,是结构化的,并且是被正式教授的。

非语言沟通是连续的,通过声音、视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渠道传递信息,绝大数是习惯性的和无意识的,在很大程度上是无结构的,并且是通过模仿学到的。【4】

文章引用说明:

【1】荣格文集《象征生活》第一部分《泰维斯托克系列讲演录》第一讲

【2】荣格文集《象征生活》第一部分《泰维斯托克讲演录》第五讲

【3】《语言的困境与突围:文学的言意关系研究》前言

【4】百度百科 语言和言语的不同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月水星备忘录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