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硬盘需要知道哪些知识?

硬盘基本知识

挂接双硬盘的相关设置
  操作系统和软件都越来越大,还要经常泡网,看见好东东就DOWNLOAD,原来的硬盘早就不够用了。趁现在的新硬盘容量大、速度快、性能好、价格便宜(想想俺当初的4.3G,2000大元哪,唉,不说也罢!),何不再买一个呢?可是,旧硬盘好端端的,卖了吧,不值几个,放着也是浪费,不如挂个双硬盘吧!这可是个好主意。
  挂接双硬盘前,首先要设置好硬盘跳线,硬盘的跳线方法可参考硬盘说明书,不同的硬盘,跳线方法一般也不同。如果一根IDE数据线上只接唯一的一个IDE设备(例如硬盘、光驱、ZIP或MO等),就不需要对这个唯一的IDE设备设置跳线,系统会自动识别这个IDE设备(例如硬盘)的身份。
  一般都是将性能好的新硬盘(第一硬盘)设为主盘MA(MasterDevice)接在第一个IDE接口(PrimaryIDEConnector)上。至于旧硬盘(第二硬盘),有几种接法:
  1.两个硬盘接在同一根硬盘数据线上,则第二硬盘应设为从盘SL(SlaveDevice)。
  2.第二硬盘接在第二个IDE接口(SecondaryIDEConnector)上,如果该接口的数据线上只有一个硬盘,也没接光驱,那么,第二硬盘就不用跳线;如果这根数据线上还挂有光驱,一般将第二硬盘和光驱的其中一个设为MasterDevice,另一个设为SlaveDevice,这由你自己决定。
  顺便说一下,在硬盘或光驱上,除了MA、SL跳线外,还有一个CS(CableSelect,电缆选择)跳线。如果跳线选择为CS有效,该IDE设备的主、从身份就由硬盘数据线决定。一般来说,连接在硬盘数据线中间插头上的盘是主盘,连接在硬盘数据线末端插头上的盘是从盘。但是,光有CS跳线还不行,还需要对普通的40芯硬盘数据线进行改造,即:从带颜色的一边数起,把在两个主、从盘插头之间的第28根线切断,注意一定不要切断其它线,这样就可以配合CS跳线作为一条专用硬盘数据线。当需要交换主、从盘身份时,只要把这条硬盘数据线接硬盘的两个插头对调一下即可,而不必把硬盘拆卸下来重新跳线。这对于双硬盘接在同一根数据线上、需要变换硬盘主、从设置的朋友来说,是很方便的。
  安装双硬盘,不能不说“盘符交错”问题。什么是“盘符交错”呢?举个例子吧。假设你的第一硬盘原来有C、D、E三个分区,分别标记为C1、D1、E1,第二硬盘有C、D两个分区,分别标记为C2、D2。一般情况下,安装双硬盘后,硬盘分区的顺序将为C-C1,D-C2,E-D1,F-E1,G-D2,你看,原来第一硬盘的D、E分区变成了E、F盘,在C、E盘之间嵌入了第二硬盘的C分区,这就是“盘符交错”。“盘符交错”会引起安装双硬盘以前原有的软件、链接等因路径错误而无法正常工作。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避免“盘符交错”。
  1.如果两块硬盘上都有主DOS分区,可在CMOS中只设置第一硬盘,而将第二硬盘设为None,这样,在Windows或Linux系统中就会按IDE接口的先后顺序依次分配盘符,从而避免“盘符交错”,而且也不会破坏硬盘数据。这样做的好处还有,如果在两块硬盘的主DOS分区分别装有不同的操作系统,可以通过改变CMOS设置激活其中的一个硬盘,屏蔽另一个硬盘,从而启动相应的操作系统。缺点是:在纯DOS下无法看到被CMOS屏蔽的硬盘。
  2.只在第一硬盘上建立主DOS分区(当然还可以有其它逻辑分区),而将第二硬盘全部划分为扩展分区,然后再在其中划分逻辑分区,就可以彻底避免“盘符交错”了。当然,对第二硬盘分区前,要备份好你的数据哦!可以先用方法1安装好双硬盘,再把重要数据备份到第一硬盘上,最后对第二硬盘重新分区。
  愿大家的双硬盘都用得舒畅!
简谈SCSI硬盘的技术性能
  SCSI的英文名称是“SmallComputerSystemInterface”,中文翻译为“小型计算机系统专用接口”;它可以让计算机加装其他外设设备以提高系统性能或增加新的功能,例如硬盘、光驱、扫描仪等。
  近年来则因个人计算机性能、扩充需求均大增,使SCSI在PC上的应用也越来越多。
  其实,SCSI也不算是新的接口类型,从1986年正式订下SCSI的标准以来,至今也经历了将近20年的时间。早期的苹果电脑公司率先将SCSI选定为Mac计算机的标准接口。
  而PC方面因为SCSI接口卡和设备相对昂贵,因此SCSI并未受到青睐。但是现在支持SCSI接口的外设产品从原本仅有硬盘、磁带机两种,增加到扫描仪、光驱、刻录机、MO等各种设备,加上制造技术的进步,因此现在的SCSI市场已经比较成熟了。
  我们衡量一款SCSI硬盘的性能时,主要参考以下几个指标:
  主轴转速
  主轴转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性能参数,也决定了硬盘内部传输速度和持续传输速度的第一决定因素。如今硬盘的转速多为5400rpm、7200rpm、10000rpm和15000rpm。从目前的情况来看,10000rpm的SCSI硬盘具有性价比高的优势,也是是目前SCSI硬盘的主流。
  内部传输率
  内部传输率的高低是评价一个硬盘整体性能的决定性因素,硬盘数据传输率分为内外部传输率。通常称外部传输率也为突发数据传输率或接口传输率,指从硬盘的缓存中向外输出数据的速度。由于硬盘的内部传输率要小于外部传输率,所以只有内部传输率才可以作为衡量硬盘性能的真正标准。
  单碟容量
  除了对于容量增长的贡献之外,单碟容量的另一个重要意义在于提升硬盘的数据传输速度。单碟容量的提高得益于磁道数的增加和磁道内线性磁密度的增加。
  磁道数的增加对于减少磁头的寻道时间大有好处,因为磁片的半径是固定的,磁道数的增加意味着磁道间距离的缩短,而磁头从一个磁道转移到另一个磁道所需的就位时间就会缩短。
  平均寻道时间
  平均寻道时间是指磁头移动到数据所在磁道需要的时间,这是衡量硬盘机械性能的重要指标,一般在3ms~13ms之间,建议平均寻道时间大于8ms的SCSI硬盘不要考虑。平均寻道时间和平均潜伏时间(完全由转速决定)一起决定了硬盘磁头找到数据所在的簇的时间。该时间直接影响着硬盘的随机数据传输速度。
  缓存
  提高硬盘高速缓存的容量也是一条提高硬盘整体性能的捷径。因为硬盘的内部数据传输速度和外部传输速度不同。因此需要缓存来做一个速度适配器。缓存的大小对于硬盘的持续数据传输速度有着极大的影响。
  目前,主流的服务器硬盘厂商主要有seagate(希捷)、IBM等。
给硬盘派个卧底--全新SMART监控
  硬盘价格不贵,数据却无价,而且工作时间长了就容易出现各种问题——轻点儿的可能出现逻辑错误,严重的将出现坏道,甚至完全崩溃导致数据丢失。为了避免这种问题,现在的硬盘都具有S.M.A.R.T.技术,可是你充分了解和利用好这个功能了吗?还没有?不要紧,这里有全新的硬盘监控方案,保你硬盘无忧。
  我们可以通过给硬盘派个懂中文的“卧底”,来随时监控硬盘状态,它的名字叫ActiveSMART。它主要利用硬盘自身的S.M.A.R.T.功能,通过几种不同的监控模式向你实时报告硬盘的状态。
  卧底任务简单安排
  我们可以轻松设置ActiveSMART的各项功能参数(如图1),首先是自动检测的间隔时间,ActiveSMART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随时检测硬盘状态,这也是我们选择它的理由。但注意,不要设置得太频繁,以免在检测时影响其他程序的正常使用。
  为了可以随时自动检测硬盘,我们可以将“Windows启动时开始检测”选项打开,“为检测错误则退出”这个选项可以关闭,因为ActiveSMART退出后就无法实现随时检测硬盘的功能了。另外,我们还可以打开ActiveSMART的日志功能,这样以后可以查看到最近的硬盘检测记录。
  卧底任务之一:查清硬盘身世
  在第一个“磁盘信息”选项卡中,我们可以查看系统中每个硬盘的详细信息,包括硬盘型号、容量、厂商以及UltraDMA模式和是否开启了S.M.A.R.T.功能。单击硬盘驱动信息右侧的“高级信息”按钮,还可以查看更加详细的硬盘信息(如图2),这些高级信息还可以保存在文本文件中。另外,我们在“卷”列表里可以看到硬盘上的所有分区,以及每个分区的盘符、标签名称。用鼠标单击其中的分区名,还可以在下方查看到每个分区所使用的文件系统类型、分区大小和剩余空间信息,最后还有一个“磁盘空间使用率”统计百分比。如此一来,硬盘身世档案岂不是一目了然?
  卧底任务之二:随时随地盯梢
  第二个“SMART信息”选项卡是ActiveSMART的主要功能(如图3),这里查看硬盘的每一个SMART属性。这个列表的第二栏名称为“硬盘使用终极寿命日期”,当ActiveSMART检测到硬盘的一个属性项目出现改变,那么在该项目对应的这一栏中会出现一个日期,虽然这个时间并不一定准确,但是我们还是要做好相关的备份工作,以防万一。
  Active-SMART可以在检测到硬盘SMART属性发生变化时自动发出警告,在这个报警设置中我们可以选择在属性值发生变化时让ActiveSMART警告用户,警告可以通过弹出消息、电子邮件和网络消息来发出。第一项适合本地监测,后两项适合通过网络远程监控硬盘状态时使用。
  除了为每一个属性设置警告功能外,ActiveSMART也可以通过全局设置来发出警告,单击SMART属性右侧的“驱动器的属性按钮”,就可以打开一个全局设置窗口(如图4)。通过这个窗口我们可以为每一个硬盘设置全局警告方式,其警告方法也是上面介绍的三种。对于支持测温的硬盘,还具有温度警告选项。
  需要注意的是,硬盘报警的温度值设置得不要太低,因为目前大家使用的高转速硬盘发热量都较大,设置合适的报警温度可以避免ActiveSMART频繁报警。
  好,ActiveSMART真是一个非常称职的“卧底”。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安排了“卧底”并非就表示万事大吉,要想硬盘忠实地为我们工作,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更重要。
  小知识
  S.M.A.R.T.是英文Self-MonitoringAnalysisandReportingTechnology(自动检测分析及报告技术)的简写。它能对硬盘的磁头单元、硬盘温度、盘片表面介质材料、马达及其驱动系统、硬盘内部电路等进行监测,及时分析并预报硬盘可能发生的问题。
  在主板CMOS的硬盘设置中我们可以看到并打开这项功能,不过这项功能只能在每次开机时检测,而非实时监测。对于那些喜欢超频或是频繁安装软件测试的朋友,硬盘的使用率高,出问题的几率也就更大了,因此我们更需要即时的硬盘监控工具。
普通硬盘居然也可以热插拔?!
  以前的硬盘磁头不具备自动停靠的功能,在通电状态下磁头是“飞行”在盘片上面的,当系统断电之前,必须用一条叫“Park”的专用命令,来让磁头归位。否则,就有可能因为盘片瞬间停转而磁头来不及归位,造成盘片被磁头“铲伤”。
  而现在的硬盘,只有当读取数据的时候,磁头才会飞行在盘片表面。一旦读取动作结束,磁头立即自动归位停靠。同时,现在的硬盘都具备延时断电的功能。即当系统供电突然丢失时,硬盘本身的控制器能自动探测到这个变化,然后强迫磁头停止当前读写指令的执行,并使磁头正常归位.这个设计大大加强了硬盘在意外断电情况下的安全系数。所以,盘片损伤的可能性其实是极低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热插拔硬盘是毫无危险的。因为开机状态下带电插拔硬盘,都会产生一个瞬时的冲击电流,过去我们认为这是造成硬盘带电插拔损坏的罪魁祸首。然而事实上,硬盘电源接口电路对这种瞬间电流的变化的宽容度是比较大的,绝大多数时候并不会导致硬盘电路板被烧毁。真正的危险来自于硬盘的数据线!在带电状态下插拔硬盘数据线,数据线上也会产生不正常的瞬间电流和压降,导致多个精密控制芯片被烧毁,这才是真正的“硬盘杀手”。
  因此,只要我们能保证插拔电源线和数据线的顺序正确,即“插”硬盘的时候先接数据线,后接电源线;“拔”硬盘的时候正相反,先拔电源线,后拔数据线。这样,硬盘热插拔就不是天方夜谭!
  应该感谢微软!是它把Windows操作系统的硬件在线识别和即时禁用功能做得如此完美,才让硬盘热插拔并且即插即用成为可能。首先,Windows系统可以绕过系统BIOS的设置,自行管理所有硬件,这是硬盘即插即用的第一要素。此外,在Windows设备管理器的“操作”菜单中,有一个“扫描检测硬件改动(A)”功能。当硬盘在开机状态下被插到系统中后,运行这个扫描检测功能,就能使新硬盘被操作系统识别并且正常使用。而在开机状态下拔出硬盘前,由于Windows会自动监测和向硬盘写数据,因此必须先将这个设备卸载,以使操作系统停止一切对该硬盘的操作,这时就可以安全地拔下硬盘了。
  为验证以上观点,笔者亲手操作了一下,以下是操作步骤:将硬盘的跳线设置到CS(CableSelect,电缆选择)状态,插上硬盘数据线和电源线,在设备管理器的“操作”菜单中扫描检测硬件改动,完成之后,新硬盘即可以开始正常操作了。
  热拔的步骤与此类似,先在设备管理器中找到该硬盘选择“卸载”,再将电源线拔下,确定硬盘已经停转后,即可拔下数据线。至此,硬盘被彻底热拔除。
  由于是带电插拔,瞬间电流和电压的变化,有可能导致系统死机,但热插拔硬盘经笔者的长期操作验证从未导致过硬盘烧毁。不过这毕竟是非常规的硬盘安装和使用方法,硬盘存在热插拔和即插即用的可行性,但普通用户最好不要轻易模仿。
我的硬盘最安静,开启硬盘的AMM功能
  这里所指的AMM功能,完整的名称叫做“AcousticManagementMode(声音管理模式)”,这是硬盘厂商为了降低硬盘工作时发出的噪音而提出的一种技术规范。工作原理是降低硬盘的寻道时间,以降低硬盘寻道时的噪音,符合该规范的硬盘开启AMM功能后,硬盘寻道噪音可以降低10~20%,而性能只降低1~3%,可谓本小利大。
  可惜的是虽然目前市面上所有品牌的IDE硬盘都已支持AMM技术,但是为了保证工作效率,大多数厂商在硬盘出厂时已自动关闭AMM功能。通过AIDA32(http://www.skycn.com/soft/8258.
  html,可以查看你的硬盘是否支持或是否已开启AMM功能)。如图1所示,笔者这块迈拓硬盘就支持AMM。假如你的硬盘支持AMM功能,但却未打开的话,我们该如何手工开启呢?
  Hitachi和IBM硬盘用户
  如果你使用的是Hitachi(包括IBM)或Maxtor系列的硬盘,那么就有福了,因为这两家公司都提供了专用的声音管理工具,而且是完全免费的。
  Hitachi(IBM)硬盘用户
  如果你使用的是Hitachi或IBM硬盘,那么可以使用Hitachi硬盘的硬盘管理程序FeatureTool(www.mydrivers.com/dir84/d33720.htm),目前最新版本是1.92,这个工具可以让用户手工开启硬盘的自动声音管理功能(AutomATicAcousticManagement)。目前Deskstar40GV、Deskstar75GXP或者更新型号的IBM和Hitachi硬盘都可以支持这一功能。
  双击运行下载回来的Hgst-ftool_v192.exe程序,这里将要求插入一张空白的软盘,点击“Next”按钮后会自动创建一张可以启动系统的IBMDOS2000系统盘,用这张系统盘引导系统,会自动运行FeatureTool程序,程序将显示所侦测到的硬盘信息,如图2所示,包括Modelname(型号)、Serialnumber(序列号)、Drivercapacity(容量)、Cachesize(缓存大小)、Frimware(固件版本号)、Acousticmanagement(声音管理)、Max.ultraDMAmode(最大传输模式)等。
  如果你的硬盘不支持AMM功能,“Acousticmanagement”这一项将显示为“Notsupported”字样。如果你的硬盘支持AMM功能,将默认显示为“Disabled”,此时我们可以从“Features”菜单下选择“ChangeAcousticLevel”项,然后就可以启动AutomaticAcousticManagement,如图3所示,这里有三种方式可供选择:
  Disabled:关闭AMM;
  Enable(Recommendedvalue):默认推荐值,建议选择该项;
  Enable(Userdefinedvalue.Usearrowkeytoselect):用户自定义,你可以选择两种不同的工作模式,“QuietSeekMode”表示低噪声的安静模式,此时噪声最低,但硬盘的效率相对较低;“NormalSeekMode”表示高性能的正常模式,此时硬盘全速工作,但噪声最高。在Quiet和Normal两种模式之间有255级的选择,你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调整后可以点击“Test”按钮进行测试。
  Maxtor硬盘用户
  Maxtor公司的声音管理工具叫做“AcousticManagement”(www.mydrivers.com/dir44/d17676.htm),目前最新版本是4.0(该版本早在2001年发布以来至今未升级),注意只有DiamondMaxPlus40、DiamondMax60、DiamondMaxVL30、DiamondMaxPlus40、D540X、D740X或更新型号的硬盘才可以使用该工具,遗憾的是并不支持昆腾硬盘。
  下载回来的是一个名为Setacm.exe的自解压文件,解压后可以得到Amset.exe、Chipset.drv、Amset.txt三个文件,它的主执行文件是Amset.exe。你并非一定要重新启动系统至DOS模式下执行程序,直接在命令提示符或MS-DOS窗口运行就可以了,但调用程序时必须添加相应的命令参数,如图4所示,这些命令参数其实相当于不同的噪声级别:
  amset.exe/quiet:安静寻道模式,此时噪声明显减小,但磁盘性能也明显下降;
  amset.exe/fast:快速寻道模式,此时噪声减小,磁盘性能有一定下降;
  amset.exe/off:关闭降噪功能,此时硬盘性能最高但噪声最大;
  amset.exe/check:可以查看当前硬盘降噪功能的运作状态。
  更轻松的选择
  假如你的硬盘并不在上述两款工具的范围之内,而且又不愿意使用FeatureTool勉为其难,只要硬盘支持AMM,那么还有一个更轻松的选择:
  前提是你使用的是Intel8xx芯片组主板,而且已安装IAA(IntelApplicationAccelerator,应用程序加速器)软件(www.mydrivers.com/dir63/d25237.htm),那么就可以在图5窗口中设置硬盘的自动声音管理功能,在缺省设置下该功能已被关闭。在“参数数据”下拉列表框中有几个不同的选项,例如“最高性能”表示此时硬盘工作在最高效率但噪声最大,“最小声音输出”肯定是噪声最低不过工作效率就相对不高了,你可以根据工作需要进行设置。
  现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相信开启AMM功能的硬盘所发出的些许噪声,再也不会惊扰你的家人了吧!
金积嘉“蓝极星”键盘试用手记
  最近感觉在写东西时手很累,在BBS上灌水时跟不上速度,玩游戏往往就慢那么个0.1秒结果被干掉……非常不爽!这个也难怪,毕竟自己现在使用的Acer键盘已经用了2年了,虽然平时经常清洁,但是手感还是明显不如当年了——个别键变得相当的生硬,于是打算换键盘。选哪款键盘好呢?微软和罗技的虽然手感不错,但价格也有点高;买便宜的吧,估计用不了多久就出现脱字、手感变差等诸多问题,还不如不换。说也凑巧,最近在逛电脑城的时候看到了一款金积嘉的“蓝极星”键盘,外观颜色够清新,价格也不贵。试试看吧,于是就买了一套。
  这款金积嘉“蓝极星”键盘键盘最大的特点就是采用了蔚蓝色为底色,黑色键帽,给人一种清新感觉。采用公模键排列,与罗技等易上手键盘的布局相同,这样不会让人产生换了键盘不习惯的感觉。键盘接口为PS/2,其色彩符合PC’99规范。
  金积嘉“蓝极星”采用专业剪刀式按键结构设计(即笔记本电脑键盘设计),特别是常用的“INTER”键,采用特别平衡设计,使它拥有优质的触感和无声静音按键。同时由于这款“蓝极星”键盘还采用人体工程学设计,按键轻松自如,大大减轻手部疲劳程度,提高了输入效率。
  键盘上的字是采用丝网印刷。说到丝网印刷,有些朋友也许会有意见,认为丝网印刷比激光雕刻便宜,或者是觉得丝网印刷没有激光雕刻的好。而其实上,便宜的并不是丝网印刷,恰恰相反是激光雕刻技术.一般来说,只要不是黑色的塑料,激光雕刻的成本要比丝网印刷便宜很多,金积嘉“蓝极星”这个键盘为什么不能做激光雕刻,做了激光雕刻反而贵?是因为它的键帽就是黑色的,在黑色塑料上做激光雕刻无法处理激光雕刻的痕迹,因为激光上去会有焦的痕迹啊,所以一般都做不了黑色表面的激光雕刻,如果要做激光雕刻的话,就一定要在黑色的塑料里加入一些新的配方,以改变其结构,然后才能做激光雕刻,这样成本就增加了,而且比一般的塑料要贵不少。由于配方是不公开的,能做的比较少,因此目前大多数厂也做不来黑色键帽上镭雕的工艺,都在研究,但能解决问题的比较少,所以大部分黑色键盘都是丝网印刷的。大家可以去看看一些大厂名厂的黑色键盘,基本上都是丝网印刷的,包括IBM和DELL。
  键盘最重要的不是它的外观,而是它的手感。我换键盘的目的就是因为原来的手感太差,而不是因为这款键盘好看,时尚。这键盘已经用了一月有余,按键敲击给我的感觉依然是段落感分明(个人觉得比罗技略强),玩游戏感觉也不错。作为一款定位中端的普通键盘,金积嘉“蓝极星”键盘无论从外观设计,还是从手感上说,在目前的同类产品中还难觅其右。
恩雅DKBU-3520P硬盘盒使用手记
  现在很多朋友选择硬盘+移动硬盘盒的方式来实现移动存储。但大多都是以笔记本硬盘为主、很少会去考虑到3.5英寸的台式机硬盘,他们认为台式机硬盘配外置硬盘盒体积较大不利于携带。其实小有小的优势、大有大的好处,今天我们就一起看看台式机硬盘与恩雅DKBU-3520P硬盘盒双剑合并的性能。
  恩雅DKBU-3520P硬盘盒采用蓝色硬盒包装,并使用磁性封口开启十分方便。在包装盒上印着USB2.0/1394IDEBOX3.5“EXTERNALBOX的字样,然而这款硬盘盒只支持USB2.0/USB1.1接口,要选择1394火线接口的朋友必须使用另外型号的硬盘盒。从外包装的说明上我们清晰地了解到恩雅DKBU-3520P定位是硬盘扩展盒。
  恩雅DKBU-3520P硬盘盒的主要配件有:采用铝合金的硬盘盒、带屏蔽的USB线一根、硬盘盒用电源一个以及硬盘支架与驱动盘一张。
  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恩雅DKBU-3520P硬盘盒采用强化铝结构,高硬度抗压设计。内建防呆、防震装置,避免硬碟撞击。铝合金机身的设计,可以加强散热效果。高速的USB2.0接口,480Mb/秒传输速率完全支持USB2.0/1.1规格。并且持热插拔,与即插即用。
  恩雅DKBU-3520P硬盘盒的拆装十分的简单只需一只小号的螺丝刀就可以搞定它。
  全部电路部分都集中在硬盘盒前盖上,其硬盘接口于台式电脑上的接口一样,并使用了一根ATA100的硬盘线。
谈NTFS和FAT32的相互转换
  一日,一位朋友电话来请,原来他看到网上介绍,NTFS分区安全性好,而他磁盘中的分区为FAT32格式,想把这些FAT32格式转为NTFS。
  这个好办!在WIN2K和WINXP系统中,自带一个CONVERT命令,使用它就可以把分区FAT格式转换为NTFS格式。
  一、FAT32转NTFS
  在“运行”中输入“CMD”打开“命令提示符”窗口,输入:“CONVERTF:/FS:NTFS”,其中“F:”是分区盘符(要跟冒号),“/FS:NTFS”是把指定分区转换为NTFS格式。
  本来以为很快就可以搞定了,但却出了点意外,转换失败!卷有不一致性,要求运行CHKDSK磁盘检查工具。既然如此,那就按要求运行CHKDSK命令。先运行“CHKDSK/?”查看该命令的帮助,从中了解到参数“/F”是“修复磁盘上的错误”,“/R”是“查找不正确的扇区并恢复可读信息(隐含/F)”。既然“/R”隐含“/F”,那直接使用“/R”参数就可以了。运行“CHKDSKF:/R”检查并修复F盘。
  除了使用CHKDSK这种DOS方式修复磁盘外,还可以使用WIN窗口方式,在需要修复的磁盘上点右键,选择“属性”,在其中“工具”选项中有“查错”这一功能,点击“开始检查”,在打开的“检查磁盘”窗口内,勾选中“自动修复文件系统错误”和“扫描并试图恢复坏扇区”,同样可以检查修复该磁盘。
  检查修复所用时间根据磁盘中的文件数量而定,还好朋友磁盘中的文件不算太多,七八分钟就检测修复完成了,接下来再次运行“CONVERTF:/FS:NTFS”,,转换成功。
  朋友看我使用这两个命令就转换了分区格式,很是激动,从我手中夺走了主动权,说要把他的盘全转为NFTS格式的……
经常找不到硬盘?问答6则
  硬盘速率很低正常吗
  问:我的硬盘是迈拓20GB/5400rpm/ATA100(2B020H1),数据线用的是80Pin的,但用EVEREST(AIDA32)测试硬盘速率只有37.5MB/s,连ATA66的标准都达不到,为什么?
  答:你测得的硬盘速率是硬盘内部读写速率,这是正常的。所谓ATA100,是指硬盘外部接口的最高速率可以支持到100MB/s,但硬盘内部速率目前还达不到这个标准,也就是说目前硬盘的速度瓶颈并不在接口上,这也是使用SATA硬盘性能提升不多的原因之一。从你的硬盘性能参数看,37.5MB/s的测试速率是很正常的。
  CPU相关参数显示为何不正常
  问:我的CPU是P42.4GHz,用软件测试,主频只有2.32GHz,电压也低于在BIOS中的设定值,显示为1.62V,请问原因何在?另外如果不插上ATX电源的12V4Pin插头,对电脑性能有何影响?
  答:CPU的主频速度只是一个标称值,实际运行速度要由主板上的相关时钟电路决定。如果不超频的话,一般来说通常都会略低于标称值。电压的问题也是类似的。因此你遇到的现象并不是什么大问题,只要偏差不是太大,就是正常的。如果差值较大,就可能是主板在设计上或BIOS存在不足,请检查你的主板BIOS版本,如果太老了,最好将BIOS刷新到最新的版本。
  ATX电源的12V4Pin插头是CPU独立供电插头,主要是针对P4CPU刚推出时部分主板的CPU插座不能提供足够的电能而设计的,不使用它对电脑性能并没有什么影响,不过在有的主板上可能会出现不能开机的现象,因此一般建议使用它。
  经常出现找不到硬盘的现象
  问:我的主板是升技sa6(i815EP),经常出现找不到硬盘的现象,后来换了一个希捷的80GB硬盘,刚开始还好,过了一段时间,又经常出现开机一段时间后找不到硬盘的情况,并且出现蓝屏。我用的是WinXP系统,请问这是怎么回事?
  答:不知道你使用的是什么品牌型号的电源,如果主机电源的输出功率不足,而且负载能力比较差的话,电源的输出电流就会经常波动,长此以往可能会影响到电脑部件的工作寿命,其中硬盘是对供电比较敏感的一种设备,供电电源品质不好,硬盘最容易出现故障,加上连续出现这种故障,你应该考虑从电源着手来解决这个问题。最好换一个质量好点的电源试试,应该可以解决问题。
  光驱不能读出光盘内的文件
  问:我的BenQ50×CD-ROM光驱已使用一年多了,现在无论放什么光盘进去,识别出来的都是CD音轨。有时也可以看见光盘里面的内容(文件夹的内容可以看到),但只要运行文件夹里面的具体文件,就无法读取,请问怎么回事?
  答:这个问题是由于光驱激光头老化造成的,由于无法对数据光盘正常读取,所以会将数据光盘误认为是CD光盘格式。如果你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光驱维修经验,可以先试着清洁一下激光头,看能否提高光驱的读盘能力,也可适当提高激光头的发光强度,有可能会改善光驱的读盘能力。要提醒的是,在进行光驱维修时,切记通电后不要用眼睛直视激光头透镜,以防损伤眼睛。
  显示器为何经常短暂黑屏
  问:我的电脑是一年前购买的,最近出现了一个问题:显示器在使用过程中总是经常短暂黑屏,不过可以马上恢复正常。不论是上网,还是看影碟都会发生这种现象。我的电脑配置为:图拉丁赛扬1.1GHzCPU,杂牌i815主板,两条HY128MB内存,LG772EF显示器,主板集成显卡和声卡。我该怎么办?
  答:请先确认是不是显示器的问题,如果确认不是显示器的问题。则可能是你的i815主板导致的。请试着刷新主板BIOS,如果故障依旧,则可能是主板品质较差,造成集成显卡工作异常。如果主板上有AGP插槽,找一块独立显卡试试,应该可以解决问题。
  为何不能超到133MHz外频
  问:我最近得到一块精英主板P6IPAT和图拉丁赛扬1.1GHz,声卡是集成的,装机后超频,但是超到非标准外频后没声音(音箱是好的)。于是想超到133MHz外频,但是BIOS里最高只有115MHz选项,请问怎样才能调到支持133MHz外频,声卡的问题怎么解决?
  答:一般情况下主板都具有自动识别CPU外频和倍频的功能,但多数主板上还具有一个外频的选择跳线,当你把跳线设定在100MHz的位置时,最高就只有100MHz~124MHz的外频可供选择。当把跳线设在133MHz位置时,可以有更多的频率可供选择。请仔细查看说明书,看是否有这样的跳线,如果有的话,进行相应设定就可以了。一般来说,如果超频到标准外频,声卡是可以正常工作的,如果超到非标准外频,集成声卡很可能没办法工作,只能采用外加独立声卡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想不到!旁门左道解决硬盘散热问题
  对于台式机,先打开机箱,观察一下您使用的硬盘是什么品牌、型号,如果是Seagate(希捷)的产品,尤其是市场占有率曾经相当高的U系列,那么可以发现如图其盘体被紧紧包裹在黑色的胶皮保护套内,硬盘的说明信息也贴在保护套上。这个胶皮套本身可以起防震、防损伤、防静电、防滑和降低噪音等作用,黑白分明的“X”曲线外观设计也很美观。
  我们发现,包括很多品牌机或者装机商都是将穿着“皮袄”的硬盘囫囵装入机箱的,有些经销商还把质保贴骑缝贴在胶皮套和盘体上,大概这样才能遵循硬盘生产厂商的设计。但如果在南方高温的天气里,再加上机箱的通风性能不佳,让硬盘中暑是很常见的事情。比如在今年的酷暑时节曾遇到一无空调办公室的机器开机一上午后频繁死机,整个机箱外壳摸起来很热。打开机箱,发现硬盘非常烫手,降温后去掉这个“皮袄”就可以稳定工作了,这款硬盘的散热应值得重视。有意思的是,其实笔者最早发现这款硬盘穿“皮袄”热昏了头的问题是几年前冬季放在有暖气办公室的一台品牌机中!
  别忘了胶皮是热的不良导体,会阻碍散热,硬盘正常工作产生的热量被捂在里面散不出来,即便硬盘技术成熟、发热量低、部件品质好,但长时间工作后也会出现问题,尤其是炎热的夏天和通风降温条件不佳的工作环境。地球人都知道,把硬盘的这个“皮袄”扒掉可以使盘体与机箱硬盘槽位的金属部分“亲密接触”更有利于热量的传导和流散,但这个问题还是很常见,解决这个问题,其实不用花一分钱,动手也就几分钟而已。
  除了穿“皮袄”的U系列,还有希捷Barracuda(酷鱼)系列的ATAIV等型号,这款以工作噪音低而著名的7200转硬盘盘体背面用金属盖板封闭并在电路板和底壳之间加入了一块可吸音、防震的海绵,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硬盘的噪音且能屏蔽电磁干扰,但是由于海绵也是热的不良导体,并不能及时将元件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充分传导给金属盖板,热量被闷在盖板下面慢慢传到盘体,随着工作时间的延长积累的热量也会使硬盘温度飙升,在通风性能不好的机箱中,长此以往很容易造成硬盘的故障。而笔者当时发现这个问题正是在机箱工艺精湛、机身密封严实的某款品牌机上,硬盘连续坏了两个,最终让笔者找到了散热不良的原因。于是拆卸盖板将海绵取出,问题解决。所幸现在市售的酷鱼硬盘已经没有这块盖板了。
  有很多朋友喜欢给硬盘加上专门的风扇散热器,殊不知这样做其实也是一种对硬盘的谋杀,而且价格也不便宜。
全面解析日立硬盘规格标识
  挑选硬盘的时候,除了关注品牌之外,还必须注意规格、技术特性;一般而言,重要的产品信息已经表示在硬盘的包装上了,只要您细心分辨,就不会“盲目”购买了,免去了很多售后不必要的麻烦。下面本菜菜鸟就以新天下正品的日立硬盘为例,介绍一下。
  日立硬盘的名称繁杂,产品名称、系列名称、规格说明分别表示在不同的位置上,关于产品描述,主要包含:
  a)尺寸(3.5英寸/2.5英寸/1.8英寸/1英寸)
  b)硬盘容量(20G/40G/60G/80G/120G/160G/250G/400G)
  c)转速(4200rpm/5400rpm/7200rpm/10krpm/15krpm),即每分钟多少转
  d)缓存容量(2MB/4MB/8MB/16MB)
  e)接口类型(PATA/SATA/SCSI/FCI/CF……)
  举例来说,
  型号为HDS722540VLAT20的新天下正品日立40G/2M台式机硬盘
  H=Hitachi,就是日立
  D=Deskstar,即是台式机用的硬盘
  S=Standard,标准模式(还有A,Auto模式)
  72=7200rpm,即转速
  25=250GB,即本系列最大容量250GB
  16=160GB,该模式的容量160GB
  V=Codename(Generation代码,就是区分第几代产品)
  L=1-inchformfactor,1英寸波音系数
  AT=ATA,并行ATA传输接口(orSA=SATA,SATA串行ATA传输接口)
  2=2MBbuffer,缓存容量为2MB(or8=8MBbuffer)
  0=Reserved,保留字(暂无含义)
  了解这一点,您就不用再怕硬盘上密密麻麻的Model号码了,任它72变,您也可以一眼看清其庐山真面目了。
  产品销售热线:8008306810
  全国技术支持热线:80083012300755-84710259

你可能感兴趣的:(电脑必备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