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ineering] 工程趣闻(六):历史不可修改

沉没成本

[Engineering] 工程趣闻(六):历史不可修改_第1张图片

人们在决定是否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仅要看这件事对自己有没有好处,而且还要看过去是不是已经在这件事情上有过投入。我们把这些已经发生的,不可收回的支出,如时间、金钱、精力等称为“沉没成本”(Sunk Cost)。在微观经济学理论中,做决策时仅需要考虑可变成本。如果同时考虑到沉没成本,那结论就不是纯粹基于事物的价值作出来的了。

如果你预订了一张电影票,已经付了钱且假设不能退票。此时你付的价钱已经不能收回,就算你不看电影钱也收不回来,电影票的价钱就是你的沉没成本。大多数经济学家们认为,如果你是理性的,那就不该在做决策时考虑沉没成本。比如在前面提到的看电影的例子中,会有两种可能结果:付钱后发觉电影不好看,但忍受着看完;付钱后发觉电影不好看,退场去做别的事情。

两种情况下你都已经付钱,所以应该不考虑这件事情。如果你后悔买票了,那么你当前的决定应该是基于你是否想继续看这部电影,而不是你为这部电影付了多少钱。此时的决定不应该考虑到买票的事,而应该以看免费电影的心态来作判断。经济学家们往往建议选择后者,这样你只是花了点冤枉钱,还可以通过腾出时间来做其他更有意义的事来降低机会成本,而选择前者你还要继续受冤枉罪。

在编写软件过程中,人们受制于沉没成本束缚的案例也屡见不鲜。我们花费了很多精力开发了一套软件,就很难接受它不被别人使用的结局,会尝试花更大的精力推广它,总想把它用到那些本不适用的场景中。这和赌徒的心态并无二致,以前投入过的巨额赌资,会变成无形压力,让他们继续赌下去。

因此,我们不如把已经写好的软件看做一个免费的开源工具,很不幸,是否使用它,要取决于现在看来它是否还是适用的,是否继续维护,也要再衡量它是否有维护的价值。这种判断最好在软件编写的过程中,时时刻刻在发生。

兼容性

[Engineering] 工程趣闻(六):历史不可修改_第2张图片

DLL地狱(DLL Hell)指在Microsoft Windows系统中,因为动态链接库(DLL)的版本或兼容性的问题而造成程序无法正常运行。 Windows早期并没有很严谨的DLL版本管理机制,以致经常发生安装了某软件后,因为其覆盖了系统上原有的同一个DLL档,而导致原有可运行的程序无法运行。可是,还原回原有的DLL档之后,新安装的软件就无法运行。

Linux 系统中也遇到共享库(Shared Library)的兼容问题,共享库的开发者会不停的更改共享库的版本,以修正原有的Bug,增加新的功能或改进性能等。由于动态链接的灵活性,使得程序本身和程序所依赖的共享库可以分别独立开发和更新,但是共享库版本的更新可能会导致接口的更改或删除,这可能导致依赖于该共享库的程序无法正常运行。(soname

兼容性是应该被事先考虑的问题,我们的软件一旦被使用,就埋下了祸根。软件各个模块之间的依赖关系,实际上反映了在编写时被依赖模块的特性,而不是反映在被使用时的当前特性。在需求变更的压力下,软件的对外表现不得不发生变更,接口也就不得不进行调整,这就引发了一系列不可避免的兼容性问题。

虽然追求优雅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它,但也不是万能的,而且担心接口变更会带来麻烦从而裹足不前也是不恰当的。这极大的限制了软件演进的速度,也限制了解决方案对问题的及时响应。

我们应该把代码看成有3-5年的半生命周期,因此应该定期进行更新。
——Eliot Horowitz

参考

沉没成本
DLL地狱
程序员的自我修养

你可能感兴趣的:([Engineering] 工程趣闻(六):历史不可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