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下而上》:谁在挖教育的墙角

《自下而上》:谁在挖教育的墙角_第1张图片
自下而上反转我们的思维
社会在变

朋友开了一家家俱厂,规模逐渐扩大,利润也逐年增加。但员工却逐年减少。员工减少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科技进步,一些岗位由机器人代替;另一方面是管理理念转变,一些岗位实行外包,如以电工为例,以前厂里聘用一个正式员工,工资、福利、社保等一年支出不少于三万,还有管理上的成本。现在的电工活还是那个电工完成,但电工身份变了,电工由原来的正式员工,转变为厂里的服务商,签订服务合同,平时不用在厂里上班,只要厂里出现电工方面问题,随叫随到。厂里只需每年付一万元的服务费,还没有管理上的成本。电工也可以同时服务七八家工厂,年收入达到七八万。实现厂里与电工的双赢。

30年前,计划经济,一切由国家安排,考大学就是学生整个人生的目标,考上大学意味着同时拥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一个国家工作人员的身份,一张长期的饭票,房产证。而今天,大学只是一个途径,一个学习知识,接受教育的途径,读大学与工作、生活没有绝对的对应关系。

而教育却没有变

以班级为基础、老师对学生统一授课、准备考试的义务教育形式,是放诸四海而皆准的,从来没人提出质疑的一件事情。人们习惯把教育定义为学校教育一种形式,如果你没有参加过学校教育,通常被人们嘲讽为你没受过教育,你是文盲。

然而在学校教育中获得的东西在人生中占据多大比重呢?人的思想、灵魂、工作、生活等内容上有多少在学校学到的呢?

我们通过阅读、观察、模仿和实践来学习。我们和朋友一起学习,有时也一个人学习。这些形式的学习中获得的东西是否也在人生中占据很大比重呢?

我们对正规教育的迷恋,排挤了其他更自然的学习形式。当现代科技给教育带来更大便利,当智能时代给个性发展带来更多可能的时候,我们是否要反思现代教育制度,提出改良教育的主张呢?

《自下而上》告诉我们 世界在演变,教育也要演变

一、反转教育观念

英国著名科普作家,牛津大学动物学博士马特·里德利所著《自下而上》,扭转我们一种惯性思维:世间很多东西不是领袖、神灵经过顶层设计得来的,而是自下而上的演化和涌现出来的。例如书中指出:生命是一个可以存盘的游戏;婚姻并不是一个神圣的选择;我们的大脑是一个乱哄哄的村委会;

其中专门一章论述教育的演变。认为教育不是经济政策挂靠的天钩;教育是一种自发产生的现象在教育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创造论思维。

政府应该让教育自然地发展。政府是教育发展的推手,而不一味地发号施令。政府要做的事是推动最合适的做法自然涌现并发展。学校应该是鼓励学生学习,使学生成为最热心学习的人,成为个人学习系统的主人,而非仆人。

二、现代教育制度的弊端

经济史学家斯蒂芬·戴维斯CStephenDavies)将现代学校的形式追溯到了拿破仑打败普鲁士的1806年。受战败这一屈辱刺激,普鲁士采纳了本国顶尖知识分子威廉冯洪堡(WilhelmvanHumboldt)的建议,制订了严格的义务教育方案,主要目的是将青年男子培养成服从命令、在战斗中不会逃跑的士兵。正是这些普鲁士学校引入了我们现在视之为理所当然的许多特点。既然它以培养新兵而非全面发展的公民为目标,按年龄施教(而非因材施教)就很合理了。它采用正规的教学法,孩子坐在成排的课桌边,前面站着老师,而不是像古希腊那样,学生围着老师散步。教学日有作息制度,按铃声上下课。有既定的教学大纲,而非开放式学习。一天里要学习若干科目,而不是多天学习同一个科目。

这一模式发展到现在已相当成熟,成熟到学校类似一个监狱。孩子到了6岁,就把他们送到这个地方关上12-16年,在那里,坐在桌子前遵守特定的规矩。当然,学校并不像监狱那么可怕,也培养出了许多杰出的人物,但归根结底,仍然是一个高度专制、强调教化的地方。训练学生对权威的服从,准时出席,按照铃声组织时间等,灌输这一类的价值观,帮助学生为将来的就业做准备。”

美国公共教育创始人之一,贺拉斯曼CHoraceMann)认为:“公共教育的目的是把不守纪律的孩子变成讲究纪律的公民,这是为了集体的利益,而非满足个人的需求。”

所有学校的管理工作中做的事情都不是为了学生个体着想,而是为了集体考虑。

当前学校教育以说教为主,变化缓慢;学校鼓励教师传授考试方法而非对学生因材施教;教科书中充斥着该想些什么而非怎样思考的条条框框;教学方法不教孩子怎样学习,而是指挥他们;自主学习遭到忽视。

三、信息技术在迅速改变教育

科技即将以更为激烈的方式改变教育。教师的授课内容可能通过通过平板电脑投送,移动互联网技术可以使学生接触到世界各地的最佳教学课程,偏僻山村的孩子也可以听到世界最优秀老师的课。目前美国可汗学院可以4000多段高质量私人辅导视频,几乎涵盖了所有科目。近年来激增的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慕课,使成千上万名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的方式观看名牌大学的顶尖讲师及其课程。

上大学已经不是目的,只是获得新知的途径。如果你可以在网上选择你喜欢专业的最最优秀教师的讲座,构建你自己的在线课程体系,在线学习专业知识,在线毕业。那你为什么还要选择支付高昂的学费在校园待上几年,换取比非大学毕业生多不了多少的薪酬呢?

著名的“墙洞”实验证明最佳学习方式是主动学习,互相学习,尤其是为了教而进行的学习。

苏伽特米特拉最初在印度新德里贫民窟的一堵墙里放了一台能上网的计算机,他并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样的结果他看着孩子围着屏幕,开始上网玩耍几个星期之内,他发现,这些连英语都不会说的孩子,完全凭借'自启动”的方式,获得了惊人的深厚的专业知识。

3年来,米特拉的同事还发现,新德里一个区放置的20台电脑,不依靠任何教学,就为近6000名孩子普及了计算机知识。无须成年人指导,孩子就能学会使用计算机。重要的是,他们也不是自学的,而是彼此指点,这是一种集体性质的自发现象。

在互联网的世界里,其他类型的学习也能无须教授而发生。只要给孩子提供自主学习的环境,精心设计的问题,引发学生自主地打开学习之门。

学校存在的意义应该是让孩子们的精神得到启蒙,心灵经训练达成美德。学校需要改变过去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开展心灵培育,精神培养,尤其是个性发展,自由精神,合作意识的培养。学校教育应以创造性思维为主。

你可能感兴趣的:(《自下而上》:谁在挖教育的墙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