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目录,通常不在这里存放文件。
/bin :可执行文件,ls、cd等命令。
/sbin:可执行文件。
/boot:开机启动的文件,包括Linux内核以及开机菜单、开机所需配置文件等。
/dev :设备文件,任何设备与接口都是以文件形式存放于该目录的。
/root:root用户的主目录。
/home:普通用户的主目录。
/mnt:挂载点目录。 光盘必须和根目录下的某个目录节点建立联系才能使用。
/media:媒体目录,也是挂载点目录。
/opt :可选目录,存放第三方软件包和数据文件。
/var :可变目录,用于存放经常变化的文件。如:日志文件。
/etc :存放配置文件。
/lib :系统的函数库。
/proc :该目录是一个虚拟文件系统,放置的数据都在内存中。
/usr :放置的数据为可分享的与不可变动的,Unix操作系统软件资源所放置的目录,不是用户数据。
/srv :service的缩写,是一些网络服务启动后,这些服务所要取用的数据目录。
/tmp:让一般用户或者是正在执行的程序暂时放置文件的地方。
/sys :该目录与/proc非常类似,也是一个虚拟的文件系统,主要记录与内核相关的信息。
touch–创建空文件,改变文件的修改时间。
cd–切换当前的工作路径。
stat–查看文件的详细信息。
rm–删除普通文件,命令别名默认带-i,该选项用来提示用户进行交互。
mv–移动文件,等同于Windows下的剪切,移动之后源文件消失。
cat–查看文件的内容。
tac–逆序显示文件内容。
more–从头开始逐行查看。
less–前后查看文件内容。
head–默认查看文件前10行。
tail–默认查看文件后10行。
grep–根据指定的字符串在文件中进行匹配。
查找文件中有字符h的字符串:(在普通文件中进行查找匹配,而非目录)
匹配整个单词:
匹配以q开始的行:
匹配以q结束的行:
匹配以数字开始的行:
匹配以q或f开头的行:
匹配以#号开头的行:
过滤空白行:
明确搜索子目录:
忽略子目录:
搜索时忽略大小写:
搜索时显示没有匹配到的行:
搜索时显示匹配到的那一行及以下2行:
搜索时显示匹配到的那一行及以上2行:
搜索时显示匹配到的那一行及上下2行:
Ln–链接文件
软链接:如Windows系统中的快捷方式类似,软链接的数据时他所连接的文件的路径。原文件删除后,软链接会被破坏。
硬链接:引用文件在文件系统中的物理索引,原文件删除或被移动时,硬链接文件不会被破坏。
gzip–
压缩文件:
gzip 文件名 (压缩后原文件丢弃)
gzip -c 文件名1 > 文件名2.gz(压缩后保留原文件)
解压文件:
gzip -d 文件名.gz(解压后原文件丢弃)
gzip -cd 文件名2.gz > 文件名2(解压后保留原文件)
查看压缩过的文件文本内容:zcat 文件名.gz
bzip2–
压缩文件:
bzip2 文件名(压缩后丢弃原文件)
bzip2 -c 文件名1 > 文件名2(保留原文件)
解压文件:
bzip2 -d 文件名.bz2(解压后不保留原文件)
bzip2 -cd 文件名.bz2 > 文件名2(解压后保留原文件)
查看压缩后的文件文本内容:bzcat 文件名.bz2
tar–文件的归档,即打包文件。
tar[主选项+辅选项] 文件或目录
主选项:只能出现一个主选项。
c–create 创建一个新归档文件。
x–从归档文件中提取文件出来。
t–列出归档文件的内容,查看已经打包了哪些文件,重点查看文件名
辅选项:可以出现多个辅选项
z-通过gzip的支持进行压缩/解压缩,一般格式为*.tar.gz
j-通过bzip2的支持进行压缩/解压缩,一般格式为*tar.bz2
v–归档或解包过程中显示被打包的文件
c–该参数用于解压缩时,若要在特定目录进行解压缩,使用该参数。
f–输出结果到文件,必须写该选项。
useradd:添加用户并添加选项。-u uid号,-g gid号 -G附加组,-c备注,-s 指定家目录。
usermod:
-c:改变用户的全名(描述名称)
-d:改变用户的家目录
-e:设置用户账号的过期时间
-g:改变用户的gid
-G:将用户添加到一个新组
-s:改变用户的默认shell
-l:改变用户的用户名
-u:改变用户的uid
-L:锁住密码,使账号不能用
-U:为用户密码解锁附加组
-a:追加
userdel:删除用户。
groupadd:添加组。
groupmod:为组更改名字。
groupdel:删除组(只能删除groupadd添加的组,不能删除用户的私有组)
id:查看用户或组的id号
who:查看当前路径所属用户。
su:切换当前工作的用户。
sudo:以系统管理者的身份执行命令,通过sudo执行的命令就好像是root亲自执行的。
使用权限:在/etc/sudoers中有出现的使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