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试题是在王道论坛上面下载的,答案是参考教材和习题解答相关内容写的,如有错误,请评论指正,不吝赐教,共勉!
计算机组成原理部分
五
(1) 指令周期是CPU每取出并执行一条指令所需要的全部时间,最基本的指令周期包括取指周期和执行周期。
(2) 主存与cache的地址映射有直接映射、全相联映射、组相联映射,其中全相联映射的成本最高。
(3) 若浮点数格式中基值一定,且尾数采用规格化表示法,则浮点数的表示范围取决于阶码的位数而精度取决于尾数的位数。
(4) 在异步通信中,没有固定的总线传输周期,通信双方通过请求/响应信号联络。
(5) 已知[X]补=1.0000,则X=-1.0000,[X]补 =1.1000 [X]原=1.1000
(6) EFH
(7) 1101 0100 11110101
(8) 若控制单元CU采用微程序设计方法实现,当指令取至指令寄存器后,每一条机器指令微程序的入口地址根据指令操作码 ,通过微地址形成部件形成。
六
(1) 串行传输和并行传输有什么区别?
串行传输是指数据在一条线路上按位依次进行传输,线路成本低,但速度慢,适合于远距离的数据传输。并行传输是每个数据位偶有一条独立的传输线,所有的数据位同时传输其传输速度快、成本高,适合于近距离、高速传输的场合。
根据题目给出的字符格式,一帧包含1+8+1+1=11位
故波特率为(1+8+1+1)*120=1320bps=1320波特
(2) 主存系统的命中率4800/(4800+200)=0.96
平均访问时间50*0.96+250*0.04=58ns
(3) 多重中断:当CPU正在执行某个中断服务程序时,另一个中断源又提出了新的中断请求,而CPU又响应了这个新的请求,暂时停止正在运行的服务程序,转去执行新的中断服务程序,这称为多重中断,又称中断嵌套。为了实现多重中断需要具备
1)提前设置“开中断”指令
2)优先级别高的中断源有权中断优先级别低低中断源。
(4) DMA传送过程包括预处理、数据传送和后处理3个阶段。传送4KB的数据长度需
(4KB)/(4MBps)=0.001s
如果磁盘不断进行传输,每秒所需DMA辅助操作的时钟周期数为(1000+500)/0.001=1500000
故DMA辅助操作占用CPU的时间比率为
[1500000/(50*106)]*100%=3%
(5) 并行加法器由若干个全加器组成。串行进位链是指并行加法器中的进位信号采用串行传递。并行进位链是指并行加法器中的进位信号时同事产生的,又称先行进位、跳跃进位等。通常并行进位链有单重分组和双重分组两种实现方案。
七
(1)若X,Y均为正,则[X+Y]补=[X+Y]原=[X]原+[Y]原=[X]补+[Y] 补
若X,Y 均为负,则[X]补+[Y]补=-[-X]补-[-Y]补=-([-X]原+[-Y]原)=-[-(X+Y)]原=[X+Y]补
若X,Y异号,设X为正,则[X]补+[Y]补=[X]补-[-Y]补=[X]原-[-Y]原=[X-(-Y)]原=[X+Y]补
(2)间址周期微操作
间址周期完成取操作数有效地址的任务
1)将指令的地址码部分(形式地址)送至存储器地址寄存器,记作Ad(IR)->MAR
2)向主存发送读命令,启动主存作读操作,记作1->R
3)将MAR(通过地址总线)所指的主存单元中的内容(有效地址)经数据总线读至MDR内,记作M(MAR)->MDR
4)将有效地址送至指令寄存器的地址字段,记作MDR->Ad(IR)
中断周期微操作
1)将特定地址“0”送至存储器地址寄存器,记作0->MAR
2)向主存发写命令,启动存储器作写操作,记作1->W
3)将PC的内容(程序断点)送至MDR,记作PC->MDR
4)将MDR的内容(程序断点)通过数据总线写入到MAR(通过地址总线)所指示的主存单元(0地址单元)中,记作MDR->M(MAR)
5)将向量地址形成部件的输出送至PC,记作向量地址->PC,为下一条指令的取指周期做准备
6)关中断,将允许中断触发器清零,记作0->EINT(该操作可直接由硬件线路完成)
水平型微指令由操作控制字段、判别测试字段和下地址字段三部分构成。因为微指令采用直接控制(编码)方式,所以其操作控制字段的位数等于微命令数,为28位。又由于后续微指令地址由下地址字段给出,故其下地址字段的位数可根据控制存储器的容量(512K*40位)定位9位。当微程序出现分支时,后续微指令地址的形成取决于状态条件,6个互斥的可判定外部条件,可以编码成3位状态位。非分支时的后续微指令地址由微指令的下地址地段直接给出。微指令的格式如图所示
操作控制 |
判断 |
下地址 |
28位 3位 9位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