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储蓄险别陷3大迷思未来无利可图该解约?

保费变贵赶快买?买来当退休金很危险?破解台湾人买储蓄险3大迷思!

买储蓄险别陷3大迷思未来无利可图该解约?_第1张图片

储蓄险要变贵了!金管会24日晚间正式宣布,订定「人寿保险商品死亡给付对保单帐户价值最低比率」规范,要求保险公司提高寿险的死亡保障比例,且应符合一定数值以上,确保保险公司承担一定的死亡风险,并降低寿险储蓄成分,提升死亡给付比重,让保险回归保障本质。

2019年来金管会积极严管高储蓄型保单,并在5月丢出震撼弹,决议订出「传统型人寿保险死亡门槛」,确保市面上销售的储蓄型商品,含有一定比率的死亡保障,消息一出引发市场热议,金管会和各寿险公司研议,并经过6个多月讨论后,正式对外宣布,寿险死亡保障门槛规范出炉。

根据金管会最新发布「健全保险商品结构规范」,针对市场关注的寿险死亡保障最低比率,规范被保险人16岁以上、30岁以下,死亡保障〈保额〉至少在保价金的190%;31岁40岁则至少160%;41至50岁不得低于140%;51到60岁至少要120%;61至70岁至少110%;71到90岁不得低于102%;最后91岁以上死亡保额则不能低于保价金。

此规范也意味着,未来保费恐怕会越来越贵。举例来说,若原本保单的保费为1000元,原本拿900元当作储蓄、100元做为死亡保障,但未来死亡保障门槛提高了,变成200元用于死亡保障、储蓄降至800元,若想要维持一定的储蓄比重,保费就会变高。

不过,金管会内部也强调,不建议民众单以保费调涨的面向来解读,因花同样一笔钱,但未来民众买到保险的保障是增加。

台湾人热爱储蓄型商品,犯了这些保险迷思?

买储蓄险别陷3大迷思未来无利可图该解约?_第2张图片

根据金管会统计,台湾人偏好短期储蓄性质的保险商品,以2018年最新数据来看,储蓄型保单新契约销售高达7400亿元,占市场比重高达54%,相当惊人。

对于国人爱买储蓄险的现象来看,公胜保经浩天事业部经理赖建男观察,因过去保单预定利率和宣告利率都高于定存,有一定购买诱因;另买储蓄险当作理财工具的民众,通常都不太懂投资理财,储蓄险商品是相对好理解的商品。

赖建男指出,上述买储蓄险民众,往往都有三大迷思,第一、保单预定利率和宣告利率,并没有想像中好,因还要扣除人事、行政成本,实际上本金可能是减少的,以6年期、10年期储蓄型商品来看,可能10年后,甚至更长时间,才有可能和定存利率一样好,「除了利率之外,民众也要留意费用率。」

第二,宣告利率是变动的,并非是永久的。赖建男表示,例如宣告利率3%的利变型寿险,不一定每年宣告利率都是3%,会随市场环境变动,目前趋势利率往下滑,「也冲击到过去买储蓄型保单的民众,因为很多人都不知道宣告利率会下滑,而这也可能造成未来民众和业务员的摩擦。」

第三、买储蓄险为了退休,是很危险的。赖建男表示,我们不知道人生的终点在哪里,若单纯靠储蓄险存一整笔的退休金,是危险的且划不来,因为我们永远不知道这笔钱够不够用,且退休的问题也不只是储蓄,更适合退休规划的工具,是可以创造「现金流」的工具,而非全仰赖纯储蓄型商品。

未来储蓄险无「利」可图,该不该赶快解约?符合这2点再解约!

买储蓄险别陷3大迷思未来无利可图该解约?_第3张图片

随着宣告利率和预定利率都可能下降的趋势,持有储蓄型保单的民众,该不该解约?「现在有储蓄险的民众,不要解约!」赖建男说,未来连保证的预定利率都要下降,过去预定利率肯定比未来还要高,除非资金配置上有更高效益的运用,或是解约不会赔钱,否则不建议解约,「为了利率解约,划不来。」

然而,2020年7月之后,储蓄型保单即将变贵,民众该如何选择储蓄险?赖建男认为,「台湾人买储蓄险不看保障,是很可惜的事情,」台湾人买保险很多以「获利率」为主,但忽略保单获利率低、保障通常会比较高;获利率佳,背后保障可能相对少。

「正确买储蓄险的观念,应该先重视保障,再来看储蓄,」小编认为,现阶段买储蓄型保单不建议以获利率为考量,同时不要被储蓄险「停售」两个字吓到,停售仅是一个提醒,提醒你该留意保险权益,而非用来鼓励销售,买保险永远要从自己的风险需求出发,千万不要盲目地跟风买保险。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公众号「幸福有约计划」

买储蓄险别陷3大迷思未来无利可图该解约?_第4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买储蓄险别陷3大迷思未来无利可图该解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