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复杂度(数据库索引B-Tree树实战)

时间复杂度是一个函数,它定量描述了该算法的运行时间。常见的时间复杂度有以下几种。
1,log(2)n,n,n log(2)n ,n的平方,n的三次方,2的n次方,n!

1指的是常数。即,无论算法的输入n是多大,都不会影响到算法的运行时间。这种是最优的算法。而n!(阶乘)是非常差的算法。当n变大时,算法所需的时间是不可接受的。

用通俗的话来描述,我们假设n=1所需的时间为1秒。那么当n = 10,000时。
O(1)的算法需要1秒执行完毕。
O(n)的算法需要10,000秒 ≈ 2.7小时 执行完毕。

O(n2)的算法需要100,000,000秒 ≈ 3.17年 执行完毕。
O(n!)的算法需要XXXXXXXX(系统的计算器已经算不出来了)。
可见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影响有多大。

所以O(1)和O(n)差了2.7小时,区别显而易见。
-----------------------------------------  实战分割线 ------------------------------------------------

假如一张表有一亿条数据 ,需要查找其中某一条数据,按照常规逻辑, 一条一条的去匹配的话, 最坏的情况下需要匹配一亿次才能得到结果,用大O标记法就是O(n)最坏时间复杂度,这是无法接受的,而且这一亿条数据显然不能一次性读入内存供程序使用, 因此, 这一亿次匹配在不经缓存优化的情况下就是一亿次IO开销,以现在磁盘的IO能力和CPU的运算能力, 有可能需要几个月才能得出结果 。如果把这张表转换成平衡树结构(一棵非常茂盛和节点非常多的树),

时间复杂度(数据库索引B-Tree树实战)_第1张图片(图示:该树只有三个节点)

假设这棵树有10层,那么只需要10次IO开销就能查找到所需要的数据, 速度以指数级别提升,用大O标记法就是O(log n),n是记录总树,底数是树的分叉数,结果就是树的层次数。换言之,查找次数是以树的分叉数为底,记录总数的对数,用公式来表示就是

用程序来表示就是Math.Log(100000000,10),100000000是记录数,10是树的分叉数(真实环境下分叉数远不止10), 结果就是查找次数,这里的结果从亿降到了个位数。因此,利用索引会使数据库查询有惊人的性能提升。



你可能感兴趣的:(算法基础,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