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该,老老实实做个吃瓜群众

每回热门话题一来,我朝的朋友圈就热闹得跟聚众游行一样。

每个人都举着一面牌子,上面有的写着圣母心,有的写着王八蛋。

作为一个浅薄的吃瓜群众,我一边吃瓜一边发现:虽然大家都举着自己的牌子,但“有观点有态度”的,数数一共就这三种。

第一种:我的观点就是我的处境

某明星出了轨却没离婚,只见朋友圈有人说:真正独立和强大的女人,绝不会轻易原谅一个不要脸的渣男。

一看她最近的消息:婚姻不过是一场想象,早发现早抽身。才了解到不久前她离婚了。但离婚也没什么不好的,就像处在不那么恩爱的婚姻中也没什么不好一样。

有人对着广告圈大谈“4A必死”,也就必定有4A人站出来说:我们还活得好好的呢,别瞎逼逼,然后洋洋洒洒几千字,写给甲方看。

我们真的在表达观点吗?我们只是想证明自己的处境不错,并借由某个议题来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比如:

单身的人说:恋爱会剥夺我的自由。

恋爱的人说:单身狗怎会懂爱情的甜和暖。

大城市打拼的人说:我不愿在小城市苟且。

小城市生活的人说:我才不想在大城市蜗居。

你看,我们用价值观选择行动,但更多的时候却是在被动的处境中发表观点。即使我们被扔进地狱,也照样能在地狱感悟出点什么。

第二种:我的观点就是说个不一样的观点

简单的说就是“抬杠”,大家说是什么,我偏偏说不是什么。对自媒体来说,这个方法可以反复练习,谁用谁知道。

比如咪蒙发了一篇《职场不相信眼泪,要哭回家哭》,当朋友圈老板们一片赞叹之后,马上有人来反驳:《咪蒙,实习生哭怎么了》、《珍爱生命,远离咪蒙》,等大家反应过来,也跟着开始黑咪蒙的时候,就有人站出来说:骂什么咪蒙?人家确实写得好哇。

换个姿势蹭热点,这是自媒体人惯用的套路,只是用户到底买不买账,还得看各自造化。

第三种:我的观点就是没有观点

一场辩论赛,除了正方反方和观众,还缺什么呢?是的,还得有个主持人。

主持人负责收集观点、引导话题和开放式总结,他们本身不生产观点,却对每个观点都理解包容,他们和每个热点都隔着一层屏幕,刻意保持清醒和距离,所以他说的话没有观点也不够犀利,但通常是真性情。

有点像做了18年的谈话节目《锵锵三人行》主持人窦文涛,有人评价这个节目的气质: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而窦文涛则总是揣着明白装糊涂,真贴切啊。

有人可能会问,那么的今天“罗尔”刷屏事件,大家转发时的观点属于哪一种?这不在讨论范围,因为公众没有立场也没有目的,只是单纯一颗善心。

可怜的并不是善心,而是盲从。就是那些看到大家转了我也转,不然觉得自己不是中国人的人,那些没有观点却总想证明自己有观点、有态度的人,才是事件真正的推手。

对于热点来说,越远离刷屏,越趋近真相。

因此说,就该老老实实做个吃瓜群众。


文/木偶,不只文案的作者。

就该,老老实实做个吃瓜群众_第1张图片

                                                               不只文案,主要扯淡。

你可能感兴趣的:(就该,老老实实做个吃瓜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