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吧,爸爸》观后感

        总的来说,一部优秀的励志电影,感人、真实、不做作。亮点较少,整体打分8.7分(满分10分)。

        一、励志的电影

        一部励志电影,或者说励志的运动电影,再说得通俗点,屌丝逆袭类电影。这类电影通常剧情发展是容易猜测的。几个关键节点:确立志向—一线生机—战胜自己—超越肉体。本片着重渲染了后两个情节。小人物进入花花世界后迷失自我当属常见,心猿意马遭遇困境。只有挫折才能找回初心,回到理想的正轨上。但即便找回自己,面对的仍是肉体的极限。非有精神之力不能超越。本片采用化小我入大我之中,但点到为止。避免了“爱国”、“女权”等词的泛化。最终超越肉体的关键还是落在个人的心态和平时的训练上,而非热血上冲的爱国主义。这是本片拿捏到位之处。

        励志电影另一要素在于真实感人。即便你能猜中情节,但你仍会泪流满面。这就考验人物情感的合理性及演员的演技。一旦演过了,不免肉麻(国产影视剧经常演过)。本片的几段感情冲突通过表情、肢体语言、极少的对话展现了真实的一面。唯一一场大哭的戏,又恰恰不着一字。高明!平稳的铺垫才是调动观众情绪的前提。

另一方面的真实,在于场面的真实。从场景到人物动作,清晰可见,可见是下了功夫的。摔跤的场面也算是“拳拳到肉”了。动作快、节奏紧、眼不花。观众们虽说是在看电影,但时不时就被带入,仿佛真的是在看比赛一样,忍不住拍手欢呼。

        二、反派的处理

励志电影不可能没有反派。剧中的反派都安插在了大环境中,且都指向了现实。也就是说,主人公很渺小、很励志、很理想主义,反派则很有资源、很现实、很消极主义。这样一来把情节的冲突集中在了“人与环境”上,而没有人与人的矛盾掺杂进来。最终渺小的个人突破了环境的局限、个人的局限、肉体的局限达到励志的目的。这一点只能说中规中矩。

        三、男权主义

本片巧妙的处理了在励志过程中产生的男权/父权主义色彩。父亲的确按照自己的意志强行安排了女儿的一生,但在印度的大环境下,这种被强行赋予的理想恰好能让女儿摆脱原本更为悲惨的生活,而女儿的天赋又恰好与父亲的理想重合,被动接受变成了主动传承。这让影片躲开了被扣帽子的风险,加上结尾处点到父亲对男女平等的支持,首尾呼应,三观得正。

        四、好看但不惊艳

        140分钟的影片并非全程无尿点,前段的铺垫略长。进入中段以后就好很多。加上励志题材的故事本身能再创新的地方就少,因此不足以让人产生回味无穷的感觉。记得2009年,看到男主另一作品《三傻大闹宝莱坞》时,那种全程享受的感觉,实在难以复制。从第一分钟到最后一分钟,心情总是被幽默、情感、反思、哲理、意外来回拉扯,就像坐过山车进入鬼屋,每一秒都是惊喜。看一遍是远远不够的。

        这也就是我为什么觉得《摔跤吧,爸爸》上不了9分的原因。这种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故事,难免限制作者的发挥,情节构架能够追求到真实、感人、自然、意外已属难得。因此,值回票价,但不会迷恋。

你可能感兴趣的:(《摔跤吧,爸爸》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