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网络传输中所说,传输层注重的是端口号,那就关注一下端口号的概念:
使用需要有管理员权限
ssh---22
ftp---21
telnet---23
http---80
https---443
查询端口号命令:cat/etc/services
2.动态分配端口号:1024-65535(两个字节)客户端
上面就是UDP协议的格式,数据一般不确定,看版本确定类型。
UDP长度:header+data 总长度 。
UDP校验和:伪头部,头部,data 三部分校验和。校验数据是否完整,不完整则直接抛弃。
数据:上层应用层的数据。
伪头部在实际网络传输中,仅用作校验和计算使用,并不发送!因此称为伪头部。事实上在TCP校验和计算中也用到了伪头部,与UDP一致。
基于UDP的应用层协议:
NFS(网络文件系统)
TFTP(简单文件传输)
DHCP(动态主机配置)
BOOTP(无盘设备启动协议)
DNS(域名解析)
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发送缓冲区,直接传给内核,内核给网络层。
但是具有接收缓冲区,但不能保证收到的顺序和发送的顺序一致,而且如果缓冲区满了,接收的信息就会被丢弃。
UDP的socket既能读也能写。(UDP是双全工)
可以看见图上长度区域大小仅仅只有2个字节16位,那么也就是说UDP的总长度不能超过64k(2^16),而且UDP也没有自动拆装的功能,只能靠人工实现。这就导致了UDP的应用范围。
最大的例子就是早期的网络聊天软件QQ,就是用UDP进行传输,当时仅仅只支持传输少量文字。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已经透露了TCP协议是一个传输控制协议。
面向链接 创建一个发送缓冲区和接收缓冲区。TCP的读和写不需要一一匹配。
看图片都觉得很繁琐,这每一个模块都非常有用,不可或缺。我们逐一解释:
URG: 紧急指针是否有效
ACK: 确认号是否有效
PSH: 提示接收端应用程序立刻从TCP缓冲区把数据读走
RST: 对方要求重新建立连接; 我们把携带RST标识的称为复位报文段
SYN: 请求建立连接; 我们把携带SYN标识的称为同步报文段
FIN: 通知对方, 本端要关闭了, 我们称携带FIN标识的为结束报文段 16位窗口大小。
基于TCP的应用层协议:
HTTP、HTTPS、SSH、Telnet、FTP、SMTP
1. 滑动窗口:解决数据往返时间长导致性能低。
滑动窗口大小:指无需等待确认应答而可以继续发送的数据最大值。由发送端的发送缓冲区大小和接收端的包头窗口大小决定。
发送缓冲区:来记录当前还有哪些数据没有应答。
也就是发送端可以一次性发送N个数据,但是发送缓冲区内还保存,等收到第一个ACK,发送缓冲区丢弃对应数据,发送方在发送N个数据。
这个优化提高了传输效率,不再是发一个等一个再发下一个。
2. 超时重传:解决ACK丢包问题。(保底、稳定)
一段时间没有收到ACK,就会重发。可以通过后续的ACK序列进行确认。
3. 快重传:解决数据丢包、效率问题。(锦上添花)
不断给发送端ACK需要的数据序号,当接收端连续收到三次就会重新发送丢失的数据包,下一次接收端就会从接收缓冲区里寻找下一个需要接收的序号。
如果发送方没有收到其中一个数据的ACK,发送端会在发送一次数据。如果接收端中间少了某个数据(比如101 103 104),他就会一直ACK说他要102 。
4. 流量控制:提高效率
接收端将自己的接收缓冲区剩余大小(窗口大小)ACK给发送端,发送端会根据窗口大小调整自己的发送速度。如果窗口大小为0,那发送端就不再发送数据,但会定时发送一个窗口探测数据段,用来了解接收端的窗口大小。
5. 拥塞控制:提高效率、可靠性
防止发送方发的太快,使得网络来不及处理,从而导致网络拥塞。TCP引入慢启动,摸清网络状态,再决定发数据的速度。
拥塞窗口:一开始窗口大小为1,ACK++,拥塞窗口++;
拥塞窗口=min{发送端拥塞窗口,接收端窗口大小}
慢启动阈值:当拥塞窗口超过这个阈值,就不按照指数形式增长,变为线性增长。
阈值 = 拥塞窗口/2;
6. 延迟应答:提高效率
一传一返很浪费时间。如果网络很好,传输的比较快,第N个数据到达的时候,接收端的接收缓冲区剩余空间不大,那么ACK(N)就会返回一个小的窗口大小。实际上这些数据很快就被处理完了,那么发送方又减慢了发送速率,造成服务器资源浪费,也影响效率。所以可以延迟ACK,这样ACK的窗口大小会更加真实一点。
窗口越大、网络吞吐量就越大、传输效率就越好。
数量限制:N=2; 时间限制:200ms;
7. 捎带应答:提高效率
一传一返很浪费时间,避免多次发送报文。
让ACK搭顺风车和服务器回应的报文一起发给客户端。
来总结一下TCP都优化了些什么,解决什么问题
可靠性:
校验和 (保证数据格式等正确)
序列号 (避免重复数据包)
确认应答 (ACK)
超时重发 (防止丢包)
连接管理 (三次握手)
流量控制 (防止网络拥塞、丢包)
拥塞控制 (控制传输速度)
提高性能:
滑动窗口 (避免了一次发一个数据等待ACK再发的慢操作)
快速重传 (不用等待一定时长,收到三次期待数据序列就再发送一遍)
延迟应答 (保证窗口大小的真实,避免空间浪费)
捎带应答 (避免了一发一答的浪费,让ACK搭载顺风车)
定时器:
超时重传、保活定时器、TIME_WAIT等。
TCP是面向连接的传输情况,应用于文件传输,重要的应用场景,比较可靠。有发送缓冲区和接收缓冲区。
UDP是面向数据报的传输,应用于高速传输和实时性要求较高的领域,例如视频和早期QQ。比较高速。只有接收缓冲区。
TCP中比较重要的就是连接的建立和断开,也就是常听到的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下一篇博客讲解总结~
粘包问题就是数据发送的时候没有发,不完整的数据。
UDP、HTTP、IP协议都能够的到数据的具体大小,所以不存在粘包问题,但是TCP没有数据大小或者数据段的大小,就容易粘包。
解决:
1.加一个数据结束的标识
2.加一个数据长度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