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是利用通信设备与通信链路或者通信网络,互联位置不同、功能自治的计算机系统,并遵循一定的规则事项的计算机系统之间的信息交互。
概括:计算机网络是互联的、自治的计算机的集合。
按地理范围(广域网,城域网,局域网)
按传输介质(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无线网)
按拓扑结构分(星,环,总线,树,网)
按使用网络的对象(公用网,专用网)
按网络传输技术 (广播式,点到点式)
按传输速度(低速网络和高速网络)
按逻辑功能可分为(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
网络核心部分是Internet中最复杂的部分,主要作用是数据转发,由通信链路互联的分组交换设备构成。
网络核心部分器特殊作用的是路由器
路由器是实现分组交换的关键
电路交换(circuit switching)
在电路交换网络中,首先需要通过中间交换节点为两台主机间建立一条专用的通信线路,称为电路,然后在利用该电路进行通信,通信结束后再拆除电路。
优点:实时性高,时延小,适用于交互通信
缺点:对突发性通信不适应,线路利用率较低;无存储数据能力;无数据转换能力;无差错控制能力。
报文交换(message switching)
以报文为单位在交换网络各节点之间以存储-转发方式传送
优点:不需要建立连接,只有当报文被转发时才占用相应的信道
缺点:交换节点需要缓冲存储,报文需要排队,增加了时延
分组交换(packet switching)
将完整报文拆分为若干个分组,每次传输一个分组,交换节点每次接收一个分组,当一个分组完全接收完成后开始转发,各节点之间以存储-转发方式传送
优点:高效,灵活,迅速,可靠
缺点:分组长度与延时时间的平衡不好 分组长度与码率的平衡不好
带宽 原本是指信号具有的频带宽度单位是Hz,现在也作为数字信道所能传送的“最高数据率”单位是bp/s(bps)带宽代表数字信号的发送速率,也叫吞吐量。
(速率(bps),带宽(Hz)可以是同一个,因单位的不同而不同)
时延
总时延=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一般忽略)
发送时延=数据块长度/信道带宽
传播时延=信道长度/信号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
时延带宽积=传播时延带宽
往返时延RTT:表示从发送端发送开始,到发送端收到来自接收端的确认,一共经历的时延
电路交换时延
链路建立延时+链路延时时间(链路数每个链路延迟时间)+数据传输时间(数据总长/数据传输率)
分组交换时延
链路延迟时间+分组传输时间分组数+中间节点延迟时间(中间结点数每个结点延迟时间)
Eg:
假设待传送数据的总长度为2560位,每个分组最大长度为256位,分组头部开销长度为16位,源节点到目的节点之间的链路数为4,每个链路上的延迟时间为0.1秒,数据传输率为2560 bps,电路交换建立连接时间为0.2秒,在分组交换的方式下每个中间节点产生0.01秒的延迟,则传送所有数据,电路交换需要时间为多少秒,分组交换所需时间为多少秒?在各个节点的排队等待时间和处理时间忽略不计。
电路交换所需时间:
总时延=建立链路+发送时延+传播时延
数据总长=2560bit 数据传输率=2560bps 链路建立时间=电路交换建立连接时间=0.2s 链路数=4 每个链路上的延迟时间=0.1s
链路建立=0.2s 发送时延=2560bit/2560bps 传播时延=4×0.1s
总时间=2560bit/2560bps+0.2s+4×0.1s
分组交换所需时间:
总时延=发送时延+传播时延
分组最大长度=256bit 头部开销=16bit 数据传输率=2560bps 中间节点延时=0.01s
中间节点个数=链路数-1=3 每个链路上的时延=0.1s
发送时延=总数据量/发送速率
总发送量=分组数×分组大小
分组数=数据总长度/(分组最大长度-头部开销)=2560bit/(256-16)
分组大小=分组最大长度=256bit
发送时延=2560bit/240×256bit/2560bps
传播时延=中间节点时延+各个链路时延
中间节点时延=中间节点个数×中间节点延时时间=4×0.1
各个链路总时延=链路数×每个链路上的时延=3×0.01
传播时延=4×0.1+3×0.01
总时延=发送时延+传播时延=2560bit/240×256bit/2560bps+4×0.1+3×0.01
语法:定义数据和控制信息的格式
语义:规定协议语法的含义
语序:协议语法成分的顺序和速度匹配关系
系统(system) 交换单元名称
应用层(Application) 数据报文(Message)
表示层(Presentation) 数据报文(Message)
会话层(Session) 数据报文(Message)
传输层(Transport) 数据报文(Message)
网络层(Network) 数据包(Packet)
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数据帧(Frame)
物理层(Physical) 数据比特流(bits)
网络接口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
Protocol: Ethernet Token Ring FDDI ATM
互联网络层(网络层)
Protocol:ARP/RARP IP ICMP
传输层(传输层)
Protocol:TCP UDP
应用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Protocol:FTP telnet HTTP SMTP SNMP DNS
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
运输层(transport layer)
网络层(network layer)
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
物理层(physical layer)
1、二者均为层次结构
2、二者均是一种基于协议数据单元的包交换网络
3、二者均存在可比的传输层和网络层
1、TCP/IP由于层次更少显得更简洁
2、TCP/IP作为从Internet上发展起来的协议,已成为网络互联的事实标准
3、目前暂无按OSI实现的网络产品,OSI仅作为理论的参考模型被广泛使用
Ethernet 以太网
Token Ring 令牌环
FDDI 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
ATM 异步传输模式
ARP/RARP 地址解析协议/反向地址转换协议
IP 网际互联协议
ICMP Internet控制报文协议
TCP 传输控制协议
UDP 用户数据报协议
FTP 文件传输协议
telnet Telnet协议
HTTP 请求-响应协议
SMTP 电子邮件传输协议
SNMP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DNS 域名系统(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