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容的忘却——漫谈鲁迅先生批评

很多记忆已经渐行渐远,呐喊也已慢慢随风飘远,问苍茫大地,何人再领风骚?

读鲁迅先生的文章,总是从容的,有一种慢条斯理的不迫和意韵悠长的淡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叙述的是儿时的琐事。可是这琐事却也不急切,不热烈,仿佛浸了雨的陈皮,留着它慢慢发酵吧。由它去吧。《祝福》里的祥林嫂失了家庭失了工作也失了精气神儿,可照样是淡淡的,从她的脸上看不出轰轰烈烈,有的只是深长的幽怨幽怨。《狂人日记》里讲人吃人的社会,真真颠覆的病态,可是,这病态也不叫读者一个劲儿地骂,还带着点回味的连绵。《孔乙己》里的人们还是在酒馆喝酒,一个劲儿盯着那取酒、温酒、端酒,生怕店家黑心给兑了水,这是农民的憨态和精细——从中折射出的奴性之国民性终究也是淡淡的罢。《阿Q正传》里人们拿阿Q开玩笑,使唤他,蔑视他,而他却非要干个惊天大事,为的就是搏人眼球,甚至于他在画押时没把圆圈画圆而觉得不光彩、在临刑游街时为唱不出好戏懊恼。这里的主题何尝浅薄何尝浇俗,然而作者终于还是用漫不经心的笔触写了出来。仿佛这样的故事已经司空见惯,不甚大惊小怪,岂不更是可悲可叹!《故乡》里的闰土不再是一起罗雀的儿时伙伴了,那一声“老爷”粉碎了曾经的天真无邪。然而,这感伤也不直接表达,而是反过来去写自己的孩子和闰土的孩子在一起开心嬉戏——以乐景衬哀情,这哀何止增其一倍!

鲁迅先生终究还是有着浪漫的诗人情怀。可是这样的情怀太过执着,让人心生执念,执念太多了便难以负荷。于是,他无时无刻不想着如何忘记,忘记那些让他刻骨铭心的历历。

少年家道中落,寄人篱下,尝尽了人间冷暖,世态炎凉,他的感情他的幼小的心灵不得不受损伤了。他还记得一次次拿东西去典当,当铺里的轻蔑嘲笑。他看影片,看到中国人围观中国人之行刑,甚至于欢欣鼓舞。这不能不刺激着他。后来,这成了他一直难以忘记的震撼。那些所谓现代派文人无端指责谩骂,他不甘心,于是以笔杆为武器展开了唇枪舌战。他好心请客吃饭为之作序引荐的青年,一下子孤立了他,甚至以他为敌为耻的也不在少数。连给人演讲也不敢公开言论了,只得采取迂回战术,极尽曲折……

这种种伤痛样样压力一件件落在他的身上心里,怎不愁肠百结?他想逃脱这炙热的痛感,减轻心灵的重负,于是他想方设法忘却忘却忘却。可是这忘却终究也是没有成功,反而加重了这重负,让他愈加深沉。这时,他的《朝花夕拾》等著作问世,终于成了他无法忘却的忘却。

从容的忘却,是鲁迅先生的伟大旗帜——从容,故身经百战;忘却,故垂范后世。

先生已经远去很久了,如今的国人谁能继承此重任呢?不禁扼腕而翘首。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容的忘却——漫谈鲁迅先生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