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什么是必须知道的

有朋友喜欢二次元世界,某次聊天时开玩笑说,“在日本的声优、动漫歌手眼中,中国只有一个城市——上海。”

一开始我很诧异,觉得不会吧,怎么可能只知道上海一个城市?起码也得知道北京吧!那可是我们的首都啊!怎么可能有人知道中国却不知道北京?

但是转念一想,我很快就明白了,对某些特定的人来说,脑中可能真的就只有“中国——上海”这个联系回路。而我自己以为别人必须要知道的“中国——北京”的联系回路,其实不是必须的,就算不知道也没什么了不起。

举几个例子:

你知道澳大利亚除了悉尼之外的城市吗?

你知道加拿大除了温哥华之外的城市吗?

你知道印度除了孟买之外的城市吗?

悉尼、温哥华、孟买都不是它们各自国家的首都,但却是我们大部分人有可能知道的他们国家的唯一城市。如果某个国家不是很出名,我们甚至连他们国家的一个城市名字都记不住(甚至根本没听说过)。比如南非,你知道南非有哪些城市吗?再小一点的国家,我们甚至不知道它们的存在,比如非洲很多小国家。

(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温哥华首都——渥太华;印度首都——新德里;南非首都——比勒陀利亚(行政),布隆方丹(司法),开普敦(立法),别问我为什么南非如此奇葩,我也不知道)

想明白这点,我开始意识到,世界上的事,没有那些是必须知道的。所有我们后来以为别人必须知道的事,其实我们自己一开始也是不知道的。只是当我们知道了之后,常常忘了自己当初也不知道这一事实。

前两年,智能手机开始流行,微信也刚开始热起来。那时我妈用的还是我姐淘汰下来的诺基亚手机。当时我觉得必须感觉给我妈买一台智能手机,然后教会她怎么使用。不然以后科技越来越快,新的智能设备对年纪大的人来说,学习难度越来越大,我妈有可能从此停留在功能手机时代,跟我们完全无法沟通。因此无论如何必须给她买智能机,然后起码教会她怎么用微信。

一开始我妈是拒绝的,这很正常,上了一定年纪的人都有厌恶、害怕学习新事物的心态。但是我坚持给她买了智能机,然后给她安装微信,教会她如何发语音。虽然遇到了一些小问题,但她还是很快就学会了。之后她甚至自己摸索出了如何跟人语音、视频聊天,如何转发文章,如何发红包,最近随着微信支付的普及,她连这个也学会了。学会这些让她很自豪,很有成就感。

但是后来我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当发现其他亲戚朋友居然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和微信时,我妈感觉很惊讶。她说,“你怎么连这个都不会啊?”如果有人说那些东西很难学,我妈就觉得这么简单的东西,怎么会难呢?她自己全然忘了她以前也是完全不会,也觉得那些东西很难。

像这样的事情经常会有,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信息变得愈加丰富多样,由此带来的信息分化更是异常剧烈。每个人的关注点不同,因此知道的信息也不同,所以经常跟人聊天会产生“这个你居然不知道!”的感觉。有些人对此只是感到诧异,但有些人在惊讶之余,往往还透露出鄙视的态度。其实这完全没必要,每个人的所知都是有限的,总有你知道别人但别人不知道的事;反过来,肯定也有很多别人知道但你不知道的事。面对这些事,我们应该抱持理解的态度,而不是惊讶、鄙视的态度。

如果某些事,你知道但别人不知道,他也有兴趣知道,你可以尝试解释给对方听,看看自己能不能解释明白。教是最好的学。在教的过程中,收获更大的,反而是你自己。当然这一切的前提都是对方愿意听你讲,千万不要好为人师!因为这会惹人嫌。也不要试图说服别人,因为这往往会引起争论。

如果某些事,你不知道但别人知道,你也有兴趣知道,你可以让对方解释给你听。在这个过程中积极地配合思考、提问,这会让谈话很有趣,也很有意义。但千万不要钻牛角尖,也不要激烈的反驳别人的观点。因为本来就是大家聊聊天,增进了解,增强感情,何必闹得不愉快呢?

如果双方不想就此话题聊下去,那就换个话题吧,因为没有什么事情是重要到必须知道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没有什么是必须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