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三重奏 电影《时时刻刻》观后感

图片发自App



看了一部电影名字叫时时刻刻。

主要内容是英国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小说和她本人的生活。我看这部电影的原因是最近手头的一本名为《普通读者》的散文读物,就是伍尔夫写的文集。在精装本封皮的背面写着三行字:

意识流小说代表作家

现代主义和女性主义的先锋

奥斯卡获奖影片《时时刻刻》女主角原型

近来我想了解一下意识流小说的构成形态和表达方式,所以在大致的查看了其中内容之后,选择阅读。因为是文集,所以从哪里开始看都没什么关系。我喜欢这类书的随意,因为这是身为作者最好的表达方式。蒙田的随笔集让所有人都为他能够完美的表达自己的灵魂而折服,这就是随笔散文的魅力。

回归正题,正是因为书皮后面的介绍,让我去看这部电影。我没有失望,没有惊艳,只有沉思和迷惘还有对作家这个职业的更深理解。

作者伍尔夫从他自己的生活中得到灵感,为自己的小说开头、描写情节、构建对话、转变剧情。一开始她想要达洛维夫人死去,因为自己整个人生的渺小和无意义——她将要为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而自杀。还有一个拥有四岁小孩身怀五个月婴儿的女人,她在看一本名叫《达洛维夫人》的小说,并且因为其中的女主人自杀死去而想要自杀。

自此,电影形成了三个不同的时空。以作者,书中人,阅读者为三条线索,而这个阅读者就是书中诗人的母亲。意识流风格由此显露端倪。

我不能说看懂了这部电影,因为每次看完一部电影之后,在脑中重现捋一遍剧情时总能发现更多的细节和被表达的东西。

这次观影对我来说最大的收获就是观察一个作家的创作过程。在写一部小说时,作者会同时拥有两个世界,甚至会将两个世界相混淆。其中有一个情节:

在最末尾的时候,诗人的母亲找到达洛维夫人告诉她自己在诗人还年幼的时候抛弃了整个家庭的事。所以诗人才会在小说里让他的母亲死去。而诗人的母亲做出逃避的选择,与电影中作家偷偷溜走想要去往伦敦的行为不谋而合。很难说是作者被自己塑造的人物影响还是人物就取材于作者的经历。其中作者对丈夫的倾诉,也就是为什么诗人的母亲会离开他的原因。

作者内心所最追求的自我会很大程度上的影响书中的人物。就像我写出的每一个角色都是自我剥离出来的一部分。好像我是一个拥有万千人格的群像,在需要的时候分出一个为他添上生活的泥土就能成为独立的人物。

创作的过程中写作者对自身精神与小说中精神之间处理是很需要思考的一部分经验。长期写作的作家难免被小说中的人物思想和情感影响,有时候太投入于一个人的故事里就被他自然的同化了。因为是出于自身的人物,就不会对他产生抗拒。电影中作者的自杀经历很可能也是因此产生的。

医生是富有才华者所讨厌的对象,因为善于思考能够创造世界的头脑是不可能被人所分析疗愈的。他们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受困于建议和好心,才是对他们生命的侮辱。真正爱,是伍尔夫丈夫对她的爱。是愿意聆听和尊重的爱,人要相信自己所爱的人胜过那些权威和常识。

孕育才华的,往往是细腻而敏感的心灵。这种心灵带来强大的感受力和创造力,同时也使人脆弱不堪重负。当一个头脑里只装有一场生命的人,与头脑中装有成千上万生命的人一起对比谁更能够承受生命。显然会是哪个只装有一场生命的人取得胜利,因为才华的创生无可遏制,这是一块注定需要背负的顽石。它能带来心灵的满足和完整的生命。

我把生命分做属肉体的和属灵魂的。它们之间不可分割,也相互独立。追求物质是肉体生命的保证,但属于不多的肉体对灵魂的影响之一。灵魂可以被快感和痛苦填满,但只能算作短暂的充实而非满足。灵魂需要的是梦想,不断变化着的梦想和渴望。和身体需要每日进食一样,灵魂被填满之后,也会再次产生渴望。

许多圆浑浑噩噩不明就理的生活,所能得到的就是一种先天性的无法解释的迟钝。那并不能算是真正的活过,圣经中说过:

信心没有行为就是死的。

而生命没有灵魂也是死的。在我的认知当中,像伍尔夫这样的以精神创造世界,身体经历世界的人才能够算作是真正的在生命中拥有了某些东西,从精神到物质,从人生的思索到爱的体验,其中充满了真实的满足,比起肉体的快乐更为高尚,也更为长久。

我想,伍尔夫一开始决定让达洛维夫人死去的理由是一股突如其来的绝望。诗人对达洛维夫人所说的话,在达洛维夫人看来是如同宣判似得微不足道。这个坚强自信的照顾了他数十年的女人,开始对自己的坚持和牺牲感受到了巨大的空洞感。无论她是多么的坚强自信、乐观努力都需要面对一个问题,就是这个世界失去了她之后并不会有任何区别。

当一个人为一件事情付出了几乎整个生命和情感,却发现一切都是虚无的努力,一切都并非无可代替时,失落感从天而降,将击碎所有生活下去的勇气。恰巧的是,想要逃离这样的虚无感,死亡会是最有可能有效的方式。自杀的念头就随风生长,无法阻止。

而之后她改变主意转而让诗人自杀,在我看来就有了双重含义,一是她自己明说的,为了让活着的人活下去形成对比,二是达洛维夫人的生命已经在哪个难忘的夏天被命运的链条捆缚,又在数十年的时光里长成遮蔽天空的巨木。想要解脱她与诗人之间的联系,使她重现认识到除去诗人意外的爱和美好。办法有且只有一个,就是诗人的死去。简单的说,想让达洛维夫人活着,就需要让诗人死去。

达洛维夫人此生最幸福的时光,是与诗人相爱的那个夏天。为了这个夏天她丢弃了一切,诗人在这一天以生命奉还了一切。

诗人的母亲,是一位独来独往,怪异,多愁善感的女人。她的抑郁显而易见,连四岁的儿子都能清晰的感受到。只是缺乏表达的能力。所以他才会成为诗人,以最擅表达的身份去书写自己。

她看一本名为《达洛维夫人》的小说,只是其中的人物死去了。有一点是值得怀疑和思考的,因为她并没有读完。所以她未曾读到达洛维夫人放弃自杀的情节也在想象范围之内。不过这一点无足轻重。

诗人的母亲因为达洛维夫人所遭受的生命的虚无而产生自杀念头。并且在朋友的生命交由医生决定之后感到生活的悲哀,并因此坚定了自杀的想法。

可她在最后的时刻放弃了,她不该这样结束自己的生命。因为虚无和生活而放弃生命是不应该的。如同沮丧是奋斗的起点,失败是成功的开端。敏感的意识到生命的虚无和生活的身不由己也是追寻自我的必由之路。

诗人的母亲在孩子出生之后离家出走,因此诗人终身怀念自己的母亲,诗人的母亲也能活着面对所有人的死亡。

所有的起源,都是因为爱。达洛维夫人的爱使她牺牲了对身边美好的体味,不曾为自己而活过。伍尔夫的爱是她丈夫为他所做的一切。诗人母亲的爱是为了自己而选择活下去。

你可能感兴趣的:(爱的三重奏 电影《时时刻刻》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