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疆行摄15:摄影人与牧群迁徙(转场)

        10月2日,离开奇台,一路向乌鲁木齐而去,右侧的天山陪伴着我们。虽然我们依然快活着,尽情地唱着歌;但我们知道,离别的日子就要到了,我们将结束“寻找秋天的童话”,然后……在回味里慢慢咀嚼。想起别克给我们“原唱”的一首歌,是一位哈萨克诗人咏唱的音乐史诗,在布尔津一次草原之争中,那位诗人歌手用哈萨克族独有的两根弦的弹拔乐器冬不拉弹唱出来。歌词是这样的:无风的夜/明亮的月/月光印在水面上/阿乌乐旁临深深的谷/依稀传来河水的怒吼//浓密的树林/连枝的叶/发出沙沙细雨声/看不见遍地的黄土地/大地早已披绿衣。乘着回乌鲁木齐还有点时间,让我在别克的歌声袅袅余音中,先来回顾一下北疆风情里牧群迁徙的生动一幕吧(以下图片未标注的为朋友彭拍摄)


北疆行摄15:摄影人与牧群迁徙(转场)_第1张图片


        每年的春秋两季,都是新疆的牧民们转场的季节。春天从冬牧场转到夏牧场,秋天再由夏牧场转回冬牧场。在茂密的森林边,在平坦的草地上,在蜿蜒的山道,在宽阔的公路,到处都能看到一群又一群牛、马、羊,声势浩荡地流动在转场路途上。从禾木草原到白哈吧边境,从赛里木湖畔到伊犁河谷,从险峻的果子沟到那拉提草原,在漫长的转场路途上,每一步都渗透着生活的艰辛,每一步都张扬着生命的执着。

        据别克说,一年中的牧群转场多达90次呢!

        转场的牧民都是哈萨克族,是世界上著名的游牧民族之一,他们勇敢强悍,能歌善舞、骑术高超,现仍然保持着原始的生活方式。据影友介绍,每年九、十月哈萨克人浩浩荡荡地从海拔较高的夏季牧场向秋季牧场迁徙,转场途中几百上千拨的转场牧民,形成连绵不断、浩浩荡荡的长距离迁徙大军,所过之处,烟尘滚滚……可惜,我们没能有幸见到,我们拍摄的只是极小型的转场。即使如此,我们也是那样兴奋,追着拍摄,跑得都快断了气呢。


北疆行摄15:摄影人与牧群迁徙(转场)_第2张图片
北疆行摄15:摄影人与牧群迁徙(转场)_第3张图片
北疆行摄15:摄影人与牧群迁徙(转场)_第4张图片
北疆行摄15:摄影人与牧群迁徙(转场)_第5张图片
北疆行摄15:摄影人与牧群迁徙(转场)_第6张图片
北疆行摄15:摄影人与牧群迁徙(转场)_第7张图片
北疆行摄15:摄影人与牧群迁徙(转场)_第8张图片
北疆行摄15:摄影人与牧群迁徙(转场)_第9张图片
北疆行摄15:摄影人与牧群迁徙(转场)_第10张图片


        一天,别克突然给我们来了一手,从放牧人手中接过鞭子,一跃上了马,纵马扬鞭,驰骋一片烟尘。


北疆行摄15:摄影人与牧群迁徙(转场)_第11张图片
(图片由影友润雨无声拍摄)
北疆行摄15:摄影人与牧群迁徙(转场)_第12张图片
北疆行摄15:摄影人与牧群迁徙(转场)_第13张图片
北疆行摄15:摄影人与牧群迁徙(转场)_第14张图片
北疆行摄15:摄影人与牧群迁徙(转场)_第15张图片

        别克是土生土长的哈萨克人,很爱他的家乡。他给我们讲过一个故事,是关于哈萨克族的终身伙伴马的(以下由影友红蜻蜓叙述):哈沙克民族的男人一身拥有3匹马陪伴,当小男孩成长到5岁时就要进行伊斯兰教的洗礼“去包皮”,做完洗礼家长就会给小男孩挑选一匹小马驹陪伴小男孩成长;马的寿命最长是25岁,当男孩长大了要成家时家长就会为小伙子挑选第二匹年龄在3岁左右马来陪伴小伙子的中年时期;小伙子成为中年人时将挑选一匹比较成熟7-8岁的马匹陪伴自己到老。在人生这个短暂的过程中将有3匹马儿的陪伴,当第一匹马儿老的时候主人将马儿的尾巴剪去放归大自然,无论草原上是谁看见剪掉尾巴的老马都知道是放归的。而马与主人的感情是不会忘却的,当马儿知道自己快不行了,就会跑回主人家围着毡房转三圈用马蹄和鸣叫来告诉主人,这个时候家里的老人就知道是老马来向主人道别,家长会让小主人去干别的事情不让他看见伤心的场景,家长会给老马吃它以前最爱吃的东西然后拍拍它的头……老马会以长长的嘶鸣来告别,然后扬长而去……几天后家长去找回死去的老马,将马头带回挂在小主人经常路过的地方,让小主人可以缅怀陪伴自己度过快乐时光的马儿……


        别克在图瓦人家的院子里抱着马头骨沉思,问他怎么了,他说想起了他的老马……

        当时还没听到过他们与马之间的故事。

        我说伟大的哈萨克也这么多愁善感?来,拍张与马头的合影,他笑了。(解说和下图来自古捣)

北疆行摄15:摄影人与牧群迁徙(转场)_第16张图片

     

北疆行摄15:摄影人与牧群迁徙(转场)_第17张图片
(我和朋友彭与别克合影,由严哥哥拍摄)


        据影友介绍,他们镜头里的景况:在头羊的带领下,几千只羊象汹涌的潮水冲下了山坡,漫山坡都是羊群,白色、黄色、咖啡色挤满了狭窄的山路。紧接着,转场的哈萨克牧民骑在马背上扬着长鞭潇洒而来。牧民灰黑色的衣服,显现了一路的风尘,落日的余辉照在他棱角分明的脸上,已分不清年龄的大小,几只忠诚的黄狗,机警的守在羊群两侧。

         虽然我们所拍摄的转场场面不及他们看到的,但也让我们领略了人生中难得一见的西部风情。

北疆行摄15:摄影人与牧群迁徙(转场)_第18张图片
北疆行摄15:摄影人与牧群迁徙(转场)_第19张图片
北疆行摄15:摄影人与牧群迁徙(转场)_第20张图片
北疆行摄15:摄影人与牧群迁徙(转场)_第21张图片
北疆行摄15:摄影人与牧群迁徙(转场)_第22张图片
北疆行摄15:摄影人与牧群迁徙(转场)_第23张图片
北疆行摄15:摄影人与牧群迁徙(转场)_第24张图片
北疆行摄15:摄影人与牧群迁徙(转场)_第25张图片
北疆行摄15:摄影人与牧群迁徙(转场)_第26张图片
北疆行摄15:摄影人与牧群迁徙(转场)_第27张图片
北疆行摄15:摄影人与牧群迁徙(转场)_第28张图片
北疆行摄15:摄影人与牧群迁徙(转场)_第29张图片
北疆行摄15:摄影人与牧群迁徙(转场)_第30张图片


        拍啊拍,哪里还顾得了我们已经挡住了牧群行进的道路,无怪一些牧民急了,险些挥鞭抽打我们了。哈哈,想起别克曾被姑娘鞭打的故事来,顺便在这里记录下别克给我们讲的新疆N大怪的名称:鞭子底下谈恋爱、男人爱把绿帽戴(代表草原的民族服饰)、风吹石头砸脑袋(达板城为风口,风特别厉害,有百里风力发电机景观)、姐姐出嫁把妹带(妹妹要陪着姐姐一段时间)、胶鞋套在皮鞋外(出门套鞋,进屋只需要脱掉套鞋)、铁床摆在大门外(热天里在露天睡觉)、汽车跑得比火车快(山地多)、大盘鸡里拌皮带(一种面食)、冰山上花盛开(雪莲)……


        摄影人就是摄影人,在户外从不知道什么叫疲倦和倦怠,见什么都新鲜,见什么都拍啊拍。哈哈,反正有的是存储卡,不似胶卷时代不能尽情享受摄影的过程。


北疆行摄15:摄影人与牧群迁徙(转场)_第31张图片
北疆行摄15:摄影人与牧群迁徙(转场)_第32张图片


        再来说一个奇闻,是摄影指导古捣转述别克讲的:

        新疆著名的大尾羊,据说肥的大尾羊其尾部的脂肪有几公斤,有的羊尾部肥得后腿都无法支撑……当地的油炸食品用的油,基本都是这羊尾的油脂炸的。一头这种羊的羊肉大概在二三十公斤。

        别克说你们要是喜欢这羊肉,只要打电话预订,可以抽真空后快递给你们。一头羊只要两千多……

        哈萨克人谈起羊,有说不完的话题。

        其中最著名的是——“来吧来吧来吧,不要不要不要!”

        这故事的名字够长的哈?

        故事是这样讲的:哈萨克人吃羊,一般都吃几个月大的小羊羔,因为小羊羔肉嫩,没膻味。但母羊是舍不得杀的,人家长大了要生羊娃娃,所以被宰的都是小公羊。不过问题就来了,小羊羔都长得差不多,怎么去区分人家是男生还是女生呢?开着车的马师傅笑得不行,在驾驶位插嘴说:“来吧,来吧。来吧!~~不要,不要,不要!”在一车人都一头雾水之际,别克揭秘:其实分辩大尾羊是男生还是女生,很简单的——看它们怎样摇尾巴的!公羊摇尾巴,是上下摇的,象在招呼:——来吧来吧来吧。而母羊摇尾巴,是左右摇的,这是在说:——不要不要不要!

        小公羊,命苦。


北疆行摄15:摄影人与牧群迁徙(转场)_第33张图片


        网上影友所拍摄转场精彩图片欣赏:

北疆行摄15:摄影人与牧群迁徙(转场)_第34张图片
北疆行摄15:摄影人与牧群迁徙(转场)_第35张图片
北疆行摄15:摄影人与牧群迁徙(转场)_第36张图片
北疆行摄15:摄影人与牧群迁徙(转场)_第37张图片
北疆行摄15:摄影人与牧群迁徙(转场)_第38张图片
北疆行摄15:摄影人与牧群迁徙(转场)_第39张图片
北疆行摄15:摄影人与牧群迁徙(转场)_第40张图片
北疆行摄15:摄影人与牧群迁徙(转场)_第41张图片
北疆行摄15:摄影人与牧群迁徙(转场)_第42张图片
北疆行摄15:摄影人与牧群迁徙(转场)_第43张图片
北疆行摄15:摄影人与牧群迁徙(转场)_第44张图片
北疆行摄15:摄影人与牧群迁徙(转场)_第45张图片
北疆行摄15:摄影人与牧群迁徙(转场)_第46张图片
北疆行摄15:摄影人与牧群迁徙(转场)_第47张图片
北疆行摄15:摄影人与牧群迁徙(转场)_第48张图片


 [待续]

你可能感兴趣的:(北疆行摄15:摄影人与牧群迁徙(转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