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学习】1:K-means聚类算法原理

前言:粗略研究完神经网络基础——BP、CNN、RNN、LSTM网络后自己算是松懈了很多,好长的时间都没有坚持再更新博客了。“腐败”生活了这么久,还是要找到自己一点乐趣吧,于是想了一想,决定把《机器学习》的算法研究过得都重新梳理一遍,于是就从无监督学习——聚类开始了
---------------------------------------------------------------------------------------------------------------------
---------------------------------------------------------------------------------------------------------------------

聚类算法主要包括哪些算法?

主要包括:K-means、DBSCAN、Density Peaks聚类(局部密度聚类)、层次聚类、谱聚类。

若按照聚类的方式可划分成三类:第一类是类似于K-means、DBSCAN、Density Peaks聚类(局部密度聚类)的依据密度的聚类方式;
第二种是类似于层次聚类的依据树状结构的聚类方式;
第三种是类似于谱聚类的依据图谱结构的聚类方式。

什么是无监督学习?

  • 无监督学习也是相对于有监督学习来说的,因为现实中遇到的大部分数据都是未标记的样本,要想通过有监督的学习就需要事先人为标注好样本标签,这个成本消耗、过程用时都很巨大,所以无监督学习就是使用无标签的样本找寻数据规律的一种方法
  • 聚类算法就归属于机器学习领域下的无监督学习方法。

---------------------------------------------------------------------------------------------------------------------

无监督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呢?

  • 可以从庞大的样本集合中选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样本子集加以标注,再用于有监督学习
  • 可以从无类别信息情况下,寻找表达样本集具有的特征

---------------------------------------------------------------------------------------------------------------------

分类和聚类的区别是什么呢?

  • 对于分类来说,在给定一个数据集,我们是事先已知这个数据集是有多少个种类的。比如一个班级要进行性别分类,我们就下意识清楚分为“男生”、“女生”两个类;该班又转入一个同学A,“男ta”就被分入“男生”类;
  • 而对于聚类来说,给定一个数据集,我们初始并不知道这个数据集包含多少类,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将该数据集依照某个“指标”,将相似指标的数据归纳在一起,形成不同的类;
  • 分类是一个后续的过程,已知标签数据,再将测试样本分入同标签数据集中;聚类是不知道标签,将“相似指标”的数据强行“撸”在一起,形成各个类。

---------------------------------------------------------------------------------------------------------------------

一、K-means聚类算法

1.1、K-means 算法思想、算法描述

  • K——指我们最后聚成的有K个类;means——平均,指我们在做聚类时选用类间平均距离进行计算
  • K-means 的算法思想:是通过迭代过程把数据集划分为不同的类别,使得评价聚类性能的准则函数达到最优,从而使生成的每个类做到——类内紧凑,类间独立。
  • K-means 的算法描述如下图:
    【机器学习】1:K-means聚类算法原理_第1张图片

1.2、K-means 算法运行图示

【机器学习】1:K-means聚类算法原理_第2张图片

  • (a)图:展示出样本集空间中各个数据点的分布情况;
  • (b)图:给定了两个中心点:红叉叉点、蓝叉叉点;
  • (c)图:样本集中的数据点,离哪个中心点近,就把数据点分属到哪个类别中;
  • (d)图:在分属好的类别中依照类内距离的平均值,得到新的中心点——原有中心点就从(c)图中的位置转移到新的中心点位置;
  • (e)图:在得到新的中心点后,再依据离哪个中心点近,就把数据点分属到哪个类别中的方法,重新划分聚类;直到成(f)图,中心点不再变化,聚类结束。

1.3、举实例使用K-means算法进行聚类

举个栗子:我们有五个样本点a(0,2)、b(0,0)、c(1.5,0)、d(5,0)、e(5,2),选取前两个样本点a(0,2)、b(0,0)作为初始聚类中心点A、B,开始聚类:

  1. 对于点c(1.5,0),到a点的(欧式)距离为2.5,到b点距离为1.5,所以c点分配给B类;
  2. 同例,d点分入B类、e点分入A类;于是更新后得到的新簇:A类={a,e},B类={b,c,d}
  3. 每迭代一次都计算一次平均误差:平均误差是等于新簇内的点到原有中心点距离的平方和,例如:这里写图片描述这里写图片描述
    再得到总体的平均误差E=25+27.25=52.25
  4. 重新计算新的簇内中心点:A=((0+5)/2,(2+2)/2)=(2.5,2)、B=((0+1.5+5)/3,(0+0+0)/3)=(2.17,0),重复1、2、3步骤,再得到新的平均误差E=25.62,误差显著减小。由于经过两次迭代后,中心点不再变化,所以停止迭代,聚类结束。

1.4、K-means 算法优缺点

  • 优点:如果样本集是团簇密集状的,K-means聚类方法效果较好
  • 缺点:
    • 对于条状、环形状等非团簇状的样本集,聚类效果一般;
    • 对于事先给定的K值、初始点敏感,不同K值、初始点可能导致聚类得到结果差异较大;
    • 也可能因为初始点分属同一类,导致最后结果陷入局部最小值,无法达到全局最优解。

1.5、K值的选取原则——肘部法则

由于K-means 算法对初选的K值是敏感的,计算平均误差就是为了K值的选取,请看下图:
【机器学习】1:K-means聚类算法原理_第3张图片

平均误差会随K值的选取而改变,随着K值增大,平均误差会逐渐降低;极限情况下是每个样本点是都是一个类,这时的平均误差E=0,当然这种聚类没有研究的价值。

那么哪个K值是最佳选取的值呢——肘部法则,就是选取斜率变化较大的拐点处定为K值点,这只是一种简单的选取规则,方便简单而且实用。

1.6、K-means聚类程序展示

# -*- coding:utf-8 -*-
# -*- author:zzZ_CMing
# -*- 2018/04/10;14:44
# -*- python3.5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import sklearn.datasets as ds
import matplotlib.colors
from sklearn.cluster import KMeans

# 随机生成数据
points_number = 3000
centers = 20
data,laber=ds.make_blobs(points_number,centers=centers,random_state=0)

# 创建Figure
fig = plt.figure()
# 用来正常显示中文标签
matplotlib.rcParams['font.sans-serif'] = [u'SimHei']
# 用来正常显示负号
matplotlib.rcParams['axes.unicode_minus'] = False

# 原始点的分布
ax1 = fig.add_subplot(211)
plt.scatter(data[:,0],data[:,1],c=laber)
plt.title(u'原始数据分布')
plt.sca(ax1)

# K-means聚类后
N = 5
model = KMeans(n_clusters = N,init = 'k-means++')
y_pre = model.fit_predict(data)
ax2 = fig.add_subplot(212)
plt.scatter(data[:,0],data[:,1],c=y_pre)
plt.title(u'K-Means聚类')
plt.sca(ax2)

plt.show()

效果展示:
【机器学习】1:K-means聚类算法原理_第4张图片
---------------------------------------------------------------------------------------------------------------------
---------------------------------------------------------------------------------------------------------------------

系列推荐:

【监督学习】1:KNN算法实现手写数字识别的三种方法
---------------------------------------------------------------------------------------------------------------------
【无监督学习】1:K-means算法原理介绍,以及代码实现
【无监督学习】2:DBSCAN算法原理介绍,以及代码实现
【无监督学习】3:Density Peaks聚类算法(局部密度聚类)
---------------------------------------------------------------------------------------------------------------------
【深度学习】1:感知器原理,以及多层感知器解决异或问题
【深度学习】2:BP神经网络的原理,以及异或问题的解决
【深度学习】3:BP神经网络识别MNIST数据集
【深度学习】4:BP神经网络+sklearn实现数字识别
【深度学习】5:CNN卷积神经网络原理、MNIST数据集识别
【深度学习】8:CNN卷积神经网络识别sklearn数据集(附源码)
【深度学习】6:RNN递归神经网络原理、MNIST数据集识别
【深度学习】7:Hopfield神经网络(DHNN)原理介绍
---------------------------------------------------------------------------------------------------------------------
TensorFlow框架简单介绍
---------------------------------------------------------------------------------------------------------------------

你可能感兴趣的:(机器学习,无监督学习,《机器学习》小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