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你,别再拿“初衷”说事儿

求你,别再拿“初衷”说事儿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这句话适用于很多场合,父母与子女,哥们儿或闺蜜,夫妻或者恋人。

你一定听到过,“我真的是为你好”,“真是的,一片好心你也不领情”,“要不是把你当我朋友我才不会跟你讲”…

真的有很多这样的人,打着“为你好”的旗号,让你干着不愿意的事儿,还得听他们指指点点。我不是一个阴谋论者,愿意相信这些初衷是好的。

可是方法不对,只凭着所谓“初衷”就要让我言听计从么?

在家庭里,这类事件出现最多。这不是简单的家教方式的分歧,而且能够折射出整个社会人群教育品质的重要问题。

我父亲是一个严肃的人,总喜欢教我一些东西。一次饭桌上,他非要教我怎么辨明城市里“街和道”,“南和北”,因为以前他都讲过好几次了,我就说,“哎呀,我都知道了”。这下可激怒了父亲,气冲冲的跟我说,“你看你,教你还不乐意听,多简单的东西你都不知道。”

我妈就在旁边打圆场,说“哎呀没什么啦,我一直左右不分这么多年不也过来了。”弄得气氛尴尬,父亲明知道说的有点过火了,却还要补上几句,说我就是不虚心。

我知道他的初衷,想让我多掌握一些技能也好,想展示一下学识也好,我都能理解。可是就不能心平气和的教么?用这种强买强卖的方式,怎么可能让人心甘情愿的接受知识呢?

还有一次,我和父亲出门买菜,过马路的时候,我在一辆车过来之前快步横穿了马路。这下又火了,“多危险啊,叫你你不停。”就在大街上,对我一顿训斥,过路人都纷纷侧目。

我说,“爸,你就不能心平气和的说事儿么,一方面那车还挺远,一方面我都站在中间了也停不下来了呀,这么多人看着呢,我都这么大了你也给我留点面子吧”。

这一说他更气,“你还有理,你要不是我儿子我才不管呢”。

我知道他的初衷,哪个父母不担心自己的孩子,可是说理归说理,还是得照顾到对方的情绪。相反,越是使用训斥的语气教导一个人,越难实现教导的目的。如果希望顺利地表达自身的思想,并被对方积极地接纳,就必须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

我明白天下父母心之可怜,可我也想问一句,您如此疼爱您的孩子,却还是没能把他们教育好,您想过其原因么?

原因是,父母从来不会把孩子视作同自己等身份的“人”来交谈。试问,你的同事把杯子摔碎了,你会大发雷霆的训斥他么?你的朋友不愿意采纳你的建议,你会面红耳赤的争论么?

你不会。

因为你将对方视为同自己身份相等的人,你会犯错,你的孩子就会犯错,你不会全然采纳别人的意见,你的孩子也是如此。如果不是有“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等级差异,你是不会随意渲撒自己的恶劣情绪的。

试想,你的同事,朋友,即便做了令你感到不快的事情,你也会因为考虑到照顾对方情绪而言辞委婉,但面对孩子,你可能就会毫无掩饰地指责,痛骂。

殊不知,这种行为只会在孩子心里埋下反叛,甚至仇恨的种子。思想传承之奇妙就在于此,你会见到同父母很像的孩子,也会见到同父母性情完全相反的孩子。

独立生活独立思考,这是教育的目的。又想让孩子听话,又想让他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是荒谬的。在孩子没有完备的行为能力的时候,家长需要保护他的生命安全,这是生理层面的。心理层面,你只能教他积极向善,到底怎么向善,需让他自己走。怎么积极,需让他自己选。

家长只想着让孩子活得好就可以的,怎么活得好,方式最好让他自己选。

人家的孩子玩儿都能养活自己,你家的孩子拼命上班给人打工也前途堪忧,为什么?——家庭教育至关重要。

弯路对于一个人来说,非常宝贵。

但是反过来看,孩子也不能一边要西方家庭的自由,一边要东方的家庭的疼爱。最后没能有西方个性的发展,也失去了东方传统的孝道。

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的初衷我非常理解。可是再好的初衷,若是用欠妥的方式出来,恐怕也不能再称之为“爱”。

暴力,强迫,带有极端情绪的训话,都足以导致一场家庭谈话的破裂,也足以造成朋友之间,爱人之间的隔阂。最是亲近的人,最容易出这样的差错,一厢情愿地给予,只能是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对于这些人,我是要真心谢谢你,可也提醒你,别再拿初衷说事儿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求你,别再拿“初衷”说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