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在壳里生活的我们

去年9月iPhone 5发布后,周围一片嘘声。包括我在内的很多果粉都摇头表示失望,后来听说金属外壳还会掉漆,更是感觉不会再爱了。

两个月后,我跟朋友逛商场,看到iPhone 5行货上架,还是忍不住过去摸一摸玩一玩。拿起手机的片刻,我就被电到了。纤薄的机身,适中的重量,感觉就像是专门为我们的手感而设计;闪亮的边框,滑顺的后盖,没有想象中的令人讨厌,反而被一目了然的精致金属做工吸引。几秒钟的时间,我就对iPhone 5彻底改观。那以后,我对任何没有亲自接触过体验过的物品都不敢轻率做出评价。

当时我没有自己的手机已有大半年,一直在用公司的备用机而略感不方便。iPhone 5就成了我下一部手机的目标。

拿下爱机前,我去淘宝淘了一个花纹精致的手工彩壳,下单买完爱机后,裸机在手上的时间没有超过10分钟,就被我用硬壳套住了。

事实上,那个彩壳跟我的爱机并不相衬,但为了保护爱机,预防掉漆,我还是勉强用了一段时间。

后来我又去淘宝淘了一个贴钻的透明硬壳,这一次套上去比上次好看了许多,但贴近看,还是会发现透明壳上面因为贴钻留下的各种痕迹,边角粗糙的手感也在向我传递一个信息,这个外壳真的很劣质。但我还是继续用着。

某种程度上,这个外壳确实保护了我的爱机。但想深一层,又非常令人费解。

我花五千块钱买一部手机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它那设计师花了不知多少个夜晚设计出来的精致外观,和这精致外观汇集了严谨做工后带来的手感,当然还有IOS流畅的系统。

结果呢,我用一个粗糙的硬壳就把它本身的光彩给掩盖了,精心打造的轻薄感,细心打磨的金属质感,我一样都没有体验到。我还要美名其曰这是为了保护它。

当我意识到我的可笑行为后,我把壳拆了,终于体验到了原汁原味的观感和手感。花钱买下的东西,不就应该物尽其用吗?我们藏着掖着,不能将物品的最大特色发挥出来,其实就是在浪费我们的钱。

可能有人要说,掉漆了怎么办?不怎么办啊,你不觉得有自己使用过的痕迹也是一种残缺美吗。就像是一本纸质书,有时候翻旧的纸张比新的纸质更有韵味。

下班回家在地铁上,我特意观察了一下四周的人群,发现大家都喜欢用几十块钱,贵点的也就一两百块的外壳去套住一部几千块钱的手机。除了有极少数女性的手机壳有美观可言,大部分都是很普通的,甚至有些丑化了手机。

其实我们不仅对待一部手机如此,对待人生也常常如此。小的时候,父母是我们的保护外壳,这样不让做,做那样又怕你吃亏,于是我们都变成了温室里的花朵。有些独生子女更可怕,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五六个大人包围着,不小心摔了个跤,大人们就恨不得把地板给拆了。

长大后,我们的心理害怕是我们的坚硬外壳。在做一件事情前,我们会想很多,当想到这件事情可能会带来风险后,就很快放弃。

我很佩服大学的一个女同学,她很喜欢跳舞,很想学跳舞,但是在大学之前因为各种原因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于是上大学之后,她可以掌控自己的生活时,她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买舞裙舞鞋,然后报了一个跳舞班,一堂课都没有落下地实现了跳舞的梦想。说起来我也很喜欢跳舞,但是我会害怕自己的骨头僵硬了跳不好而感到难为情,为了避免这个难为情,我就不愿意去学了,把这个梦想变成真正的梦中所想。

有一次我约朋友去清吧坐坐,我朋友说,不好意思啊,我不去那种地方的,我总觉得那种环境里坏人多。我当时听了挺尴尬的。

刚上大学的时候,我对怎么读大学,怎样奠定工作基础这些未来感到非常迷茫。当时我的辅导员跟我说了一番话,他说:轩轩啊,你要去做,去碰壁,不停碰壁,碰了一鼻子灰才可能做出些什么来。不是像你现在天天只会上课下课,你这样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区别。你把自己保护得这么好,这些都是表面上的,等你走出社会后你会发现你落后其他人很多。

当时我并没有听懂这一番话,现在回想起来才发现,其实我身边不是没有导师,是我把自己保护得太好,错失了很多时间和机会。

我朋友之前有一部iPhone 4,她一直用一个脏得掉渣又被磨损得厉害我看了都没有胃口的外壳保护着,直到她觉得这部手机卡死了而决定抛弃它时,她才拆了外壳,发现手机表面还是崭新的。我不想做这个iPhone 4,把自己保护得很光鲜,其实内里什么都不是。短暂人生,不就应该尽情绽放精彩吗?用一个外壳套住,过得平庸而无为,不是我想要的。


===慕宇轩  微信公众号ID:muyuxuanxuan===

你可能感兴趣的:(套在壳里生活的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