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入门(5)--数据库的设计

文章目录

    • 7、数据库的设计
      • 1.多表之间的关系
        • ①分类:
        • ②实现:
      • 2.数据库设计的范式:
        • 分类:
          • 1.第一范式:
          • 2.第二范式:
          • 3.第三范式:

7、数据库的设计

1.多表之间的关系

①分类:

		(1)一对一:
		如:人和身份证
		(2)一对多(多对一):
		如:部门和员工
		一个部门有多个员工,一个员工对应一个部门。
		(3)多对多:
		如:学生和课程
		一个学生可以选择多个课程,一个课程可以被多个学生选择。

②实现:

		(1)一对一:
			实现方式:可以在任意一方添加唯一外键指向另一方的主键。
		(2)一对多(多对一):
			实现方式:在"多"的一方建立外键,指向"一"的一方的主键。
			如:一个部门有多个员工,一个员工对应一个部门。(外键在员工表上--从表)
		(3)多对多:
			实现方式(联合主键):多对多的关系需要借助第三张中间表。
				中间表至少包含两个字段,这两个字段作为第三张表的外键,分别指向两张表的主键。

2.数据库设计的范式:

	概念:设计数据库时,需要遵循的一些规范。要遵循后面的范式要求,必须先遵循前面的所有范式要求。

	设计关系数据库时,遵从不同的规范要求,设计出合理的关系型数据库,这些不同的规范要求被称为不同的范式,各种范式呈递次规范,越高的范式数据库冗余越小。
	目前关系数据库有六种范式:第一范式(1NF)、第二范式(2NF)、第三范式(3NF)、巴斯-科德范式(BCNF)、第四范式(4NF)和第五范式(5NF,又称完美范式)。

分类:

1.第一范式:
		每一列都是不可分割的原子数据项
例子:如图A中,第一范式的要求每一列都是不可分割的原子数据项不满足,即系中又分为系名和系主任列两项。
这时要把它拆成图B这样,才满足第一范式。
但是,此时仍然存在1.2.3的问题。就有了下面的第二范式。

A:
MySQL入门(5)--数据库的设计_第1张图片
B:MySQL入门(5)--数据库的设计_第2张图片

2.第二范式:
		在1NF的基础上,非码属性必须完全依赖于码属性[在1NF基础上消除非主属性对主码的部分函数依赖]
			1)函数依赖:A-->B,如果通过A属性(属性组)的值,可以确定唯一B属性的值,则称B依赖于A。
				例如:学号-->姓名。	
			2)完全函数依赖:A-->B,如果A是一个属性组,则B属性值的确定需要依赖于A属性组中所有的属性值。 
				例如:属性组:(学号,课程名称)-->分数
			3)部分函数依赖:A-->B,如果A是一个属性组,则B属性值得确定只需要依赖于A属性组中某一些值即可。
				例如:属性组:(学号,课程名称)-->姓名
			4)传递函数依赖:A-->B,B-->C. 如果通过A属性(属性组)的值,可以确定唯一B属性的值,在通过B属性(属性组)的值可以确定唯一C属性的值,
					则称C传递函数依赖于A。
				例如:学号-->系名,系名-->系主任
			5)码:如果在一张表中,一个属性或属性组,被其他所有属性所完全依赖,则称这个属性(属性组)为该表的码。
				例如:该表中码为:(学号,课程名称)
				概念:
					主属性:码属性组中的所有属性
					非主属性:除过码属性组的属性
			所以,第二范式的意思就是说要消除部分依赖。

此时图C中就消除了部分依赖,这就是第二范式了,解决了数据冗余的问题。
但是还有2个问题没解决,看图D。

C:
MySQL入门(5)--数据库的设计_第3张图片
D:
MySQL入门(5)--数据库的设计_第4张图片

3.第三范式:
		在1NF基础上,任何非主属性不依赖于其它非主属性[在2NF基础上消除传递依赖]

在第二范式的基础上,我们发现此时有传递依赖,即:学号–>系名,系名–>系主任。
解决方法:看图E
E:
MySQL入门(5)--数据库的设计_第5张图片
总结:
第一范式,列名原子性。
第二范式,值存在的原子性。
第三范式,值不可拆分,只能把非依赖部分(传递依赖中A和C)的列再拆出来,形成一个单独的表。

你可能感兴趣的:(Mysq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