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3GPP宣布R16标准冻结,这标志5G第一个演进版本标准完成。
R16不仅增强了5G的功能,使得5G可以进一步走入各行各业并催生新的数字生态产业,还更多考虑了成本、效率、效能等因素,使通信基础投资能够发挥出更大的效益。
近日3GPP RAN全会副主席、中国移动首席专家徐晓东,3GPP SA2工作组副主席、中国移动研究院主任研究员孙滔接受在线采访时,详细解读了3GPP 5G R16版本标准将带来的变化。
Q1·
三大领域提升
截至2020年5月29日,3GPP拥有超过700个成员,其中124个成员来自中国。
作为R15标准的后续版本,R16原定于2019年底完成,但因R15 Late drop版本冻结时间推迟,R16的冻结时间也被延迟到2020年3月,后又因新冠肺炎疫情推迟到7月初才正式冻结,5G R16标准也因此成为了3GPP史上第一个通过非面对面会议审议完成的技术标准。
尽管被两次推迟,但5G R16的最终冻结也意味着全球5G部署将会结束观望,大大提速。
据两位专家介绍,2018年冻结的5G R15标准着眼于尽快推出一种“能用”的标准,因此在成本、效能和效率等方面没有做太多的考虑。R16版本则是从“能用”到“好用”的升级,围绕“新能力拓展”、“现有能力挖潜”和“运维降本增效”三方面做了大量更新。
在新能力拓展方面,R16标准赋予5G更多新性能和新功能,包括更高性能的uRLLC,面向工业互联网应用的工业级时延敏感网络服务能力,面向车联网应用的V2V(车与车)和V2I(车与路边单元)通信能力,以及面向行业应用的空口定位能力。
在现有能力挖潜方面,R16标准对已经定义的功能引入了一些新特性,提升频谱效率、网络的利用率和鲁棒性,包括大规模天线增强、载波聚合增强、切换技术增强等。
在运维降本增效方面,R16标准提出了基于无线数据自动化采集的的自动化路测和网络运维技术,针对大气波导现象的远端基站干扰管理等方法。
这些技术可以大大减少人工介入网络运维、优化的几率,有效降低人工成本和运维成本。
Q2·
中国移动贡献三成
总体而言,R16标准是对整个能力三角的完善。
此前冻结的R15版本确定了5G的基础架构,主要支持三大场景中的eMBB业务,R16则补齐了uRLLC、mMTC两大场景能力。
此外,R16标准还是CT和OT融合的开始,开始更加深入地融入工业互联网应用。R16、R15两个版本作为一个整体,让5G基本具备了规划中的各种能力,为5G融入工业互联网、XR、车联网、定位应用等产业奠定了基础。
在R16标准的制定过程中,中国三大运营商的提案在全球运营商提案总量中占比达到4成,而中国移动更是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
截止到目前,中国移动共提交技术提案3000余篇,占全球运营商提案总数的三成以上,主导完成了15项技术标准制定工作,包括旨在降本增效的无线数据采集与应用、服务化架构框架及接口增强、应对大气波导的远端站干扰消除、高铁场景性能提升、服务质量保障管理、增加部署灵活度的非同步载波聚合、虚拟化策略管理提升、提高上行覆盖的高功率终端技术、安全能力服务开放等。
中国移动在3GPP的贡献也得到了全球通信行业的广泛认可,3GPP RAN全会副主席、SA2工作组副主席,SA3工作组副主席以及CT3和CT4工作副主席都由中国移动担任。
在制定R16标准的过程中,中国移动特别重视R15需要增强和SA部署有关的标准。
比如用户跨省漫游、用户业务连续性等问题,一般小运营商不会关注,但会影响类似中国移动这样的大运营商的用户体验,因此中国移动在R16标准制定中将其设定为高优先级问题加以解决。
Q3·
不再观望,5G建设加速
R16标准冻结之后,5G能力已经趋于全面,无论是通信厂商、电信运营商还是终端厂商、应用开发商,都无需再继续观望,预计将掀起新一轮的5G建设热潮。
两位专家表示,一些后发运营商可能会直接跳过R15,从R16开始部署,这是后发者特有的优势。已经投入5G网络建设的运营商也会将重点转向R16标准,启动新的网络建设。
中国运营商去年就推出了商用5G服务,目前正在规划部署5G SA网络。R16标准冻结后,中国运营商将进行积极的技术评估和测试,尽快引入R16特性,保持网络和服务的先进性。
至于5G R17版本标准,目前的计划是推迟到2021年6月冻结,但预计,如果疫情一直未能扑灭,不排除再次延期的可能。
相比R16标准,R17标准将更全面的覆盖垂直行业能力,对边缘计算、网络切片等基础能力做进一步的增强,同时将用户体验保障、商业模式等问题纳入考虑。
近期广受关注的“天地一体化”通信,包括运用卫星、无人机等手段提供5G连接,都有可能会在5G R17标准中出现。
中国移动在3GPP牵头成立自治网络分级标准项目
3GPP推迟R16、R17两批5G标准发布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