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1):必经的成长路不过就是逛一次南外滩,走一次外白渡桥

在路上(1):必经的成长路不过就是逛一次南外滩,走一次外白渡桥_第1张图片
0337299554c724400000158fc20dc75.jpg

巧合和冥冥,一周以内去了两次南外滩。从09年慢慢发展到现在,变成了一个比新天地少许多做作和商业,但又比虹口区1933多了一份精致和文雅的地方,这么说吧,现在的南外滩保存着上海滩的格调。隔江相望,对面是鳞次栉比的各种楼,商业的居住的,还有那栋被通体照明打着“我爱上海”字样的建筑。

那晚和朋友吃完饭,她提议说去坐轮渡,去走外白渡桥。啊,真是好久没这样玩过了,卖票的爷叔说:最后一班了,你们坐过去就得赶紧再坐回来的。然后眉毛一皱轻叹口气扔给我两个圆形塑料投币,每块价格2元!我猜想爷叔肯定觉得这帮姑娘有点神经病,脑子瓦特了,大深夜坐轮渡都疯疯癫癫,还摆各种pose在“上海轮渡”门口拍照。

你知道现在进轮渡船的那块连接铁板和过去依然一模一样,布满洞洞眼,用高跟鞋走过是技术活,小时候总是恐惧掉到江里,所以每次过去大多数时间是闭着眼睛拽着妈妈的手。船体还是分为两层,我们走上第二层的甲板,江面忽然传来的汽笛声把我们都吓一跳,但有个画面就忽然跳入脑海:2岁?我爸抱着我,在轮渡船上,被一个外国人拍了张照片。没想到外国人洗印出来还真的寄给我们了。

就这么轮渡坐过去又坐回来,再出发去走外白渡桥,印象里好像还真没好好走过,朋友说《情深深 雨濛濛》里的女主角就是从这儿跳下去的,哦,这个我到是记得了,当然其他情节一概模糊。桥的两边分别是上海大厦、海鸥饭店。走到外白渡桥的石头铭牌那头,又想起阿娘小时候一直有提到在抗战期间,日军封锁此桥,要是过可以,需要先鞠躬。阿娘说每次看见日本人的军刀,就硬着头皮绕道而走,坚决不鞠躬。想到这个故事,我让朋友给我和这座1907年建成的钢桥拍了张照。

至于动机,就不知道为什么。历史课背过再多次也没用,只有靠岁数自然而然打动自己的。年轻时候是从来不会在乎这些桥啦建筑啦江啦这些的,总觉得那么旧那么破和时髦搭不上一点儿边有什么好看好走的。活着活着发现这些都是意义,小时候听到的看到的闻到的所有都已经融入了自己的血液。虽然明知道回忆没什么意思,但天性驱使我想去了解、反省那些功功过过。但反省似乎功用也不大,有些路明知道走过去会是这样,但还是会去走一遍。

从桥上下来,朋友说,其实我们谁都没有变,时间没有让我们变,经历也没让我们变,我们只是越来越活得自我了。她说完这句,我感受到的是巨大的孤独。

你可能感兴趣的:(在路上(1):必经的成长路不过就是逛一次南外滩,走一次外白渡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