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神带你入门区块链第五十二弹:共享出行七宗罪

十一假期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相比不少人已经不是在旅行,就是在旅行的路上了吧。还在努力赶稿的我只有羡慕的分了~

不过说到出行,是我们生活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尤其在长假期间,我们都在尽情享受着OTA、网约车、甚至共享单车带来的便利。如果说移动互联网正在改变现在的出行方式,那么区块链无疑将会改变未来的出行方式。

这一改变主要体现在目前出行相关产业所面临的痛点上,例如安全、商业模式不清晰、资源浪费等。那么区块链到底会如何改变出行行业呢?

十一假期终于来了,身边的小伙伴都飞出去享受旅行了,一年一度的票圈摄影大赛也即将展开。

旅行是假期不可回避的话题,今天小编也应个景来跟大家聊聊区块链+出行。

随着加密货币的火热,区块链的大潮席卷了各行各业,其中就包括当下火热共享出行行业。根据麦肯锡的调查数据,2016年中国,欧洲和美国共享汽车的市场达到了540亿美元,并将保持每年28%的增速直到2030年。

同样的研究表明,2016年中国、欧洲和美国这三个核心区域的共享汽车市场达到540亿美元。

在中国,今年共享出行市场容量达到了3800亿元,共享单车和网约车的市场仍旧非常迅猛。自从2014年Uber将共享经济的概念带到中国之后,掀起了一场共享经济的热潮,无论是餐饮、住宿还是出行,催生了大量的创业公司。

其中,以共享出行的竞争最为激烈。我们不再浪费笔墨去回顾网约车、打车这些历史,只从今天出行的角度来看这些出行所面临的痛点,并详细说说为什么区块链可以解决这些痛点,以及给出国内外一些比较有意思的区块链+出行的项目。

今天,我们就要跟大家聊一聊共享出行的「七宗罪」

在之前滴滴被爆出安全事件之后,有人总结了网约车的「七宗罪」:对预警视而不见、客服反应迟钝、缺乏警方联动机制、默认公开用户信息埋下隐患、平台审核存漏洞、紧急删除微博回避问题、一家独大缺乏动力。

事实上,由于“共享”概念之模糊,滴滴事件在全球范围内都广泛存在。不光是滴滴,Uber也曾多次陷入法律纠纷。它称其平台下的司机是伙伴而非员工,将自己定义为一个科技平台,为这些伙伴提供商业机会,而不是拥有和管理这些司机,因此无需提供司机的员工福利、无需对司机进行管理、无需对司机的行为负责……

如此说来,网约车平台实际上就是“互联网+黑车”一样的存在。重要的是,美国各联邦法院对此也持不同意见,至今难以做出规范。

那么,针对这些问题,区块链可以如何防范呢?至少可以从以下三方面。

首先,信息透明不可篡改:根据滴滴公告,在之前的安全事件中,司机驾驶牌照与注册牌照不一致,在网络上更有黄牛代办注册,更改注册资料等,若基于区块链技术,任何篡改记录都会被记录在案,一旦有错即可追溯篡改人,即可改善滴滴司机注册乱象。

引入智能合约机制,增加犯错成本。司机被投诉就会信用减分,智能合约自动减少派单,若出现重大投诉,直接封号,司机犯错成本大大增加。

你可能感兴趣的:(山神带你入门区块链第五十二弹:共享出行七宗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