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胡安岛之行(二)

圣胡安岛之行(二)_第1张图片

要说圣胡安岛是造物者的馈赠,不如说它是人与自然之间的投桃报李。和大部分地区一样,社会发展初期, 圣胡安岛依赖对森林、矿场等自然资源的开采发展经济,随后也经历过资源枯竭和在新技术浪潮中迷失的困境。但如今的圣胡安岛以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称著于世,繁荣的旅游业支撑着岛上经济的快速发展。这既得益于地处西北太平洋经济圈的幸运,但更有赖岛上居民们对于自然的不断思考和深刻关切。“不留痕迹”(“Leave No Trace”),指最小化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的影响,是圣胡安岛上的约定俗成,不论官网、游人手册、乃至旅店的台签上,都以此育导世人在体验感怀天地万物美丽神奇的同时,给自然以尊重,还岁月以文明。我不由想起同办公室一位同学的硕士论文,研究的是华州水资源保护政策的制定实施,而圣胡安岛作为其研究的一个案例,无论在经费投入和居民的保护意愿上都要领先于其它,此番看来真不是空穴来风。当社会面临“环保”和“发展”的矛盾,圣胡安岛的成功突围无疑是一剂强心针—— 保持并以行动助长着一个好的愿望,直到这个愿望成为“共愿”,人心所向,事情才会发生转变。

诗和远方也有饮食起居,沿途的自然风光之外便是烟火人间的滋味。第二天的早午餐是Yelp制造的相遇,我们来到一家隐匿于居民区之中的餐厅——只见女主人主厨,儿子是唯一的帮手,同时招呼五六桌客人, 忙得不亦乐乎。而我们也在漫长的等待中好好体会了一番“慢生活”。女主人别具创意的香橙班尼迪克蛋 (Eggs Benedict) 并不枉费那近一小时的等待,只是在那百无聊赖中,联想到在沿街玻璃窗和告示牌都随处可见的那些鼓励人们在此置办房产的广告, 隐约觉得那桃花源里的美满生活若过久了可能也是很闷人的,因为时间和“明天”在桃花源里都没有意义。或许正如史铁生先生所言:“人可以走向天堂, 不可以走到天堂……设若你果真到了天堂,然后呢?然后,无所眺望或另有眺望都证明到达之地并非圆满,而你若永远地走向它,你便随时都在它的光照之中”……终究是人间剧目映衬了彼岸天堂,生活在别处才能怀念圣胡安。

都说美国人“会玩“ ,hang out的方式除了逛夜店泡酒吧,其实也还有各式各样的俱乐部填充着他们的业余生活。那日恰逢帆船俱乐部在举办“化妆舞会”,星期五港(Friday Harbor)热闹非凡。从前看过不少花车游行,但看“花船”倒是头一回。俱乐部成员和其亲友们一道把自己的船按不同方式装扮起来,既有仿古的海盗船重温着童年时无比向往的探险寻宝之旅,也有模拟云梯车装扮而成的“消防船”,一颗烈火熊心随警笛轰鸣呼之欲出。还有的虽然只在扶手边沿和桅杆上绑了彩旗,却用金色的颜料在船身醒目地写着家族姓氏,全家人组成铜管乐队,在船上情绪高昂地演奏着欢快的进行曲......印象里那宁静平和的圣胡安岛此时又被渲染得缤纷热烈宛如童话王国,人们笑逐颜开纵情欢腾,阳光下满是色彩鲜活无忧无虑的幸福模样。

我们在圣胡安岛的最后一站,是趁等待返程轮渡启航的空闲,误打误撞走入的一家贩售拼图壁画,模型锁环等各式纪念品的杂货铺。店主是个上了岁数的白发老人,在柜台前端坐着,见到我们进去略微点头微笑却并不言语。店铺已略显破败,货架上的陈饰一看便是封尘往事了,空气里的陈旧和冷清让人不免为店家的这份营生隐隐担忧,可他气定神闲的样子又让人觉得仿佛并非在经营一家商店,而是守护着自己的博物馆。就当我们快出门的时候,在门口台阶拐角处的桌子上偶然发现了几只大纸盒,走近仔细一看,原来里面成列的竟是百余张古旧的明信片。店主把它们按不同地域整理在一起:波士顿、纽约、丹佛、林肯、洛杉矶… ….再看邮戳上的日期:1805,1917,1932,1947,1988… …这些承载着问候祝福与思念的明信片,或是因诸如“查无此人”的阴差阳错而遗憾无法被如期送达,又或是因动荡不安的颠沛流离而遗憾未能被妥善保存….可不想竟又被收集起来安放于一家杂货铺里… …有人说,对于大多数人,遗憾都将占据真实人生的一半长度,可倘若知道其实有一份牵挂躲过了灰飞烟灭的命运而继续存在着,我们大多也是会学着与这个不完满的世界和解的。在惊诧之余询问老人这些明信片从何处得之,他神秘地笑了笑: I have my way…….于是乎,圣胡安之行也就这样画下了一个悬而未决的省略号。

你可能感兴趣的:(圣胡安岛之行(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