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流经中文系(3)

中文系的悠闲时光像一首老旧的校园民谣,在青春的岁月里缓缓流淌。

校园里有个剧团叫彗星剧团,不过角儿全部是中文系的,这是一个被中文系承包了的剧团,经典剧目是《雷雨》,每年的演出简直一票难求啊!我们宿舍的姐妹们还是非常文艺范的,每年必去捧场,记得有一年老五出演剧中的女主角繁漪,大家更是热情高涨。印象最深刻的是唐子江老师扮演的鲁贵,那个趋炎附势、惟利是图的标准小人形象被唐老师扮演得非常生动传神。罗小婵版的繁漪更多一份洋气,身材高挑的罗师姐穿起旗袍别有一番古韵,可是老五版的繁漪也毫不逊色,老五把繁漪的痴情和绝望都扮演得非常到位。至于鲁侍萍,本人更喜欢晓健版的,许师姐版的感觉太干瘦了,没有晓健版的慈母气质。沈云扮演《废都》中的唐晓婉感觉还不错,演四风演不出丫鬟的感觉啊!当然要提《雷雨》,不得不提我们年级的大才子大乌鸦先生,此人人品不敢恭维,本年级的同学都知道,但是才华确实令人叹服。《雷雨》的总导演就是他,他还自编自导了很多小品,讽刺现实,鞭挞社会,既诙谐又入木三分。还曾经创办《狂风》杂志,内容丰富,某期有一篇“绝世妙文” “论金钱是万能”的,虽然观点悖谬却语言犀利,论证严密,绝对是中文系的一等狂人,可惜此狂人终究因为自身的人品问题自毁前程,令人为之扼腕。

其实中文系的同学哪个没参加过小品或者剧目表演呢?我记得老七表演《日出》中受人欺凌的“小东西”也是非常到位的,那种无助而空洞的眼神我至今还记得。老二,你记不记得我曾扮演过你妈呢?是在陈小燕老师的课堂吗?你演四风,我演侍萍。哈哈!中文系总是避不开曹禺,避不开《雷雨》。虽然我自感演技拙劣,现在回想起来也觉得那是一次多么有趣的经历。

那个无偿给我们补课的莫教授大家可还记得?当然他的好心没得到全部同学的支持,一句“下课了”的提醒让他感觉备受打击,那一年古代文学抓了很多的同学补考吧?记得莫教授最欣赏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我至今没能体会这句诗好在哪,我觉得唐诗里比它好得多的诗句实在是数不胜数。可是莫教授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组织了一次全年级的诗歌朗诵比赛,比赛前各班派同学上台演唱诗词歌曲,二班的依依同学最嗨,一首“水调歌头”的独唱能变成全年级的大合唱,真是个调节气氛的高手。我是代表我班演唱了李清照的“一剪梅”,个人感觉真是唱得愁肠百转,不知各位童鞋可还有一点点印象。那次的比赛我们班获得了最好的名次,因为我们班有一个非常厉害的角色唐小玉同学,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能背,白居易的“琵琶行”和“长恨歌”也能背,甚至连李白的“蜀道难”也背得滚瓜烂熟,可知当时我们很多同学一听到“噫吁兮”就开始“噫吁兮”的啊!

中文系的同学除了喜欢看小说还喜欢看电影,学校的露天电影院少不了我们的身影。碰到校运会,电影院也跟着狂欢,连放三晚电影,我们很多时候是买了套票连续看。有一年冬天,天气寒冷,一宿舍的人带上毯子看电影去,也真是拼命。还记得有一次,桂林下着冷雨,看了两场电影回来已经午夜十二点,我居然还可以洗冷水澡,真是青春无敌啊!除了学校的露天电影院,附近的石油六公司电影院也是我们经常光顾的地方,“云中漫步”“生死时速”“阳光灿烂的日子”都是在那看的。学校逸夫电教楼每周三会放一部英文片,有一次和老二去看“人鬼情未了”没空预习,第二天英语课不敢去上就呆在宿舍,谁知被年级主任韦老师抓了现行,幸好只是口头警告了一番,没叫我们写检讨,也算不幸中的万幸。“泰坦尼克号”上演时,更是万人空巷。我们先是在录像室看了人家冒险翻拍的录像一睹为快,后来才到露天电影院去看,美学老师在课堂上也给我们放了一次,真是百看不厌啊!近日小李子获得奥斯卡影帝,让我们又重温了他当年的迷人风情。相比于他现在很MAN的形象,我们还是更喜欢当年的小鲜肉啊!也许,那个因为那个小鲜肉见证了我们鲜活的青春吧!

记得某一个周末凌晨两点左右,大家都已经在美梦中,忽然一阵悠扬的吉他声和有磁性的歌声把大家惊醒。居然有个帅哥在楼下唱歌给心仪的女孩表白,歌词记不得了,但是整个六舍都疯狂了,没人不合时宜地指责这个扰人清梦的入侵者。个个都陶醉在情歌中,虽然都知道,这歌只唱给这栋楼的某一个人,大家还是沉醉了。(后来江湖上流传,此人是向老二表白,这么多年没向老二求证过,不知是否。)

本人写字极潦草,可是因为逃课较少,爱记笔记,每到期末,总有不少同学愿意借我的笔记来复印。本人觉得非常对不起那些同学,让他们看着比甲骨文还要深奥难懂的我的字迹,真是惭愧啊!不过也许因为有了这份钻研之心,借笔记的同学也没见哪个需要补考的,否则本人更是要深感不安啊!

青春最美好的年华,没有邂逅爱情。但是并没有折损青春的美丽,尤其在记忆中,一切还如昨天般美好。和我一起走过那段岁月的你们,是否依旧?是否依旧?

你可能感兴趣的:(青春流经中文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