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只为了有更多的选择

我越来越相信,创造美好的代价是:努力、失望以及毅力。首先是疼痛,然后才是欢乐。

之所以用这句话来开头,是因为我从来不信这世间会无路可走,即使是在你最艰难的时刻,想要前进就必须离开现在停留的地方。今天跟我的上司聊天,她感慨的跟我说了一路走来的各种心路历程。小时候,家里在农村,并不是很富裕,但庆幸的是她有一个一身正气的书记爸爸。别人家小朋友有的她也要有,爸爸也会尽全力满足她,花裙子要,蕾丝小花边袜子要,复读机也要。爸爸就一个字“买”,说到这里,她说“当时我以为我们家很有钱,至少比同班的同学条件好一点”。因为爸爸从来不跟我说这些,后来长大了聊起天才知道,当时买复读机是卖掉了家里仅有的两袋花生。工作以后,知道生活不容易。考了幼师证,在小县城上班,一个月四百块的死工资,还不能转正。在幼儿园上班的老师都是年轻的小姑娘,自然少不了攀比,衣服,鞋子,包包,包括当时最流行的诺基亚手机。自然禁不住诱惑,全都要买,这样爸爸又给打了四百块钱加上本月的工资买了一个心仪已久的手机。家里哥哥觉得这样不行,妹妹还小,才十八岁,不能窝在小城市里,该出去见见世面。

毅然决然的辞职了,只身来到北京闯荡。突然发现,北京原来这么大,新奇的事情原来这么多,我原来也这么土老帽儿。在北京想找一个专业对口的工作简直是难上加难,当时也没有58同城什么的。机缘巧合下进了餐饮,却发现意外的适合这个工作。本着来学习的态度半工半读,一边报了本科,一边在餐厅工作。三个月升领班,一年升部长,两年升主管,三年升经理,现在是一家国企的高管,月入5位数,在这个过程中收获了所有人都羡慕的爱情,她的老公是两家店的总经理,其中她也有投资。在这个基础上她还做了副业,微商。我和她在一起有五年了,这么久以来,我眼看着她过得如此拼和辛苦,却没听过她一句怨言,她只是偶尔淡淡的说“我努力只是为了有更多的选择”

说到微商,很多人都会不理解,当时的我也是,顾名思义,微商就是微型商人,微型企业,她说我只是利用碎片时间赚点钱而已,一天有24个小时,八个小时求生存,八个小时求发展,剩下的八个小时我只想好好睡觉。所以她做微商半年做到了总代,下个月就要因为完成了微商的任务去马尔代夫免费豪华游了。看到这里大多数人都是羡慕的,看,这个女人活的多洒脱,多任性。是啊,但是她就是有资本,成功没有奇迹,但有轨迹。努力的意义就是让自己随时有能力跳出自己厌恶的圈子。她可以随时辞职去环游世界,因为她有副业,刚开始做副业的目的就是想多一份收入,哪怕只有主业的三分之一。现在她副业的收入是主业的五倍。看上的包包可以毫不犹豫的买回家,周末想去温泉可以拎起包就走。

她一定不知道,在我苍白贫瘠的生活背后,因为她,因为她的爽朗笑声和弱小但蕴藏着巨大能量的背影,我竟凭空多了不知多少勇气。没有名校光环,没有倾城容貌,也没有只手遮天的父亲,有的只是不负勇往的毅力,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她踽踽独行,一步一步前往那个最想去的终点,在如此芸芸众生中,她拼尽全力活出了最好的自己。

前几天看书,财经作者吴晓波面对一名大学生对于大学教育的失望与不满,他说“办法只有两个,一是逃离,坚决的逃离;二是抗争,妥协的抗争。”他讲了在复旦大学读新闻系时,将数千篇新闻稿件肢解分析,一点点学习新闻写作的方法。因为老师说知识每一秒钟都在日新月异,所以他将自己关进图书馆,然后一排一排的读书。从一楼读到二楼,从二楼读到三楼,最后读到珍本库。如今他说:“当我走进社会成为一名职业记者的时候,我一点儿也不抱怨我所有的大学教育。”到今天,我同样不抱怨我所在的喧嚣时代。我知道我逃无可逃,只能跟自己死磕。

而我也愿意相信,无论酷暑隆冬,无论受难与否,日日都是好日。在我们短暂的生命里,希望并非聊胜于无的东西。它是所有生活的庸饶日常。改用廖一梅在《恋爱的犀牛》中的一段话。它是温暖的手套,冰冷的啤酒,带着阳光味道的衬衫。它支撑着我们日复一日的梦想。让如此平凡甚至平庸的我们,升到朴素生活的上空,飞向一种更辉煌和壮丽的人生。

既然逃无可逃,就一起死磕到底。

我想总会有一条路能带我们走向最想去的地方吧,而我们努力,只是为了有更多的选择。

你可能感兴趣的:(努力,只为了有更多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