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 Hat OpenShfit入门

Table of Contents

相关技术回顾

容器 和 Kubernetes

红帽OpenShift概述:云平台

红帽OpenShift 4

红帽OpenShift 4的关键属性

红帽OpenShift 4的新功能

重要要点


相关技术回顾

在开始之前,重要的是回顾与Red Hat OpenShift相关的云技术的基础知识。

容器 和 Kubernetes

容器正在改变客户思考应用程序架构的方式以及他们的团队可以满足业务需求的速度。 容器保证了应用程序在整个混合云环境中的可移植性,并允许开发人员专注于构建出色的产品,而不会分散基础架构或执行细节。

尽管容器通过极简主义消除了复杂性,但是管理容器部署对信息技术(IT)运营团队提出了新的挑战。 与虚拟机(VM)相比,部署容器的时间要短得多,并且可以充分利用基础资源。 相关的容器技术必须以更高的周转率管理更多的对象,从而需要更多自动化的,策略驱动的管理。

许多团队正在转向Kubernetes及其丰富的复杂功能集,以帮助他们在生产,开发和测试环境中协调和管理容器。 Kubernetes是一个编排层,它使各个容器可以互操作并将容器的预期功能作为应用程序一起提供。 Kubernetes将自动扩展容器,重新启动发生故障的容器,并使应用程序在各种基础架构上运行。

Kubernetes是一个开源的编排框架,最初由Google开发,现在由Cloud Native Computing Foundation(CNCF)维护。 红帽和Google一起是Kubernetes项目的最大贡献者。 Kubernetes已经成为容器编排和管理的事实上的标准,成为组织理解的重要平台。

红帽OpenShift概述:云平台

建立在容器编排之上是对云平台的需求。 平台负责诸如集成缩放,监视,日志记录和计量功能,支持即服务应用程序和生命周期管理之类的事务,并提供灵活的开发人员生产力功能。 当涉及到云平台时,客户端已经融合了一组相似的所需属性。 云平台应:

  •      启用广泛的应用程序支持
  •      推动持续的安全性
  •      支持按需即服务市场
  •      基于有关互操作性和可移植性的标准
  •      避免供应商锁定

红帽OpenShift具有混合云,企业容器以及Kubernetes开发和部署所需的一切。 它包括企业级Linux操作系统(Red Hat Enterprise Linux),容器运行时,网络,监视,容器注册表,身份验证和授权解决方案。 将这些组件一起测试,以在横跨每个云的完整Kubernetes平台上进行统一操作。

下图显示了平台中的组件。

Red Hat OpenShfit入门_第1张图片

Red Hat OpenShift是一个完整的容器平台,可以部署在多个基础设施目标上。作为一个容器平台,Red Hat OpenShift包括管理容器化应用程序交付所需的全部软件组件。通过将所有软件打包在一起,平台减少了将所有组件缝合在一起的开销,这些组件需要单独安装,以使操作和开发团队能够维护容器环境。

简单的说

红帽OpenShift是基于开源Kubernetes和容器技术的应用程序平台。 它致力于使开发人员和运营团队更轻松地获得Kubernetes体验。

红帽OpenShift的主要优势

  •      集成平台,包括容器主机,Kubernetes和应用程序生命周期管理,并可以选择基础架构
  •      值得信赖的企业Kubernetes,具有企业级安全性
  •      内置运营管理
  •      在整个应用程序生命周期中,运营和开发团队的价值更高
  •      来自广泛合作伙伴生态系统的更安全,经过验证的容器内容和服务
  •      通过更简单的安装和升级,更快的应用程序开发周期和更频繁的软件部署
  •      降低IT运营成本和跨混合云和多云足迹的应用程序可移植性
  •      100%开源

总而言之,客户选择Red Hat OpenShift的原因有几个。

  1.      红帽OpenShift提供了一个受信任的企业Kubernetes平台。 容器是Linux,而Red Hat Enterprise Linux是业界最好的企业Linux发行版。 红帽企业Linux也是Kubernetes的基础。 具有主要功能(例如SE Linux,CRI-O,Podman,Buildah和Scopeo,以及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CoreOS),它提供了不变的,容器优化的Red Hat Enterprise Linux映像,在OpenShift中通过传输层安全性等功能进行了增强[ TLS]加密,名称空间和身份验证),Red Hat OpenShift可以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平台,可以在生产中使用。
  2.      这个受信任的企业容器平台还在每个云环境中提供了一个一致的层,使开发人员和运营团队能够无缝地协同工作。
  3.      红帽OpenShift支持范围广泛的应用程序,从传统的J2EE到现代的应用程序框架(如Spring,Django)以及分析平台(如Spark和Tensorflow)。 在Red Hat OpenShift上构建应用程序时,开发人员的生产力更高。
  4.      开源领导力和贡献是客户选择Kubernetes供应商的首要原因,而Red Hat以开源领导力而闻名。 随着开放源代码成为企业的标准,客户可以参与这些开放源代码社区并做出贡献,而Red Hat OpenShift Commons对于组织参与这些开放源代码社区而言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红帽OpenShift 4

Red Hat OpenShift 4是Red Hat OpenShift的最新版本,Red Hat OpenShift是下一代受信任的企业Kubernetes平台,经过重新设计以解决生产系统中容器编排的复杂现实。 它由Kubernetes运营商和Red Hat对全栈安全性的承诺提供支持,因此客户可以为企业开发和扩展重要构想。 红帽OpenShift 4更加关注客户端如何安装,升级和管理平台。

红帽OpenShift 4满足了客户对混合,多云平台的需求,该平台操作简单,支持多种类型的应用程序,对开发人员而言既灵活又高效,并嵌入了安全性和标准以帮助对该平台进行验证。 但是,构建平台来自开源软件的力量和创新。

开发人员可以将大创意变为现实,但是大规模部署具有挑战性。 红帽OpenShift 4在应用程序的整个生命周期中提供了自助服务环境,因此开发人员具有一致的代码基础,这将有所作为。

红帽OpenShift 4使客户可以在任何地方部署统一的体验。 现代应用程序需要来自多个基础架构的资源,Red Hat OpenShift 4包括用于统一云和本地操作的集中式管理和可视化工具。

红帽OpenShift 4的关键属性

值得信赖的企业Kubernetes

  •      可信主机,内容和平台
  •      全栈自动安装
  •      空中更新和第二天管理

到处都有云一样的体验

  •      混合多集群管理
  •      运营商框架
  •      运营商中心和认证的独立软件供应商(ISV)

赋予开发人员创新能力

  •      OpenShift服务网格(Istio)
  •      OpenShift无服务器(本地)
  •      CodeReady工作区(Che)

红帽OpenShift 4的新功能

其中许多属性代表Red Hat OpenShift 4中的新功能,客户端可以利用这些新功能。 这些新功能包括:

  •      不可变的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CoreOS:基于不可变的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CoreOS的改进的安装,具有一致性和可升级性
  •      运营商框架:用于Kubernetes应用程序和服务的单步安装,以及通过Kubernetes运营商进行的自动化无线更新和性能调整
  •      OpenShift服务网格:使用OpenShift服务网格可增强客户端分发应用程序的弹性和性能
  •      Knative框架:开发人员友好的无服务器框架和组件,用于构建,服务和运行事件驱动的应用程序

重要要点

您也可以从以前的Red Hat OpenShift版本向上销售到新版本4,或者可以与其他Red Hat产品(例如Red Hat Enterprise Linux)交叉销售。

  •      容器和Kubernetes是Red Hat OpenShift所基于的关键技术。
  •      红帽OpenShift是一个容器平台。
  •      红帽OpenShift包括一整套交付和管理容器化应用所需的软件。
  •      红帽OpenShift 4是OpenShift的最新版本,经过重新设计以解决生产系统中容器编排的复杂现实。
  •      有很多方法可以确定Red Hat OpenShift的机会:1)独立平台,2)与IBM和Red Hat的联合销售以及3)具有嵌入式Red Hat OpenShift功能的仅限IBM的销售。 您也可以从以前的Red Hat OpenShift版本向上销售到新版本4,或者可以与其他Red Hat产品(例如Red Hat Enterprise Linux)交叉销售。
  •      将Red Hat OpenShift与容器采用服务配对的机会很多。

你可能感兴趣的:(编程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