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小故事】换个角度看问题,管理也可以是“朝三暮四”

中国的很多成语在文化的传承中,失去了其本来意义不说,而且沦为了贬义词。比如得意忘形、呆若木鸡,本来是描述了一种人格至高的境界,却最后沦为小人与呆子的代言词。朝三暮四也是如此,本意是指管理者管理猴子的妙招,最后却成了花心和反复无常的代名词。诸君,不信请看:

【管理小故事】换个角度看问题,管理也可以是“朝三暮四”_第1张图片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怒。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选自《庄子•齐物论》


人与猴子意气相投,心意相通。说明管理者懂得理人心,同时损其家口,则有身先士卒的风范,但是粮食不多了,作为下属的猴子无法理解的情况下,人开始使用管理沟通的技巧:给你们芋吃,早上给你们三个、晚上四个如何?猴子都怒了,于是人说,那早上四个晚上三个如何,众猴子都很顺服而高兴。从总量上看,确实一天也只有7个山芋,但是顺序不一样了,管理的效果就不一样。为何?

第一点

身为下属一般都看重眼前利益,你让他站在总经理的角度,高风亮节,是很难做到的。所以早上(眼前)多得,晚上(将来)少得,下属们听了觉得眼前利益高,何乐而不为,后事谁能料得到。实际工作中也是如此,很多企业经营者不惜花重金,聘请教授名师去给员工xuexihr.com讲课,要员工提高境界,能克服对工资待遇的忧虑。岂不知,如果这样下属不会算一笔账吗?与其花这个钱做培训,为何不给我们提高工资呢?所以虽然听得时候很尽兴,到了实际工作中,却依然没有高涨的激情。所以学学朝三暮四,在企业力所能及的情况,多惠顾一些员工,多体贴下属,或许比励志更为重要。有句话说的好,员工第一,客户第二,但如果你担心这样会带来更高的成本风险,那只能说明你的管理效率太低,所以才会担心员工混日子,碌碌无为;

第二点

身为下属,漫长的一天刚刚开始,早上得到四个,可以多些体力工作和生活,所以也是对企业负责任,晚上到了睡觉的时候,基本消耗减少了很多,三个也没问题。这不仅符合科学还有利于健康。对于实际工作,企业少许些空头支票,多些实际的关怀和照顾,员工会付出更大的精力来热爱企业回报客户。到了退休的时候,所需开支也大大减少,不像年轻时要买房买车娶媳妇养家一样,因此,少些收入,也影响不太大,何况社会也会给予照顾;

第三点

身为管理者,沟通不仅重要还要有效。此人的沟通能力很好,首先通过提问,让下属去选择,而不是武断地决定;其次是对比的学问,使得下属觉得有自主权,感觉到管理者最终的决定是顺从民意,所以众猴有主人翁的感觉,纷纷喜悦;再次是先问一个看似没有比较优势的问题,引起众猴不满,随即抛出具有比较优势的方案,当然猴子们就会选择后者了。如果顺序错了,恐怕沟通不成,反而会引起下属更为不满。

因此,短短85个字的一篇寓言,则道尽了管理者应该与下属的角色定位及关系,还有沟通的技巧和激励的原则,真是难得,可惜千百年来一直被人误解至深,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学营销,学管理,克服职场难题成就个人成长,关注微信公众号:蔡元恒频道。)

你可能感兴趣的:(【管理小故事】换个角度看问题,管理也可以是“朝三暮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