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汉字是否已经古老

——评《人民日报海外版》文章《韩国人又闹文字笑话!日媒:都是废除汉字惹的祸》



当我们还是一个个牙牙学语的孩子的时候,我们的父母都会握着我们的手,教我们在纸上写下那些一个个方块字。可以讲,作为土生土长的中国人,汉字是我们认知这个社会人文和地域风情的敲门砖和引路人。

汉语,作为汉藏语系的领军者,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至今仍然是西方国家对于这个古老的文化的第一印象和标识。其特有的魅力仍然吸引着无数西方学者来到东方,去通过汉语接触这种独特的文化。

汉字起源于黄河流域,最早记录在龟壳上,便是所谓我们常常说到的甲骨文。由于传统中华地区位于亚欧大陆西岸,属于季风气候季节划分明显,而且依据着黄河长江等母亲河的滋润,极其适应农业发展,人丁兴旺。

由于政治上的正统以及军事上的强大,古代中国成为了地球东方的中心,逐渐随着历史的发展,形成了以传统中华地区为中心,辐射四周周边藩属国的“大汉字文化圈”。

而实际上,汉字的发展并非如同古代中国的强大的军事和政治一样发展的一马平川。从某种意义上讲,甚至充满了曲折和波澜。

由于生产力和人口的增长,国土面积日益扩大,势力范围领域更加宽广。而另一方面,实施中央集权制度,而且由于科技和文化条件水平的历史局限性,很难对于全国施以有力而且时效性强的命令。秦代以前甚至汉字的书写都各地不相同。秦代大一统后,征服南蛮、设立象郡。国家的领土覆盖了边远地区,统一度量衡,使用统一的小篆字体。之后历代王朝也都实行统一的字体书写方案。作为上层的知识分子拥有了共同的交流的方式。

而偌大的帝国,尤其是古代中国的封建制度,存在着大量的社会底层人员。这个阶层文化水平较低,不具有书写汉字的能力。由于地域广大但却因交通的科技局限性和迁居政策限制,导致人口流通程度不高,逐渐结合当地文化形成了特有的方言体系。并至今仍然存在。

同逐渐与当地文化亲近融合的方言不同,越南朝鲜以及日本这些处于古代中国势力范围内的藩属国而言,汉字的作用便体现在官方文书以及觐见的文字。如果说方言是古汉语融合了当地的文化,那么相反地,在这些藩属国中,当地的文化融合了以汉字作为载体的古代中国文化。

当然随着铁船大炮的到来,近代中国成为了西方国家角力的焦点之一,但却不同的是,成为了别人的俎上鱼肉。中国国运的衰败同时刺激着中国知识分子的内心。在思考之中也不免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想法。

那就是,古老的汉字是否已经古老。

这个问题似乎今天看起来无比荒谬,但是在被火枪大炮打开国门的那个时候,国内矛盾重重,人民民不聊生,而相比西方国家而言文盲率极高,无知、贫穷和失败击垮了一些士人的文化自信,认为复杂的汉字成为了顽疾。茅盾、胡适、瞿秋白郭沫若这些现在看来“处在革命战线前线的先锋战士”都积极地呼号废除汉字。

拉丁字母冲击着方块字的同时,来自北方的西里尔字母同时也借着颜色和政治冲击着无比自卑的中华文化。无论是1931年的海参崴大会,抑或是解放后苏联专家提出试行的俄语拼音方案,都借着另外的一种名义进行修正主义和文化入侵。所谓弱国无外交,不仅仅失去了说话的权利,长久以来慢慢地也会失去说话的能力。

处于“汉字文化圈”的那些邻国,面对本就是政治和军事威严所构筑的汉字体系,随着侵略者的到来改朝换代,左右逢源。

面对英法侵略者的大炮,无能的满清政府无法继续将东南亚处于势力范围内。越南成为了似乎最早脱离“汉字文化圈”的国家。当今的越南,同样也是汉字拉丁化实行并现存至今的唯一一例。而朝鲜半岛上的国家,则由当时几乎完全西化的日本完全吞并,放弃了原有语言而转由假名和汉字同时书写的日语。而二战后为摆脱中、日两国影响,渐渐在全国完全废除了汉字的日常使用,只留下了一千多个汉字用来书写名字。

从某种意义上说,古汉语尤其是近代以来的文言文已经超出了使用的范畴,成为了特殊阶级拥有的特权。难度过大,不易传授学习。而且近代以来,生产力的大幅提升,工业化的渐渐推进,导致文化推广的速度难以追上时代的要求。上世纪对于汉字的改良运动确有必要,而且确实具有积极的意义。然而汉语和汉字的特点注定了字母化注定是个无解的命题。

汉语发音不多,一字一音节,许多是同音不同字,而汉字就可以很明显地对这些名词进行区别和判定。然而拉丁化之后的越南语甚至由于过于多的歧义导致有了更多的被动改良。而韩语使用谚文书写,并不能区别同音字的变化。导致歧义连连,交流沟通会有许多障碍。

相比来讲,日语使用假名混合汉字书写,至今仍是具有活力的语言之一。虽然日本的年轻一代认识的汉字越来越少,但是日本政府仍然拒绝废止汉字。可以来看,作为东方文化的代表——汉字,本身具有表达东方文化所特有的因素,即由形生意,这是以字母拼写一维语言的所不具有的二维特点,同时也正因此具有了多样性。

日媒嘲笑韩国废除汉字弊端凸显,正是因为日本文化已经在半岛上扎根了五十年,正是因为明治维新之后的日本的强大和文化渗透,至今还影响着整个传统意义上的“汉字文化圈”。即使是我们当前,仍然拥有很多从我们东方来的一些“舶来语”,它们已经成为了我们日常用语中的常见组成部分。

然而作为汉字发源地的中国,简化字方案也好,港澳台地区的正体字也罢,能不能把汉字写的方方正正、排排场场,不仅仅取决于我们曾经历史上的荣光,更在于我们当前的实力与价值。强者生、弱者死,亘古不变的道理。古老不是无能和退后的借口,现代也不是成就和前进的必然。

几行方块字,却书写了千年历史兴衰。正如乔治·奥威尔所说:“谁控制了过去,谁就控制了未来;谁控制了现在,谁就控制了过去。”

你可能感兴趣的:(古老的汉字是否已经古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