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运变迁》读书笔记1

第一章:二战后的新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

1. 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国际间就货币事务进行共同商议,为成员国的短期国际收支逆差提供信贷支持;

2. 美元与黄金挂钩,成员国货币和美元挂钩,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度;

3. 取消经常账户交易的外汇管制等。

成立了IMF和WB。

英国的凯恩斯(宏观经济学之父)担心"美元荒“,认为美元会一直处于顺差地位,要求制度中有约束长期顺差国家的机制,他给出了两个解决方案。第一,提供更大规模的储备供应。第二,建立某种自动机制,用来惩罚那些通过长期、大额贸易顺差积累了过多储备的国家。最终通过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协议,允许那些被视为拥有“稀缺货币”的极度顺差国的贸易伙伴,通过限制购买其出口产品来惩罚这些顺差国,这是一种潜在的严厉惩罚。但是从一开始,美国人就抵制任何使该条款生效的提议,条款便沦为了一纸空文。当时各国普遍希望持有能生息的美元,在必要时找美国换黄金,因为也只有美国有这样的经济实力和黄金储备可以满足要求。

制度设计中还有”特别提款权“和后来颇具争议的各类附加条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能够凭借其88亿美元的基金,向成员国提供贷款。这被称为“提款权”,按照设计,贷款的数额越大,获得贷款的难度也随之加大,这是体系的一个重要约束。基金组织的职员们,最终为寻求大规模借款的国家开发出了一个被称为“条件性”的标准。这意味着用复杂的监管程序,去监测一国在逐步降低贸易和预算赤字、通货膨胀率以及其他目标方面的表现,要达到了标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才会连续发放贷款。

第二章:

保罗沃克提到了美国国内政治,特别是大选政治对于货币政策的影响。1958和1960年经济衰退,黄金恐慌后肯尼迪入主白宫,其父警告他说,维护国际收支、美元的稳定应当是他的重中之重,因为一种强势货币是成功政府的根本。保卫美元与其说是负担,不如说是荣誉,关系到美国威望、国际领导地位和责任的荣誉。

保罗沃克也反思了自60年代开始的资本管制,尤其是他参与的《利息平衡税》制定背后的客观后果:由于美国市场对外国人部分关闭了,这些管制措施极大地促进了海外美元存款和美元证券市场的发展。美国的银行和欧洲投资公司,与那里已有的机构一起,通过大家后来熟知的欧洲美元市场合法绕开管制,吸引美元、发放贷款,伦敦市场是最活跃的,那里的利率比纽约还高一点儿,因此一些原本可能储蓄或投资到美国的美元被吸引到国外。另外,很多借贷款人,非常喜欢欧洲市场的相对自由,以至于他们再不回华尔街了。

布雷顿森林体系本身面临着一个“特里芬难题”:

一方面,美元作为国际支付手段与国际储备手段,要求美元币值稳定,才会在国际支付中被其他国家所普遍接受。而美元币值稳定,不仅要求美国有足够的黄金储备,而且要求美国的国际收支必须保持顺差,从而使黄金不断流入美国而增加其黄金储备。否则,人们在国际支付中就不愿接受美元。

另一方面,全世界要获得充足的外汇储备,又要求美国的国际收支保持大量逆差,否则全世界就会面临外汇储备短缺、国际流通渠道出现国际支付手段短缺。但随着美国逆差的增大,美元的黄金保证又会不断减少,美元又将不断贬值。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从美元短缺到美元泛滥,是这种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到了尼克松竞选时,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岌岌可危。

第三章 体系崩溃

70年代重要外部事件就是欧洲复兴、日本崛起。美国内部同样面临着滞涨问题、经济危机等。

新财长康奈利的四不原则:在月底,作为政府的首席经济发言人,他宣布了当时受欢迎的“四不”原则:不实行价格管制、不成立工资和物价评估委员会、不减税、不增加联邦开支。

定义:爬行钉住汇率制crawling peg是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的折中,其含义是一国对货币平价进行细微的、经常性的调整,扭转一国的国际收支失衡,是将汇率钉住某种平价,但根据一组选定的指标频繁地、小幅度地调整所钉住平价的一种汇率安排。赤字国和盈余国都会一直调整汇率水平,直到满意为止。并且平价的变动分许多小步进行,汇率的调整尽可能地接近连续。其调整是按照这些指示变量来进行的:相对于主要贸易伙伴国的本国价格的变化;外汇储备水平;出口业绩;国际收支经常账户的状况。巴西、阿根廷、智利等国家使用该制度。

你可能感兴趣的:(《时运变迁》读书笔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