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谓的刨根问底,不过是在加深偏见

1、

大学室友Annie已经三年没回老家了。

她的故事算得上是一个山村孩子的励志故事。她来自有名的贫困县,而她的家乡则是其中最贫困的乡,作为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她上学需要先步行几十公里翻过两个山头再坐拖拉机两小时,然后坐冒着黑烟的城郊小巴到客运站坐两小时的汽车到火车站,再坐七八个小时的绿皮车才能到校,期间还要在有跳蚤的招待所过至少一夜。往往同时出发我们这些外省的学生都到了,她还在路上颠簸。

所以现在年薪数十万在深圳买房买车的她,似乎最有理由衣锦还乡。

可是她的不想回家,就是从亲人们的刨根问底开始的。

刚毕业Annie在一家制造企业,把堂弟安排进去做一线工人,岂料每逢年节回家亲人们的问话就越发放肆起来。“听说你们工作很清闲吧,坐在空调房打打电脑就好”“听说深圳那个地方女的都不要脸,要往上爬就得和老板睡觉?”得到否定的答案后,他们往往意味深长地干笑两声,或者补充一句“根生(堂弟名)都告诉我们了……”

碍于亲人的面子,Annie不好发作,不时旷工打架需要Annie腆着脸求情的堂弟这时候终于在堂姐面前找到了一丝得意,而把四个女儿当中的三个送上大学的Annie父母因为“无后”,多年来也习惯了做小伏低,只能笑着说“吃菜、吃菜”。

后来Annie跳槽去了一家文化传媒公司,失去靠山很快被开除的堂弟满指望再靠她找份工作,可是新公司根本不需要中专没毕业的他,而文化创意园也不需要业主操心保安,堂弟失业了,其后亲人们的话语就变成了“得罪人去了一家门卫都请不起的破厂”

最无法回答的问题就是工资,往低了说被鄙视,往高了说又被怀疑钱来路不正。索性,Annie不再和他们周旋,父母愿意过来住多久都行,姐妹们也在她的指引下一一在深圳扎根,那个逼仄的小山村,是再不回去的。

你所谓的刨根问底,不过是在加深偏见_第1张图片

2、

闺蜜云儿早产了。

其实这事也并算不意外,怀孕后期她常常加班,虽然通常九点前可以收工,对身体也是不利。于是某个加完班的晚上,她刚回到家就见红,孩子提前将近两个月来到人世,她也虚弱不堪。

但住院期间居然还有一件令她意向不到的烦心事。临床产妇的婆婆吵也就罢了,没事总找她问东问西“你们公务员生病都是全报销的啦,听说住院还有的钱赚?”“你进去的时候,送礼花了多少钱啊?”“你们工作那么轻松,休息几天就没事的啦!”

可怜云儿一边看着保温箱里的儿子心痛不已,一边还要应付耳边恼人的苍蝇,她是外省考生,在举目无亲的地方笔试第一面试第一获得公职全凭实力,生孩子也不过是正常医保报销范围,至于工作强度,不加班能有早产的事儿?

几次徒劳的解释后云儿也明白了,很多人提出问题,并不是想要得到答案,而是想验证内心久存的偏见,除去八卦心理,很多人的刨根问底,不过是在加深自己的偏见。

3、

不得不说赤子之心是一种稀有物品。在几十年的人生阅历中,我们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固定的思维和认知模式,它帮助我们便捷高效地认知世界,同时也将我们的思维局限在狭窄的范围。要让一个人接受和原有思维向左的思想,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因为固有的思维里,包含着一个人的见识和价值观,对Annie一辈子没出过大山的乡亲而言,性别是首要资本,女孩子只配生娃做饭,靠自己在大城市开公司跑海外一定有不可告人的秘密;而云儿病友一家,读书工作两不利,充斥着无力向上攀登的绝望,他们更愿意把自己的失败归结为社会不公,而随便一个公职人员,就是他们抱怨和寻求道德优越感的良好道具。

难道要让他们接受一出生就让自己扬眉吐气的儿子出了这座山就什么都不是,边打麻将边喝斥孩子怎么又不及格完全是家长中的Loser?这太残酷了,还不如用道听途说的话,一点点加固偏见,使它成为盔甲,掩护自己的孱弱。

4、

《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学篇》对偏见的定义为:根据一定表象或虚假的信息相互做出判断,从而出现判断失误或判断本身与判断对象的真实情况不相符合现象。

一个人接收到的信息难免失真,偏见的产生也在所难免,可是偏见者和清醒者的区别在于遇到与原有观念不符的事物时的态度。

清醒的人会想:咦,这和我原先认为的不一样,为什么呢?是这件事情背后有特殊的原因,还是我对事情的认知不全面?然后他会探索、会思考。一层层抽丝剥茧之后,或许更深刻地认识了事情的真相,或许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我原来认为的是错的啊!

于是他修正了原有的观念,使自己的思想体系更灵活、更辩证、更具有逻辑性,这种人也进步最快。

而偏见者不一样,他们也想解决现实和固有观念之间的矛盾,他们甚至也找到了有可能了解事情真相的人寻找答案,但是很可惜,他们在提出问题的时候,就已经预设了答案,并且引导着对方给出他们想要的答案,如果不成功,就断定对方在撒谎。

于是他们加深了偏见,使自己的思想体系更僵硬、更固执、更无法做出合理的判断,这种人终将陷入自己挖的坑中。

人们要的往往不是真相,而是他想要的真相。

5、

《奇葩说》中,蔡康永对成长给出了如下定义:

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有一条鸿沟,跨不过去是挫折,跨过去了就是成长。

这条鸿沟,很大一部分就是思想层面的落差,它区分了一个人能否从主观到客观、从幼稚到成熟、从狭隘到广阔,更区分了一个人能否突破旧的自己,在新天地中塑造美好。

偏见者的世界,常常是一片失去了希望的土地,他们不相信井底之外还有更好的世界,即使有,也早已被利益既得者蚕食瓜分,而善良本分如他,不可能分得一杯羹。他们的归因方式指向外部,用环境为借口避免指向自己的拷问。

清醒者的世界,机遇与挑战并存,他们相信公平和正义,也相信自己有能力抓住上升的机会,愿意不断修正自己,用开放的心态面对世界。他们的归因方式指向内部,以环境为契机求得自身的发展。

浪费时间精力与前者争论是没有意义的,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也永远无法说服一个心怀偏见的人。唯一的办法,就是学习Annie的样子,成长到他们无法企及的阶层,丢掉土掉渣的名字,丢掉失败者的思维习惯,远离那些逃不开斗不过的人,脱离狭隘和闭塞,实现尊严和梦想。

所以,在提问之前,先问问自己,我们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正如同曼德拉所言:

不要习惯了黑暗就为黑暗辩护;不要为自己的苟且而得意;不要嘲讽那些比自己更勇敢热情的人们。我们可以卑微如尘土,不可扭曲如蛆虫。


你所谓的刨根问底,不过是在加深偏见_第2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所谓的刨根问底,不过是在加深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