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审第四天 又一次集体无意识

百度词条: 所谓集体无意识,简单地说,就是一种代代相传的无数同类经验在某一种族全体成员心理上的沉淀物,而之所以能代代相传,正因为有着相应的社会结构作为这种集体无意识的支柱。

在讨论这一次典型的集体无意识前,先看一下媒体与网民的部分动态:

庭审第二天晚八点,因报道江歌案受众陡增的自媒体----《局面》突然失声。《局面》的粉丝在屏幕前点了两个小时刷新,直播评论区留下约6000层询问留言。粉丝从起初的嬉皮笑脸变成肃穆担忧,终于在深夜王志安发出一条晚安后,粉丝散去。这两个多小时里,《局面》蓝V与王志安其实一直在线,因有人私信留言后发现有“已读“标志。

当日休庭时,凤凰李淼报道庭内疑似有江父出现。并指明一位中国男性媒体人在庭内试图接近“江父”而被法官点名。《局面》粉丝第一个想到了王志安。

次日,即庭审第三天,《局面》和王志安继续失声,对他们的消失网友众说纷纭,大家转投凤凰李淼获取最新消息。李与王有很大不同,除了一个大型媒体一个自媒体,李与王更中立,虽然“疑似江父”、刘鑫穿戴、陈某神情等这些引发热议的报道都来自李,但是大家很难指出李有带动舆论风向的主观言论

在此期间,凤凰李淼与《局面》都因关注度突破两百万而发表了不同程度的“谦虚”

庭审第四日,消失两天的王志安突然现身微博抖了几个小机灵,当日却终究没有再报道此案,并意指是微博禁止了他。随后流量被王志安@的微博:何润锋,吸引去半数,瓜分了凤凰李淼因此事件聚集的流量。而何比李更加详尽的庭内短讯也很好的绑定了流量。

此间,在《局面》直播镜头中出现的《亚洲周刊》毛峰发表了数条对于此案的看法,依然主张适度关注、理性回归、相信法制。而《侨报》的蒋丰发表了:刘鑫和男孩交往两个月就拍裸照不太妥当,随后继续日常工作。有趣的是,毛老微博依然门可罗雀蒋老的微博则有人质问他为什么不继续关注此案,为什么闲情逸致

更有网友在凤凰留言:“今天一下手术台就问家人案件进展”。可以说使出了追剧的劲儿。

除此之外,由此案新增出二十条左右网络新词。还出现了许多跳梁小丑,本文不提。

做为一名看客的心理历程:

最开始,江歌家庭背景、江歌与刘鑫之间不对等的友情关系、以及中国道德伦理所不齿的背信弃义、忘恩负义等等,夯实了围观群众的基础心理认同

庭审第一天消息不断从法庭内流出,中国人似乎是第一次停止了对日本的集体谩骂。每个人都感受到了日本司法系统的公信力。观摩一个发达国家是怎样庭审的,成为新的焦点。

随着王志安被禁,公祭日大佬发表两国和平外交的讲话后,网民喊打喊杀的评论也在下降。刘陈二人庭内轮番撒谎的报道让人倍感疲惫,只想快点看到判决结果。关注重点也变为此案为何引发热议,每种人都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直到今晚,毛峰评论“国情差异、法律差异,导致国民在对待陈、刘等问题上认识的差异”。对于刘、陈二人我依然做不到毛老所说的理性回归。但是,突然意识到这又是一次集体无意识事件。或许我们真的被别人带了“节奏”。

很明显,最近几起爆炸性新闻,三色幼儿园、江歌案,都是典型的集体无意识。群众很快被一种共同的心理沉淀(生命敬意、道德伦理)引起共鸣,由于既有社会结构(司法机构公信力弱、官民信任度低)做为心理支柱,发生了对于这些事件的大肆关注、集体焦虑、集体愤怒

集体无意识引发的恶性事件没办法怪罪某一个人,因为做为支柱的社会结构和长久的心理沉淀才是导致无意识事件最终爆发的根源。这些根源在江歌事件中被清楚的对比和暴露出来。这次我们一起辱骂了凶手,却没有办法骂一句“小日本”,因为“小日本”拥有我们这个民族迫切需要的那种“支柱”

你可能感兴趣的:(庭审第四天 又一次集体无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