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着好奇之心,体验今日头条

笔者自身,曾多次卸载今日头条。曾经是ZAKER的忠实粉丝。后来ZAKER做了资讯、热点后,从一个我关注的科技互联网化资讯的APP转化为了一个社会新闻APP。后来我对ZAKER原互联网方面的关注,我转向了微信公众号+脉脉为我推荐的行业头条。
而社会新闻,变成了用网易新闻、今日头条。但都没有特别吸引我的。因为推送的社会新闻,都是偏向低下,画面丑陋的。(可能个性化推荐,把我最开始看的新闻引导,一直引向这方面了。。。。)
后来一个朋友叫我在“今日头条”关注他,所以知道了“今日头条”也有个人创作内容产生的方式。一直说抽空分析下“今日头条”,现在来细细体验。简单说下自己的一些体验总结。

怀着好奇之心,体验今日头条_第1张图片

“今日头条”是什么?

今日头条的Slogan:你关心的,才是头条!
我喜欢先看一个产品的slogan,再来细看一个产品。因为一个产品的Slogan往往帮你概括了产品的目标用户、产品的定位。
你:概括了大众用户,面对了所有的看新闻的用户群体。
你关心的,才是头条:用户关心的,用户要看的才是头条。道出“今日头条”是一款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个性化推荐引擎产品,它为用户推荐有价值的、个性化的信息,提供连接人与信息的新型服务。

市场:

用户量:“今日头条”于2012年8月上线,截至2016年9月底,“今日头条”累计激活用户数已达5.8亿,日活跃用户超过6300万。日均阅读量超过了18亿,用户平均使用时长更是高达76分钟。 76分钟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我给大家一组数据作为参考。在2016年的Q2友盟数据显示,新闻资讯类的用户平均使用时长是大概在26.6分钟,视频播放类的用户使用时长是40分钟,这两个数据相加之和都不如头条这一款App的使用时长高。


怀着好奇之心,体验今日头条_第2张图片

核心技术优势:

"今日头条"更适合被称为兴趣媒体,因其有着一项强大的技术武器——推荐引擎。
“今日头条”就是一款基于数据挖掘的推荐引擎产品,也是国内唯一使用推荐引擎做出独立产品的公司。它没有采编人员,不生产内容,没有立场和价值观,运转核心是一套由代码搭建而成的算法。“今日头条”搭建的算法模型会记录用户在今日头条上的每一次行为,基于此计算出用户的喜好,推送他最有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这篇文章,你只看了10%就退出了,这篇文章你看到了90%,下一篇文章你看完了,并且还主动点开了评论,这些信息都会被头条收集起来,它细致到你刷到哪里,刷了几屏,在每一屏里停留的时间等所有的行为,都会被头条记录。
 如果推荐十条同类内容,用户点击五条,机器就会认为你非常喜欢这类的内容。如果下次再推给你十条,你只点击了三条,那么机器下一次只会给你推送五条,这是一个实时动态调整的过程。头条还会根据用户的反馈,以实现更精准的内容推送。


怀着好奇之心,体验今日头条_第3张图片

冷启动:如何圈第一批种子用户

所有的推荐引擎都会面临一个问题,就是产品的冷启动。产品前期是没有数据积累的,头条是如何进行产品的冷启动呢?在头条CEO张一鸣确定了要做个性化推荐的产品方向后,他需要进行MVP,开始投入市场去实验产品定位是否成功。
  头条先拿图片试水,第一款产品叫搞笑囧图。在这款App积累了一定用户之后,在2012年的5月份,先推出了一个实验性的产品,叫内涵段子,尝试了图片到短文字的一变。这款App跟今日头条现在的技术架构已经一模一样了,只是推送的内容不同。
在这款产品收到不错的反响后,张一鸣在8月份推出今日头条,内涵段子也相应成为了其中的一个搜索分类,冷启动时候的数据也是通过内涵段子的粉丝倒流进去的。大家可以看到,现在的界面也是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今日头条是一个新闻客户端还是一个平台?

这个问题,我想针对不同的用户,“今日头条”充当不同的角色。
针对阅读新闻的用户来说,这只是一个新闻客户端。但对于内容创作者而言,他是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你可以出售你的内容。
“今日头条”推出了开放的内容创作与分发平台--“头条号”,是针对媒体、国家机构、企业以及自媒体推出的专业信息发布平台,致力于帮助内容生产者在移动互联网上高效率地获得更多的曝光和关注。截至2016年9月底,“头条号”平台的账号数量已超过30万个。

产品优势:

用户量大,对比自媒体人员而言。在今日头条耕耘得到的收益远远快于“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的用户是共享给自媒体人员的,是帮你做推荐,放在不同的地方展示的。而微信公众号,只能靠自己拉量。

产品劣势:

内容质量把控不足
正是因为“今日头条”作为平台,自身不创作内容。考的是个人、自媒体企业等来产生内容。只专注于推荐算法技术上,所以导致一个明显的问题。内容质量的高低?
同时也影响了“今日头条”的用户群体:较低水平的大众用户。
今日头条没有此精力,则可以通过海量用户的力量。加入“评分”“举报”机制。
但计算规则,此两项需占较低比重。


怀着好奇之心,体验今日头条_第4张图片

盈利模式:

(1) 广告投放
广告是传媒产品的核心业务,也是新闻类APP最核心的盈利业务,目前主要以硬性品牌广告为主,如开屏广告、旗帜广告、新闻头图、新闻末广告、应用推荐广告等。此外,嵌入式软性广告也得到了运用。 今日头条目前的营收便是来自于开屏收入以及信息流广告。
(2) 收费订阅
具体分为两类:一类是付费下载,另一类是平台应用利润分成。
(3) 提供渠道获得利润分成
通过新闻APP的订阅页面,媒体和客户端进行合作,在用户下载好APP之前就将栏目预装在订阅栏里;或者用户在频道下选择订阅栏目时,APP可以以类似于出租摊位的方式,将靠前的位置租给需要的合作方,帮其进行导流。这时新闻客户端就像一个分销商,提供摊位,获得一定的利润分成。
(4) 电子商务和O2O业务
今日头条创建了商城,同时也为多个城市设立了本地频道,同步提供美食、旅游、促销等信息,用户可直接在APP完成查询、预定及购买行为。根据交易量及交易金额由商家向平台支付一定的费用。


怀着好奇之心,体验今日头条_第5张图片

如果我是产品经理,我该如何设计这个产品?

(1) 针对“今日头条”用户偏向低水平的用户群体,我会推出:新闻联播类的节目,引入弹幕评论视频。
(2) 针对生成内容的用户而言,我会推出:与其他平台联合发布的功能(例如微信)
(3) 针对内容质量把控不足的问题,今日头条没有此精力,则可以通过海量用户的力量。加入“评分”“举报”机制。但计算规则,此两项需占较低比重。

你可能感兴趣的:(怀着好奇之心,体验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