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夫冈·恩斯特·泡利出生在1900年,量子论诞生的年份。他的父亲沃尔夫冈·约瑟夫·泡利是一位化学家,在维也纳大学任教;他的教父又是一位物理学家兼哲学家。
20世纪初堪称量子力学的黄金年代,大师云集,泡利就是其中一位。泡利提出的不相容原理为探索物质结构指明了新的方向,也为人们理解元素周期表所提供了依据。
今天是泡利逝世60周年,这里整理了几个泡利生前的小故事,来缅怀这位对物理学作出重大贡献的物理学家。
泡利还是个有名的“毒舌段子手”。荷兰理学家艾伦菲斯特曾给他取过个外号“上帝之鞭”。
在慕尼黑大学上学的时候,泡利去听了一次爱因斯坦的讲座,在爱因斯坦回答了在场的一个提问之后,泡利总结道:“爱因斯坦所说的也并不是那么愚蠢嘛”。后来每次爱因斯坦上台之前都会偷偷扫一眼座位,看看那位嘴上不饶人的泡利是否在场,好提前做好心理准备。
物理学家保罗·埃伦费斯特曾带有讽刺意味地对泡利说:“嘿泡利,相比你这个人,我更喜欢你《数学百科全书》那篇相对论的注释文章”。谁知泡利毫不客气地回他:“那很奇怪了,因为要问我对你的看法的话,情况刚好相反昵”。
一个学生曾拿着自己写的论文去找泡利,向他询问修改意见,结果泡利直接把论文还给他说:“这不对,这连错误都算不上”。
只有极少数人能够逃脱泡利毫不留情的评价。泡利一生对爱因斯坦、玻尔和索末菲极其敬重,奥地利物理学家韦斯科夫回忆,当泡利和导师索末菲会面的时候,看到这样一个规规矩矩、富有礼貌、恭恭敬敬的泡利是一件很爽的事情。
泡利不相容原理揭示了在原子中不可能有四个量子数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子。我给学生讲这个内容时为了让学生好理解,我用班级来对比主量子数,用学生座位所处的组对比轨道量子数,用座位在组的左边还是右边来对比轨道磁量子数,座位来对比自旋方向量子数。就像在一个教室里,一个座位只能做一个人,在原子里也是不可能有四个量子数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子。这个比方当然是粗燥的,也只能这么解释了。最终目的是让学生理解。
这里所列举的故事来自网络上发布的文章和《物理学史》教材,这里没有注明作者姓名。发布文章只是为了让更多的朋友了解物理学家泡利的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