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 一个商业城市状元秀

杭州, 一个商业城市状元秀_第1张图片
 

  国际城市规划大师彼得·豪尔爵士认为,在他走过的中国城市中,杭州是惟一在城里就可以欣赏风景的城市。今年将杭州送上“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榜单头把交椅的《福布斯》给这个城市的评价是,“杭州的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它被马可·波罗称为‘世界最美丽华贵之城’。旅游、纺织、医药和食品是其传统产业,在8个大指标中,杭州有6个位居所有入围城市的前20名。”  

  “这里的机会越来越多”,不到40岁的南存辉用了差不多10年的功夫从一个补鞋匠做到了亿万富翁。现在他频繁来往于温州和杭州两地,从一桩生意到另一桩生意。他说,他愿意来到这个城市,他相信更多的私人资本能像他一样,在这个提供无限可能机会的城市里享受成功带来的乐趣。更出名的是1945年出生的萧山人鲁冠球,他在1969年时已是第二次创业,1990年4月,美国《时代》周刊以《中国农民的希望》为题,发表了对他的专访,1991年这个中国农民和富人成为《新闻周刊》封面人物——让杭州再一次进入世界视角的不是西湖,而是这个富甲一方的有钱人。

  “沿袭《福布斯》对私营资本的长期关注,这个榜单的评判标准倾向于适宜民营企业创业的城市。”榜单制作者陈岚解释杭州拔得头筹更通俗的理由是,“让有钱人喜欢”。这种“喜爱”既指投资,也指消费。不断高企的房价则是这次状元秀的另一个生动注脚。

  这是一个被私人资本改变的社会。尽管浙江省政府经济建设咨询委员会委员史晋川博士否认杭州本土文化的功利性,“杭州本身并没有深厚的区域商业传统,它本质上是散漫的、生活的”。但他也承认,这样一种城市文化却是以不排斥功利性、冒险精神和交易气息为前提,“鲁冠球、南存辉们涌入杭州后改变了这个城市的传统形态”。杭州市体改委官员王昌富所采集的数据表明,集中在制造业与商业餐饮业的杭州私人资本对全市GDP的贡献率已经超过50%,除了多数100万元以下的小企业,总产值或销售额在1亿元甚至10亿元之上私营企业也占有不小比重,它们吸纳社会劳动力占全部企业法人吸纳劳动力的37%。

  地方政府的意志同样成为左右前景的一个决定性力量。2002年,杭州政府在全国率先成为地方土地一级市场的大垄断者,土地储备制度强势的行政介入打破了杭州房地产市场既得利益者的土地"垄断"。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张旭昆认为,土地储备制度产生了一种财富转移,它增加了地方的财政收入,实质上,它是中央和地方政府将原来的中间商——地方房产商——口袋中的钱转移到了自己口袋。史晋川说,“虽然这种政府主导的力量备受争议,但杭州基础建设、‘西湖西进’运动上百亿的资金需求却一下子有了来源”。

  一些富裕的企业家,一个富裕的地方政府。在旺盛资本的簇拥中,这个古老城市的官员和市民正筹划恢复当年“最美丽华贵之城”的辉煌——不仅仅曾经作为工商业中心之一的“东南第一州”,他们还试图建设一个雄厚的资本之都。“没有人敢小视他们的梦想,尽管这个梦想从无到有的历史不过短短几年。”王昌富说,资本提升了这个城市的活力和自信心,“而另一面,‘越来越贵的杭州’也成为中国社会转型期的一个城市标本。”

  记者◎朱文轶

杭州, 一个商业城市状元秀_第2张图片

  制造“大杭州”的野心

  杭州的出租车在钱塘江大桥江北一侧停下不愿再走。“跑夜路去萧山,回来就得空趟。”司机解释说。桥下还有萧山当地的出租车,他们花钱买了通行证,走规定路线才得以进入杭州市区。在2001年3月,县级市萧山成为杭州市的一个区,2002年,又成为浙江省第一个财政收入突破30亿元的县(市、区),2003年,萧山区人均GDP已经超过了杭州的3930美元和上海的4000美元,达到4280美元,它的GDP增长率甚至超过了上海浦东。

  浙江省最富有的两个县级市萧山和余杭并入杭州,最直接的影响,杭州市工商业联合会会长鲍世甲说,“杭州的面积从原来的600多平方公里变成3068平方公里,地域上超过了苏州。”“超过苏州”的确是这次行政区划调整更真实的动机。鲍世甲说,比如说,因为两强县的并入,原来和杭州一直咬得很紧的宁波,要想在GDP上追上来,是很困难了,“苏州2003年2080亿元的GDP有67%是由昆山、张家港、吴江、常熟、太仓5个县级市创造的,中国特有的市管县体制带来了中国特有的统计方法,也制造了一个强大的苏州概念。”

  “‘大杭州’概念的提出同样是为资本开道。”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党政办公室副主任汪仁涵说,像苏州的下辖县市昆山、张家港,在足够强大后都难免产生一定程度离心倾向,萧山也不例外。1990年,浙江省建设外商台商投资区,钱塘江北的为杭州部分,江南为萧山部分。汪仁涵介绍说直至1995年,江南的实力强于江北,但自1993年江北江南分别被批准为国家级开发区以后,实力对比呈现逆转,目前利税萧山要差杭州1/3。萧山官员归结为萧山缺乏“上游优势”,虽同为国家级,但当资本选择进入杭州时,行政级别的优势为杭州在钱塘江上建立起了一道屏障,“大项目抢不到”成了萧山官员的苦恼。在浙江省外经贸厅当年关于该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统计中,杭州有96个大项目(指新批投资总额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而萧山则榜上无名。“纳入杭州后可以捋顺原先引资中以邻为壑的行政体制矛盾,形成更合理的产业链,共同分享资本。”

  在浙江省政府经济建设咨询委员会委员史晋川博士看来,对于企图打造一个雄厚资本之都的杭州,这种规划有更深远的考虑,“长远看,萧山、余杭的民营资本已经充分发育,如果这种民营资本的工业化水平仍然在县域经济的框架里做下去,不过是一种低水平的平面扩张。杭州今后肯定会将更多的强县纳入辖内,通过城市化的周边推进来提升‘大杭州’的工业化水平。同时,也尽可能地让民企与外资嫁接,用外资带动民企的‘二次创业’。”史晋川认为这是杭州的“新一轮城市化进程”。

  史晋川说,杭州的北边有海宁长兴,南边是绍兴,西边有富阳。这些县城的现代化程度甚至超过了许多省会城市。随着杭州未来的一小时公路圈计划,这些县城完全可能发展成为杭州的卫星城。事实上,杭州的环城公路已经深入海宁十公里之远。

  天堂里的资本诱惑

  某种意义上,杭州在很长时间内被低估了。杭州市现有的官方统计公布的经济总量仅次于广州而位居省会城市第二。根据官方数字,上半年,国内GDP增幅7.9%,浙江比全国平均数高出3个百分点。“事实上,浙江的GDP这些年一直是个谜。”地方经济学者鲁宁说,一个地方的GDP增幅,以用电量指标判断GDP的增幅最能说明问题。电是垄断供应的(结算体系独立于地方),用多少电,付多少费,中间没有偷骗。上半年,浙江工业用电增幅为18%,按国际惯例,用电每增0.7个单位,经济增幅可达1个单位。如此测算下来,浙江GDP中的制造业部分的增幅可达20%以上。因此,全省GDP的实际增幅肯定大于上报数字,“也就是说,浙江包括杭州市,年均GDP平均低估了30%。GDP一旦被低估,财政收入当然也会被跟着低估。政府少收了本可据实缴收的收入,其实质就是藏富于民。”“有充盈的民间资本,杭州就是内外生香”。

  “阿里巴巴”的马云在杭州的名气和他在电子商务领域的名气一样大。这位大学教师出身的CEO长着一副学生模样的创业者表情。即便在接受采访的时候,他手中也不停地摆弄着一根长烟杆。他充满激情,甚至不需要你的提问,就能独自展开话题。阿里巴巴已经是全球首屈一指的B2B网站,每位希望在网站上列名的中国供货商需要一年为此支付6万元。而据马云自称今年前三个季度的利润就超过1亿多。让他骄傲的是,沃尔玛在中国开采购洽谈会,首先请阿里巴巴帮他们找供应商。

延伸阅读:杭州成为最贵天堂   城市患上了奢侈病

  在回答为什么选择在杭州而非北京或者上海创业的时候,马云说:“做B2B一定要靠近资源,靠近客户,而这里正是中国中小企业最活跃和最强大的地区。”他对一些数字相当熟稔,“从2001年起,外地来杭州投资创业的企业总数上万家,在这批企业里,90%以上是民企。”在他的阿里巴巴网站,超过10%的注册用户是浙商。

  民间资本的信用记录也值得称道——杭州是全国惟一一个拥有15家银行的省会城市。“每一个到这儿来的银行都赚钱,不良资产只有4%。”上海浦发银行杭州分行风险管理部副总刘红对记者说,“‘来一家赚一家’确实成为杭州的金融现象,浦发作为一家民营资本参与的股份银行,在杭州设国内首家分行10年,和我们发生信贷的绝大多数是民企。”

  2001年杭州人均GDP首次达到目前世界中等发达国家人均GDP的低线。“这是一个信号,3000美元是社会信用成长和恢复的阶段。”将自己比做“杭州招商办主任”的马云把身子舒服地仰靠在大皮椅上说,阿里巴巴随即推出“诚信通”产品,两年之内,发展出3万会员。“去年底,杭州市政府公布了杭州首批信用企业报告,这是全国第一份由市政府主导的企业信用评级报告,而这种以信用评级来解决中小企业信贷难问题的方式,在全国也属首创。”

  去年底世界银行公布了一份长达87页的《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城市竞争力:中国23个城市排名》全英文报告。衡量指标包括基础设施、市场的进出障碍、政府效能及廉洁程度、民营化、外资参与程度、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税收负担和金融环境等等。杭州以A+的综合评级和91分的总成绩名列榜首——世界银行负责人称,这个天堂正变成资本眼中的“投资天堂”。在杭州落户的外资企业有GE、摩托罗拉、西门子、松下等,这些企业大多在当地采购生产,然后自己销售,杭州市外经贸局的调查显示,跨国公司在杭州投资的项目效益很不错:80%以上盈利,剩下的20%大多是新建不久的。

  在那次世界银行的调查中,政府效能与廉洁程度也成为报告的一项主要内容,不过报告采用的是计算企业与政府打交道的开销(即所谓的“非正式支出”)占企业收入的比例。在这项成绩上,杭州的表现是23个城市中最佳的。工商业联合会会长鲍世甲说,杭州政府学会怎么和企业打交道是在1997年后,当时,杭州对当地四家家电企业实施“强强联合”,成立了杭州家电集团。原有的品牌全部消失,统一更名为“金松”。三年之后,集团以解体告终。名噪一时的“东宝”空调最后不得不与伊莱克斯签订城下之盟。“杭州市政府从此不再主动干预企业改制。目前,杭州非国有企业在数量上超过了全市企业的90%,个体私营和股份制工业企业总产值占全市全部工业总产值比重近80%。”鲍世甲认为,弱政府、强资本的模式是杭州对资本的诱惑力之一。

  当初投资阿里巴巴的著名风险投资家孙正义对此持百分之一百的赞同。很喜欢来杭州的他告诉前任市长茅临生,这里是他的“福地”,因为软银在中国最成功的两项风险投资都在这里:一个是UT斯达康,一个是阿里巴巴。当然,茅临生和他的继任们也很喜欢这样的企业——2003年UT斯达康光纳税就有十几亿。

延伸阅读:杭州,富人的游乐场?   杭州美女地图   杭州流行都市欲望酒吧

  两个同唱主角的城市运营商

  史晋川说,杭州可能算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在城市基建中不太为资金犯难的地方政府之一。这得益于政府和民间资本之间一种新的利益纽带。

  这一段时间,杭州宋城集团董事长黄巧灵常说的话就是“我在工地”——他投资的休闲博览园足有2000亩,在杭州这座寸土寸金的城市,没有人能够计算出其含金量究竟有多少。

  杭州市体改委官员王昌富告诉记者,2001年,杭州市获得了2006杭州世界休闲博览会举办权,随后指定宋城开发萧山区湘湖地块,用于建设可容纳2.5万人的演艺广场和大型绿化广场,以及宾馆、影院、公交车站等,构成社区“城市中心”。截止到目前,宋城作为“独家”承办方已接受市财政划拨的160万美元前期费用。据说,杭州市政府将为此项目配套100多亿。

  该集团负责人向记者表示:“本来这(博览园)都是要政府投资,但政府不给一分钱,只给政策,给非常便宜的土地。这里的地价也是我们带动起来的,当初是5000块钱一亩,现在变成100多万一亩了。宋城先买冷僻生地,通过一个项目把地带旺,生地变熟地,再变热地,有利于加快城市化进程。"宋城集团更大的手笔据说是在杭州湾跨海大桥118亿元的投资中独占17.3%的股份,他介绍,118亿中,除了70亿元银行贷款,其他资本金里,民营资本比重达51%,而宋城集团占了大头。

  “‘借资兴市’既盘活了一些闲置民间资本,也拓宽了投资渠道,让民间资本成为城市运营的第二主角,实现公用事业规模经济。”杭州休博会执行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郭初民说,这种以市场机制为主体、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模式在中国尚属首次,也让杭州变得更有吸引力。

  土地储备制度的实质同样是这种新利益纽带上的另一个环节。从杭州市土地储备中心公开的资料看,至今年初,其收购土地的平均资金大概是每亩57万元,加上土地运作成本,也不会超过每亩100万元。但这些收购进来的土地,经规划加工后,就迅速增值,每亩“卖出”时可以达到数百万元。据统计,从1997年8月份以来,杭州市土地储备中心共收购土地约1万亩,向市场供应土地约4000亩,已经收回的土地收购资金为50多亿。该中心向市政府上交的财政资金一半以上来自土地收益。通过土地收购储备制度,该中心上交杭州市财政的资金,每年以56%的比例递增,从1997年的几个亿,上升到去年的40多亿。上交的比例是出让价的55%,其余的45%为土地的运作成本。

  当初一手筹备土地储备中心的杭州市国土资源局局长朱寅传也不讳言这种财富的转移。过去土地也可以增值,但都落到了用地单位、开发商手里了,政府拿不到多少钱。实行土地收购储备以后,政府拿到了土地的收购权和批发权,土地的收益自然由政府控制了,政府就可以从民间资本中转移一部分收益用于城市运营和建设。

  记者到杭州的时候,西湖新湖滨景区的建设早已完成,同时西湖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山水改造“西湖西进”仍在进行,这个需要有足够的文心财胆做支持的系列工程,包括西湖南线改造和东岸的新湖滨景区建设、西湖湖底隧道铺设以及引钱塘江水实施西湖水体置换工程在内的湖西综合保护工程。西湖风景名胜管理委员会的陈炜说,拆迁原西湖滨10家省、市、区单位,91户住户,花了5个多亿,换回6万平方米的绿地——而新湖滨景区的整体投资也不过7个多亿。“南山路改造”中大量的临湖民居与单位迁移、拆除,政府同样为此支付了巨额成本,他透露说,南线工程的建设资金其实也就9000万元,但拆迁费用却高达建设资金的1.5倍。“这个系列工程预计最后耗资会突破30亿人民币。”史晋川承认,没有土地收益,对市财政来说,这几乎无法想象。

  “而高昂地价提高的商品房成本,最终转嫁到消费者头上,使这个城市变得越来越昂贵。”史晋川说,这也许是打造一个顶级商业城市的代价。

  杭州湾的未来

  但土地资源的稀缺不是政府强力打压就能解决的,何况这也未必符合市场游戏规则。“如果公司不想办法,我们外地员工的收入根本买不起房子。”杭州中化网的总经理孙德良承认这个问题让他头痛。居住用地尚且如此,企业用地就更不用说了,以至于,不光政府寄希望于杭州拼命扩大城市半径的战略。杭州的下一个目标是建立750平方公里的环杭州湾产业带。杭州市经济规划院的陆志平和杭州市经济信息中心的倪沪平在他们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以杭州所在纬度的分界,南北部作用力对比大致为1∶2.3,如果算上海宁和桐乡(由于海宁和桐乡在三角洲城市群中的重要地位应该考虑)则为1∶3.7。以杭州所在的经度为分界,东西部作用力对比为1∶72,算上海宁与桐乡则更大。

  他们同时指出,经过测算杭州市的城市潜力南北比为1∶3.7,东西比为1∶72,所以认为经济影响区第一步应该是向上海方向发展;第二步是向宁绍平原拓展;然后第三步才是西进。两名研究者的说法和时下杭州所期待城市中心移位进一步强化钱塘江和杭州湾作用思路正好吻合。在杭州湾成为长三角的最大热点的时候,杭州伴杭州湾地区(嘉兴、绍兴、宁波)的开发显得尤为重要,而在地缘上作为最先受到杭州经济辐射的湖州、嘉兴(同样受到上海经济的辐射)也应该被提到更准确的位置上来,虽然湖州、嘉兴在经济综合实力上略逊于宁波,但是在与杭州的城市间相互潜力方面,则又领先于宁波。"然而所有的城市合力依旧无法抵消上海对杭州的最终影响,这个建城历史几乎逊于杭州近千年的城市,注定将成为杭州的历史拐点。"陆志平接受采访时说,长三角市长峰会上,170亿元投资使苏州与杭州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可以说就是证明,上海市亦有90亿资本流向长三角各地,其中又主要集中流向苏杭两市。

  “你在浦东上班,傍晚住到杭州。这会成为现实”、“上海人多个西湖,杭州人多个外滩。”陆志平说,你会理解杭州的决策者为什么要如此强调杭州和上海的同城效应。


http://cul.sohu.com/20041010/n222387444.shtml

你可能感兴趣的:(SoftWare,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