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军南下,澶渊之盟

在我国北方辽河上游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一带,有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这就是契丹族。

辽军南下,澶渊之盟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随着时代的发展,契丹族人民不断地和南方汉族人民进行友好往来,相互交换生活礼物,并学习吸收汉族先进的生活方式,传播汉族文化,利用汉字偏旁,制造了契丹文字。

907年,该民族英雄耶律阿保机被推选为部落联盟首领,开创了契丹历史新纪元。

在阿保机的带领下,该联盟政治清明,面貌焕然一新,武装力量也不断壮大起来,先后以武力西征突厥、吐谷浑、党项、沙陀等部落,同时多次南下中原。921年,阿保机趁中原纷争混乱时期,率领大军冲入居庸关,攻陷了檀州(北京密云)、顺州(北京顺义)等10多个城市。

926年七月,耶律阿保机病逝在扶余府(吉林扶余市),次子耶律德光即位。938年,耶律德光夺得幽(天津蓟县)、云(山西大同)16州。947年,耶律德光改国号为辽,耶律德光即辽太宗,并采用“以汉制待汉人,以国制治契丹”的统制方针,促进了契丹本族的繁荣。

辽军南下,澶渊之盟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契丹自建立政权后,就不断南侵,与大宋边防军冲突频繁。宋太宗赵光义灭了北汉后,就想准备趁机收复幽、云16州,完成国家统一大业。于是,宋、辽之间不断发生战争。北宋经过两次讨伐辽国,因失败元气大伤。辽国也趁机大肆南侵北宋土地,非常的猖獗。

988年,北宋王朝在北方边境地区实行屯田制,开辟了大量水田,由近20000多名战士长期驻扎屯种,以便随时阻止辽军进攻。但是,这种消极的备战,无攻势的防御,对辽来说根本不起什么作用。

1004年,即宋真宗景德元年,辽圣宗统和二十二年,辽国太后萧绰(萧燕燕)和皇帝耶律隆绪亲自带领20万人马浩荡南下,杀往宋朝。他们直接绕道保州(河北保定)和定州(河北定县),杀到澶州(河南濮阳),并准备渡过黄河继续推进,一直逼近大宋京城汴京。

在这种猝不及防,辽军紧逼的危机情况下,宋都汴京城内人心惶惶。一时间朝廷上下乱作一团,不知该怎么办好。宰相王钦若是江南临江(江西新余,主和派代表)人,主张迁都金陵(南京),另一位宰相陈尧叟是阆州(四川)人,主张逃亡四川成都。这些民族的败类,只为自身利益打算,完全不顾国家的利益和安危,只有宰相天官寇准(总御百官),主张杀掉企图逃跑的人,积极抵抗辽军的进攻,并要求宋真宗必须亲自挂帅北伐,以此来鼓舞人心,誓死抗敌。指出皇帝一旦逃跑,人心必然溃散,敌人一定会趁机进攻,大宋江山后果不堪设想,只有在“敌骑迫近,四方危机”之际“只可进尺,不可退寸”,才能取得胜利。

宋真宗虽然害怕与辽军面对面的作战,但辽军已经逼近京城,没有退路,更不可能有逃跑的机会,只好听从宰相寇准的建议,战战兢兢地挂帅迎敌,封宰相王钦若为天雄军兼都部署,率军迎战。

辽军南下,澶渊之盟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皇帝挂帅亲征的消息很快地鼓舞了广大将士和百姓的士气,大家拼死作战,保卫家园,锐不可当,连连获胜,辽军屡屡败退。寇准率领北宋军民,沉重地打击了集结在澶州的辽军。辽军先锋萧挞凛(萧太后族兄弟)在察看地形时,被宋军发现,一箭当场射死。宋朝名将杨延昭(杨六郎)从广信(河北徐水东)拦截了辽军南下支援的部队,并上表皇上,要求宋军趁机歼灭深入中原内地的辽军,一举收复失地。他分析道:辽军孤军深入,又失后援,一路掠抢,获得大量财物都随身携带,负担极重。因此,辽军军队虽多,却人马疲乏,不堪一击。如果宋军趁胜北伐追击,即可以一举收归幽、云16州。面对这种大好的形势,软弱胆怯的宋真宗皇帝却不敢有一丝一毫奢望,只求打败辽军即可。

在北宋军民上下一心的反击下,辽军节节败退,后路又被杨家军截断,辽军士气十分低落,处于骑虎难下的局面。这时,一位愿为辽国效力,曾经的宋军降将王继忠(辽国待其优厚,改名为耶律显忠,又改名耶律宗信,封楚王),看到这个局势后,就劝谏辽国太后萧绰派人与宋军言和。萧太后借机行事,立马派人向宋真宗皇帝提出停战言和的要求。这宋真宗本来就无心抗辽,一见辽使前来议和,不听寇准等人意见和劝告,马上答应了辽使议和要求。

宋辽两方在澶州进行和谈。宋军就派曹利用前去辽营讲和。宋真宗告诉曹利用,只要辽军不要我宋朝的地盘,要多少钱都可以(反正我大宋有的是钱)。寇准看到劝谏没用,愤恨不己。他就把曹利用找到跟前,并厉声地告诉他,如果你敢答应辽国要求的银子超过30万,回来就杀了你。曹利用还算是个人物,少喜谈辩,慷慨有志,没有以出卖土地换和平方式进行议和。最后辽国同意尊宋真宗为兄,但要求宋朝哥哥每年送20万匹绢和10万两银子给弟弟。宋朝使者同意了这个要求。这次会盟史称为澶渊之盟(澶州又称澶渊)。

辽军南下,澶渊之盟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澶渊之盟充分暴露了宋朝统治阶级的昏庸和无能。从此,给深受压迫的北宋人民增加了一项沉重的负担,北宋人民更是处于苛捐杂税盘剥的水深火热之中。北宋人民在不堪忍受之际,奋起反抗,导致北宋末年,起义军此起彼伏。

你可能感兴趣的:(辽军南下,澶渊之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