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升級的Mac mini」是怎麼回事?

前幾天晚上看蘋果發表新產品,其中Mac mini基本款降價到499美金(台灣含稅價NT$15,900),雖然規格頗為普通,但已經比手機的價格還便宜;但第二天有報導指出今年這一系列的mini都不能自己更換或升級記憶體,讓原本有點興趣、喜歡「買基本款來自己升級」的我有些失望。

不過反過來以產品設計和行銷的觀念來思考,這也不失為一個大膽的嘗試;蘋果從2000年之後到現在,已經做過好幾次類似這樣「違背潮流」的創舉:[[MORE]]

  1. 第一代iMac捨棄當時流行的軟碟機,用USB全面取代序列埠和並列埠等介面。
  2. MacBook Air捨棄光碟機,改用1.8吋硬碟(後來再換成SSD),記憶體也不能升級。
  3. MacBook系列和iPhone捨棄電池替換機制。
  4. iPhone和iPad不採用外接記憶卡儲存機制。

其他還有很多小規模的這類創舉。到目前為止,這些作法到目前為止雖然引起過一些抱怨(例如iPhone不能換電池,就被競爭對手譏笑過),但對於產品的暢銷、以及擴大市場的霸業並沒有明顯的負面影響。

再換個角度看,可以換電池的設計因為「理所當然」,所以對於競爭對手來說也不是明顯的正面因素。

所以對於蘋果來說,這些創舉的風險雖然不低,但我相信他們的評估結果應該是「在可承受範圍之內」、而且「失敗率不高」。也就是說:

  • 如果贏了是大勝,在市場上一下就把對手甩開,而且短時間之內敢跟的人不多。
  • 造成的技術優勢(例如筆電不能換電池所節省的機構空間、簡化所減少的成本和製造良率問題、以及電池加大所延長的供電壽命)。
  • 對手認為的優點(例如電池可換)實際上並沒有造成額外的優勢。
  • 我相信蘋果應該對過去買這些產品的使用者行為做過統計和研究,歸納出會在產品壽命前自己升級記憶體、購買手機之後抱怨容量不夠、經常替換手機電池和記憶卡的用戶比例等等,才得出「即使這樣設計應該也能賣」的結論,所以照講輸的機率不會太大。

此外,由於iPad、iPhone、以及MacBook Air(包括他廠的類似設計產品)的普及,七八年來已經培養出一批觀念是「其實不能升級也是這樣用,到需要升級時產品也該換了」的用戶。

換言之,只要能用新一代手機的使用邏輯,來說服新一代的電腦用戶,就可以用來自低成本組件、低成本機構的低價位電腦,讓這其中不要求高性能表現的人士埋單。

雖然我自己弄電腦弄慣了,不算是這樣的用戶,但對於例如15至25歲之間購買力不強的非專業用戶、買給小孩寫功課的家長、需要基本規格伺服器的網管,或是主力機種並非Mac,但會用到簡單開發機或展示機的廠商,499美金(再說一次,比不能換電池的手機還便宜)都是個相當誘人的數字。

所以,如果您符合下列的條件:

  • Mac mini的規格符合您的需求
  • 希望價格要便宜
  • 用途基本上就是打字和上網
  • 電腦用兩三年就會考慮換
  • 從來沒有在電腦使用壽命中升級過記憶體
  • 目前已經是iPhone、iPad、MacBook Air的使用者(不是因為您是蘋果愛用者,而是因為您的心態已經「適應好」)

那麼,您可能就是Mac mini的目標用戶。

至於蘋果這個「近乎不可升級的桌上型電腦」產品策略會不會成功,我認為機率不低;究竟包含PC市場在內,現在買機器回來再自己升級的機率,就我的觀察已經比十幾二十年前要低得多,電腦的使用壽命也遠不如過去長。

從前買一部電腦起碼用個五年八年很正常,但現在兩三年是常態,一年就退休的也不罕見;除了組裝品質、以及手機作為消耗品的市場心態影響之外,作業系統功能近五年的快速進步,也是讓電腦壽命縮短的原因之一。

而作業系統近五年的進步,主要則是來自與行動運用的強迫整合,這又可以分為兩個層面:

  1. 電腦(尤其是筆電)也必須與WiFi、3G、LTE等環境建設整合;上網之後,瀏覽器和其他網路應用對硬體帶來許多過去所沒有的負擔。
  2. 電腦和手機、平板等行動裝備的整合;在iPhone誕生之前,電腦和手機光是通訊錄同步就非常困難,更別說是資料互通、個人網路熱點、回應式網頁設計等等。

在後者的整合之中,今天之前有些成功的例子、也有些失敗;個人認為Windows的Metro介面、或是先前Mac OS取自iOS行動系統的設計元素都並不成功。

而例如Mac OS X 10.10將iPhone來電轉接到iPad或電腦上的Handoff功能、或是在iOS和Mac電腦間接續工作的Continuity功能,往好處想是以資訊流作為核心,將手上所有的行動和桌上設備連結在一起,但往壞處想就是這些設計會更加快作業系統的汰舊換新、更加重電腦的負擔(尤其是對用不到這些功能的人而言),最後讓電腦不得不提早淘汰。

(我相信Windows陣營很快就會有類似設計出現,但問題是Windows和Android之間會由誰主導這樣的整合。)

以我自己而言,我不是常換電腦的人,目前手邊最新的電腦是2010年中出廠的Mac mini;前兩天查了一下,發現自己手邊沒有一部電腦可以用Handoff功能接電話。

至於Windows 8.1就更有趣了,手邊還不算太老的(Mac OS相容)PC硬體沒有一台能裝;最後是先裝Mac OS,然後在模擬器裡頭裝好Windows。

幸好如果只從「可安裝」的標準來看,新版Mac OS X 10.10還算蠻寬容的,手上所有的機器只有2006年份的17吋MacBook Pro沒辦法安裝,但有些像是Handoff這類的新功能當然就無緣了。

如果您是長久的電腦用戶,可以回想一下過去Mac或Windows系統的壽命週期有多長、近幾年的週期又有多長。至少在近期之內,像是Windows XP(我自己還在用)的長壽傳奇應該是不會再出現了。

我自己因為勤儉建軍、而且還有點技術能力的關係,所以對上述的問題並不太介意,但對於喜歡應用新技術、或是確實有需要的用戶來說,碰到這種狀況會不會覺得想換機、而且「新功能都可以用」的499美金Mac mini反而是更好的選擇?

回過頭來說,手機化的低價位、短壽命思維,以及近年作業系統進步的速度,可能都會對未來入門款電腦的設計產生決定性的影響。

我不敢說這樣的推測一定正確,但蘋果似乎願意投入這一代Mac mini當做賭注,測試一下來自「智慧手機世代」的市場反應。

如果這次的實驗成功,或許將來我們可以看到更「手機化設計」的桌上型電腦,以消耗品等級的設計和價位在市面上普及。

再往遠一點想,如果往後有一群桌上電腦用戶不再需要大硬碟、裝上大風扇的顯示卡、或是6個USB介面,使用行動版作業系統的低階(相對於現在的電腦)主機將會出現,成為另外一個主流分支。

事實上,我認為這個族群已經存在,而包括蘋果在內的少數廠商,也已經在最近的產品和技術中顯示實驗正在進行。

我目前不是這個世代的潛在用戶、您當然也可以不埋單,而蘋果的實驗也不無可能推出太早;但我想已經不能單純只用「好失望」來看待這個改變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不能升級的Mac mini」是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