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脑思维和对未来计算机的设想(3)

                                                                                                                                作者:张帅
        我们的大脑由1000亿个神经元组成,每个神经元本身的属性本没有智能,但只有当如此多的神经元同时以光的速度(脑电波)传递递质,用它们独有的语言(编码方式)传递信息,这个时候,大脑才拥有了智能!这是生物经过几十亿年的时光进化,灵长类生物才拥有的这种超越本能反应的智能。
        人类智能的基础是脑细胞神经元,但是神经元不经过后天的学习和训练,智能也无法成长。人类的智能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时间的感知,二是对自身成长的反思自省,三是对知识和技能的创新。
        而未来的计算机完全具备人工智能成长的条件,我指的人工智能不是指弱人工智能,而是能够完全通过图灵测试的强人工智能,甚至超人工智能。我认为,一旦计算机拥有了强人工智能,那么拥有超人工智能是非常容易的,但从弱人工智能跨越到强人工智能,是一道坎,我估算从现在起还需要50—70年的时光,也就是说,看到这篇文章的大多数人在有生之年是可以看到的!
         为什么说未来的计算机完全具备人工智能成长的条件?
        首先,互联网让计算机(在本文中计算机不单指电脑,还有平板、智能手机,总之所有智能终端在本文统称为计算机)像神经元一样可以交流信息,传递“递质”。当地球上互联起来的计算机也达到一定规模,每个计算机的计算力超越一定规模,信息交流的宽带超过一定规模,那么大规模的计算机组合起来就犹如神经元组合成的大脑,从量变发生质变,拥有人工智能。
         对于这个条件,我们拥有了IPV6,它允许互联的计算机数量能比地球上的沙子还多。同时,我们又在发展移动互联网,使得现实生活中,智能手机的数量飞速成长。我们的光纤在更新换代,传输带宽普遍达到Mps(每秒兆字节),未来甚至可以达到Gps(每秒吉字节)。
        这三个技术变革,都是孕育未来计算机人工智的基本条件 。
        其次,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让计算机人工智能在未来50年内,有突破弱人工智能到强人工智能瓶颈的资本。大数据不等于大量数据,大数据是在大量数据上,有一个质的提升,如果有一个成熟的知识学习算法,基于大数据来训练计算机集群。这个过程不亚于,人类在社会中学习知识的过程。
        现在到未来的计算机人工智能,最欠缺什么东西?
        我认为还欠缺一个成熟的训练计算机集群的算法。
        回想前面提到的人类智能的三个特质,时间感知、反思自省、知识创新。那么我们也需要一个算法能够训练计算机集群拥有这三个特质,也就是说计算机集群如果拥有这三个特质的时候,那么他可以通过反思自省、知识创新、感知时间提升自身的智能,这种通过自己提升自身智能的过程本身就是强人工智能的体现。
        那么这样的一个算法究竟是怎样的呢?
        需要一个类似于TPM的模块,能够记录计算机集群中的每台计算机每个部件时刻运行的各种状态和计算结果,并且让这些结果在计算机集群中统一进行比对碰撞,一种是同种问题的不同算法的比对碰撞,一种是不同问题的不同算法的移植。这些算法有上述模块记录,可以使同一台计算机存储的同一个问题不同时间段的计算过程、结果、状态,也可以是不同计算机存储的同一个不同时间的计算过程、结果和状态,甚至是不同计算机存储的不同时间的计算过程,结果和状态。
        人类的反思自省实质是对人类过去行为和思考的一个回顾和再评估的过程,通过对比来评估过去的行为和思想是否是最优的,再纠正未来遇到同样情况时的行为和思想,以试图达到更优的结果。
        就好像上述的模块就可以记录计算机历史的计算过程,同时让多个计算机运行同样程序的计算过程进行对比和碰撞,用计算结果最优的计算过程来纠正其他计算机的程序。
         人类的知识创新实质有两种,一是不按常规的子过程却组合生成了一个有更优结果的执行总过程,二是将其他场景的经验和总结“迁移”到本总过程中,却达到了更优的结果。
        就好像上述的模块记录的某个计算机历史的计算过程,将他的算法运用到另一个不一样的计算过程中,一种可能是计算可能彻底错误了,另一种可能是计算效率和时间更优,对于前一种,就尝试其他计算过程的“移植”,后一种,就可以“移植”到结果这种计算过程的算法中,创新了一种新的算法。
        当计算机人工智能实现的一天,我们回想50年前的现在,会发现,原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算法、图像语音识别、可信计算都是在为它的诞生做铺垫,是冥冥之中,还是上帝的安排?
        也许爱因斯坦想的是对的!
        当人们沉浸于科技带来的进步时,爱因斯坦却对人类的前途充满忧虑,科技不仅带来了福祉,也带来了灾难,因为我们的情商的还远未赶上智商,我们的道德还远未企及毁灭能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浅谈大脑思维和对未来计算机的设想(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