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第一章—人工智能会不会抢走你的饭碗

《微观经济学》第一章—人工智能会不会抢走你的饭碗_第1张图片


《微观经济学》第一章—人工智能会不会抢走你的饭碗_第2张图片
第一章总的框架


个人、人与人之间、人们组成的整体社会之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从个人角度来讲主要总结出来三个原理。

一是人们是如何进行取舍,其中就涉及到了一个放弃的关键点。例如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例如发展经济理论上就要污染环境,所以最终的选择是要提高人们的收入,还是要一个好环境,这个之间的度需要怎样来衡量。

这点引申到整个社会来看,可以有两个衡量标准,一个是效率,一个是公平,效率就是将蛋糕做大,公平就是将蛋糕如何分配。

当你要考虑政府颁布的一项政策的时候,你就要想这是兼顾效率,还是兼顾公平,还是两者兼而有之,两者有时候是一致的,有时候却是相悖的,具体情况具体考虑。

二是机会成本,就是你做一件事情,放弃做另一件事情的最大成本。当然这里不仅仅是表面上的金钱成本,可能还有其他隐性成本在里面。

三点就是边际考量。就是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之间的比较。这是基于人们对任何一种物品的支付意愿都基于增加一单位该物品所获得的边际收益。这个可以从生活中的各种实例中得到分析,暂不复述。


人与人之间

首先就是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这个理论是现代贸易学的基础,贸易是一个双赢的事情,生产能力再强的国家也不可能生产所有的产品,再弱的国家也有自己的比较优势产品。

其次一国的最终繁荣体现在它生产产品和服务的能力。

这主要是由生产率的不同造成的。什么叫做生产率?就是每一单位劳动所生产的服务和产品的差别。

再次是激励是整个微观经济学中比较重要的环节,讲的是人们对于激励所作出的各种反映。这种反映有表面的也有深层次的,也有直接和间接的。

例如前段时间的“保姆纵火案”引发的激励

直接:大家对保姆避之不及,纷纷解雇家里保姆。 菲佣再次被大家搬到桌面谈论。

间接:国家可能会出台保姆相关法律。  会请熟悉的人或者父母、或则夫妻双方来带孩子。 婚恋观:未婚男女可能会考虑对方父母的健康情况。


整体经济学:

通货膨胀与失业率,二者是一个此消彼长的关系。所以政府在做决策的时候要在两者之间进行一个短暂的取舍。

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因为市场有时候是失灵的:市场本身不能有效的分配资源。第二个是市场势力:个人或者公司不适当的影响市场价格的能力。


引申学习:

破窗谬论:

破窗谬论:那些无事生非的青少年用砖块打碎面包店的窗户。人们跑过来并惋惜道:“多可恶。”但你可能不知道,有人会提出“坏事变好事”的说法:现在的面包师将不得不花钱来修理窗户。这就会增加修理工的收入,而他又将把增加的收入用于支出,这又增加了其他卖者的收入,以此类推。

你知道这一点,支出链将扩大,并带来更高的收入和就业。如果打破的窗户足够大,就可能带来一轮经济繁荣!

大多数选民陷入了破窗谬论,但经济学专业的人就不会。他们会说:“嗨!等一等!”如果面包是没有把他的钱用于修窗户,他可能会把钱用于购买一套他一直攒钱想买的新衣服上。

那么,裁缝就会有可用于指出的新的收入,以此类推。破窗并没有引起新的净支出,而只是转移了支出。破窗并没有创造新的活动,而知识创造了不同的活动。人们看到这种发生了的活动,但他们没有看到本来会发生的活动。

关于工作岗位的破窗谬论,经济学上有一个观点是:“真正的进步来源于工作岗位的消灭”。

例如好多农民工进程务工,我们并没有因为粮食的减产而而死,而大批的农民工进城也并没有不会什么手艺而没有吃上饭饿死,相反各种第三产业蓬勃发展,为这个城市注入了勃勃生机。


《微观经济学》第一章—人工智能会不会抢走你的饭碗_第3张图片
人工智能

现在大家都有一个人工智能恐慌论,担心以后会失业,吃不上饭,按照这个理论是完全没有必要的,虽然会有收银员、银行柜员等职位消失,但是因为随着技术的发展,又会诞生出一批新的岗位,大家又会掌握这些新的技术,成为新的劳动者。

你可能感兴趣的:(《微观经济学》第一章—人工智能会不会抢走你的饭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