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改变中的日漫观点(中):回想起,当西方遇上东方

08年的老文章。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原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作者:Benjamin Ong Pang Kean

翻译:surveyorK

发表时间:July 16, 2008 01:12pm ET

地址:http://www.newsarama.com/comics/080716-MakeRoomForManga.html

日本有两家指标性的漫画出版社,小学馆和集英社,两者有共同的美国代理公司,Viz Media。

另一股日漫势力,讲谈社,在这个月初宣布将在美国设立分店。 而这讯息对超级英雄迷社群代表著什麽呢?

日本漫画和超级英雄将相互融会?

根据Marvel的manga guru,C.B. Cebulski的说法,他不认为讲谈社的登陆会对美国日漫市场造成什麽重大衝击。「是的,有他们在这边会很棒,我也欢迎他们加入这个市场,但我以为这些都是市场的常态。很多人看到他们来了,便开始苦思对策。两个确实会帮他们在消费者的心中产生印象的因素:他们与日本出版社拥有更紧密的脐带关系,因此可能会取得更快/同步的发行,这是我觉得他们很有能力达成的;另外,还有更低廉的价格,而这或许就比较难些。」

几年过后,美国漫画市场的两大龙头出版社,Marvel和DC,纳入日本创作者的同时,也出版他们自家超级英雄的日漫版本。

就让我们齐来一趟Marvel的日漫历史之旅,好吗?

对于初次接触的人而言,有平井和正改写故事、池上辽一绘製的Spider-Man: The Manga (或称Spider-Man J),这隻日本蜘蛛人打败了Electro、Lizard、Kangaroo和其他人。喔,对了,还有日本的J.Jonah Jameson,Joho报社的老板。Spider-Man J原本连载于1970年到1971年的月刊少年,也是获得Marvel超级英雄肖像授权后,製作属于他们自己的日本故事的两例之ㄧ。

那麽另一个授权给日本的Marvel角色是哪位?答案是绿巨人。早在1970年日本的Weekly Bokura Magazine中初次登场,Hulk: The Manga,可说是Incredible Hulk的重製版,由小池一夫操刀编辑,绘图部分则给Yoshihiro Morifuji负责。不像Spider-Man J还有一些英译本子(最近还曾在Spider-Man Family的某一页露面),Hulk: The Manga从来没有在美国翻译代理或重製过。

八零年代后期,我们看到动漫画大师大友克洋最广为人知的史诗杰作,阿基拉,于Marvel的Epic Comics之下重製成每期38页且全彩的漫画刊物,在美国从1988年一直出版到1995年为止。


[转载]改变中的日漫观点(中):回想起,当西方遇上东方_第1张图片

Marvel在1998年的时候,期望再一次打入日本市场,于是推出共十二集的X-Men: The Manga系列,作者群有Hiroshi Higuichi, Miyako Kojima, Koji Yasue等等。故事大纲则完全改编自福斯电视台在九零年代初期播送的X-Men动画影集内容。

Ben Dunn,首批受日漫风格影响的美国创作者之ㄧ,曾在Antarctic旗下编绘美国本土的日漫Ninja High School和其他系列,被Marvel拉拢来帮忙製作Marvel Mangaverse,这是一部日漫风格浓厚的新系列,作者群名单有X-Men的Cebulski和Jeff Matsuda,Punisher的Peter David和Lea Hernandez,Fantastic Four的Adam Warren和Keron Grant, Avengers Assemble!的UDON, Spider-Man的Kaare Andrews,还有Ghost Riders的Chuck Austen。Ben Dunn编绘第一期Marvel Mangaverse: New Dawn和最后一期Marvel Mangaverse: Eternity Twilight,同时还操刀一部Marvel Mangaverse的短篇系列。其他后续的类似企划包括了 Kaare Andrews和Skottie Young的Spider-Man: Legends of the Spider Clan短篇系列,J. Torres和Makoto Nakatsuka的X-Men: Ronin,Ryan Kinnaird受争议的X-Men: Phoenix – Legacy of Fire,还有Cebulski和Tommy Ohtsuka在2005年推出的New Mangaverse: Rings of Fate,Cebulski和Young的Spider-Man Family Featuring Spider Clan #1。


[转载]改变中的日漫观点(中):回想起,当西方遇上东方_第2张图片

「对Marvel而言,Mangaverse可说相当成功,」Cebulski如此地说。「最初版本第十五个礼拜便孵出当前的Mangaverse系列,Spider-Clan迷你系列和一个短篇,Mangaverse第二部的迷你系列。很多出版社都没办法达到这样的纪录。这个企划让公司裡的几个漫画专家都获得不少宝贵的经验,包括我自己。公司对于Mangaverse在几个不同层级都取得成功的这个现象,感到很有兴趣。」

对自由作家和前漫画编辑Jake T. Forbes来说,他坦承他在当时对Marvel Mangaverse并没有追得很勤。但无论如何,基于其漫画背景,他这麽说:「如果你想製作一个日漫迷和超级英雄迷之间的维恩图[1],那麽其中的重叠部分将少得可怜。」

之后Marvel于2003年推出新旧作品混合的Tsunami,目标是既维持死忠漫画迷的热情,同时也能让圈外人产生兴趣,Marvel希冀能藉此再一次地扩展日漫版图。Runaways竭尽一些老漫画的賸馀价值,透过New X-Men(原始标题为New Mutants, New X-Men: Academy X)再版为Young X-Men post-Messiah CompleX。


[转载]改变中的日漫观点(中):回想起,当西方遇上东方_第3张图片

下一步是2005年的Marvel Next,聚焦于年轻角色,内容新鲜又刺激,可算一次创举。Adam Warren的Livewires也是其中之ㄧ。在一次Newsarama对Warren的访谈中,他说Livewires和Marvel Next裡面的其他一些作品都很带劲,当然,裡头也包含了备受瞩目的X-23。说真的,这个充满魅力的金刚狼少女能像现在这样获得广大欢迎,并不是那麽令人感到惊讶。至于Livewires和其他Marvel Next作品的任务......恩,我想并不是特别以新角色来吸引两大出版社主线外其他读者,应该视为一次探路行动,一种试金石,Marvel和DC规律地出版新书和新角色,这些作品能受到热烈欢迎,并进而存活下来长久推行的机会,可以说相当渺茫。不讳言的,Livewires也没能逃出这个大趋势之外。

「很难说是不是日漫风格浓郁的Livewires伤害了这个企划,让Marvel Next战线的其他非日漫风格作品的销路变差。我想,在经过一段适应期后,日漫风格对Marvel的读者而言,应该会是一项有可喜而有吸引力的特色。

当然,我们有麻宫骑亜(机动战舰、魔法阵都市)的Uncanny X-Men,贰瓶勉(Blame!)的Wolverine: SNIKT!,还有长泽真的Wolverine: Soultaker。还有其他的日漫漫画家专门为Marvel绘製封面和插图,寺田克也 (Blood: 最后的吸血鬼), 伊东岳彦(星方武侠), Studio Gurihiru的Chifuyu Sasaki、Naoko Kawano、Mizuki Sakabayashi和Tomoko Taniguchi等等[2] 。甚至带子雄狼的创作者小池一夫也曾写过金刚狼的故事,发表于X-Men Unlimited #50,由传奇人物Paul Smith负责美术。


[转载]改变中的日漫观点(中):回想起,当西方遇上东方_第4张图片

Cebulski也写过X-Men Fairy Tales、Spider-Man Fairy Tales和Avengers Fairy Tales。他从世界各地的民间故事取材,包含日本的桃太郎传说,也邀请日本美术家武田纱那、Kei Kobayashi和一些受日漫影响的漫画家,如Takeshi Miyazawa、业界传奇Bill Sienkiewicz和动画人Kyle Baker前来合作,碰撞出新的火花。

然而在自己的部落格上,Cebulski作了一个非正式的宣布:Marvel Mizuno即将造成疯狂。之前合作的体验棒极了,我会继续在Marvel打拼,并在接下来的日子,把更多日本创作人拉近我们的团队或企划中,建构一个东西融合的和谐状态......

至于DC的日漫计画呢?恩,我们有麻宫骑亜在2000年发表的Batman: Child of Dreams(初始刊载于讲谈社的Magazine Z月刊),香港漫画皇帝黄玉郎在2003年出版的Batman: Hong Kong(manhua[3]?),和不久前夏目义德的Batman: Death Mask。

而又有谁能忘怀桑田二郎的蝙蝠侠漫画作品,很快地被刊载于由Pantheon Books发行、Chip Kidd和Saul Ferris负责封面设计的Bat-Manga!: The Secret History of Batman in Japan。

还有Vertigo的Death: At Death's Door,日漫风格的Sandman副线作品,作者为Jill Thompson。另外也不能遗漏获得Bram Stoker最佳图像小说奖、由Neil Gaiman和天野喜孝合作的The Sandman: The Dream Hunters。 


[转载]改变中的日漫观点(中):回想起,当西方遇上东方_第5张图片

DC有CMX,它有自己的日漫阵容,正式发行于2004年。现在还囊括了Fred Gallagher的Megatokyo系列[4]。

Minx,靠Shelly Bond和Karen Berger作先锋,出版于2006年末,致力耕耘少女漫画这块领域,意图吸引青少女读者的注意。其中有Cecil Castellucci和Jim Rugg共同创作The P.L.A.I.N. Janes;Mike Carey、Sonny Liew和Marc Hempel合作的Re-Gifters;Andi Watson和Josh

Howard的Clubbing;Derek Kirk Kim和Jesse Hamm的Good as Lily;Carey、Louise Carey和Aaron Alexovich的Confessions of a Blabbermouth;Alexovich的Kimmie66;还有Ross Campbell的Water Baby。

在我们进行这项工作之后,Top Cow的Witchblade也随之出现日本版本,并在秋田书店旗下的Champion Red杂志展开连载。这部漫画由动画电视剧的编剧小林靖子编写剧情,而美术方面则交由隅田かずあさ负责。该作已经翻译并让Bandai Entertainment取得版权,漫画同样透过Top Cow出版,更名为Witchblade: Takeru。

同时,Archie Comics也透过管道取得Sabrina the Teenage Witch和Josie and the Pussycats的日漫续作,这都要感谢TokyoPop的Tania del Rio,他是Rising Stars of Manga的赢家之ㄧ[5]。

随著越来越多的出版商加入这场日漫革命的竞争,令人好奇我们是不是可以在可预见的未来,看到日本三雄对上Marvel和DC的局面呢?「在这个时候,不可能,没这回事!」Cebulski说。「Marvel长期维护著和讲谈社的健康合作关系,而且我们希望继续保持下去。我在讲谈社的各个部门有很多朋友,他们都知道我会支持他们,而这种信赖也反映在市场上面。不要刻意改变,就这样自然而然发展下去,对我们两家公司都好。」

那麽对讲谈社(或是Viz/小学馆/集英社等出版社)而言,是不是有这个可能也来搞个「反Mangaverse」?取代Marvel现行的佣兵制,即雇请日本漫画家来绘製蜘蛛人和X战警等作品(也别忘了Marvel/Del Rey的X战警和金刚狼的日漫作品,和明年预定发行的OEL日漫系列[6]),假设日本出版社也想淌这场混水,甚至搞到后来独佔美国本土的剧作家和漫画家,以夷制夷,聘请他们创作,然后把这些作品发行在英语市场,可能是美国、欧洲和亚洲。集英社也许已经著手进行这项反OEL日漫计画,因为他们去年才对外宣布Stan Lee和通灵王作者武井宏之有新的合作计画,将共同创作一部名为机巧童子的日漫作品。「我个人对此的想法,即使有可能发生,也是在遥远的未来」Cebulski如是说。「现行有太多的版权问题需要克服,这会是场极为艰难的冒险行动,不是不可能,但实在困难重重。」


[转载]改变中的日漫观点(中):回想起,当西方遇上东方_第6张图片

「或許以Stan Lee的才氣,可以突破重重困境,在這塊市場上投下震撼彈,這要取決於他的心智和身體是否還能負荷如此高密度的工作」Cebulski繼續說。「在日本,只有少數其他的美國創作者享有知名度,而且也僅僅是在小圈子裡的知名度,不成氣候。因此,若沒有Stan Lee這類的大名氣加持,我還是得說,要達成這樣的目標,不容易啊!」


注:

[1] 该图乃发展自数学的集合观念,藉由两个(或三个)重叠的圆所构成的交集元素与非交集元素,表徵两个(或三个)物体、事件或观念之间的差异性与共通性,以提供相互比较或对比的效果。

[2] Studio Gurihiru,日本的一个专业绘画团队。

[3] Manga是日本漫画,Manhwa是南韩漫画,而Manhua当然就是中文漫画啦。

[4] 高人气的美国网路漫画,日漫风格,后来也出版了实体书。

[5] 一份漫画年刊,由TokyoPop出版。

[6] Original English language,原创日漫联盟,成员多为欧美本土的日漫风格漫画家。

你可能感兴趣的:([转载]改变中的日漫观点(中):回想起,当西方遇上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