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02

慈禧后来也搞改革,但历史已经不给她机会了


今年是戊戌变法120周年,学术界举行了一系列纪念活动,研究、论述戊戌变法的伟大意义及其失败原因,笔者在此不赘述。

笔者感兴趣的是,戊戌变法与3年后的清末新政的比较。

戊戌变法从1898年6月11日开始实施,其主要内容有: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吸引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按通用的说法,戊戌变法是晚清时期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 庚子事变爆发,慈禧太后率光绪皇帝等百位皇亲在忠臣随扈下出宫避祸西安。回銮之后,接受八国联军提出的《 辛丑条约》,此举对中国打击甚大,因此朝廷保守派主动进行变法。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1月29日,慈禧太后用光绪皇帝的名义颁布上谕,命督抚以上大臣就朝章国政、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制财政等问题详细议奏,拉开了清末新政的序幕。

2018-07-02_第1张图片

有意思的是,清末新政的改革内容虽然与戊戌变法近似,但在改革的力度、范围、深度等方面,却远超戊戌变法。除了在军事、官制、法律、商业、教育和社会方面进行一系列系统性改革,还废除了千年仕宦之道的科举制度,编纂官制,构建法律体系,实施君主立宪等,这些,都是戊戌变法未触及的。

为什么三年前强烈反对变法的慈禧,这时会主动推行改革?

三年前,慈禧大权在握,沉浸在自己虚构出来的幻觉中不能自拔,认为自己能够江山一统,王朝万世。庚子一战,五颜六色的虚幻的肥皂泡立马戳破,慈禧痛苦地认识到,再不顺应世界潮流,响应人民呼声,她的统治有可能土崩瓦解。

但是,慈禧明白的晚了,历史的机遇在手边溜走,再也回不来了。虽然才过了区区三年,但朝野上下形势却发生了巨变,对外战争一败再败,政府已经威信扫地,社会不满在蔓延,赔款压得财政处于崩溃境地,好的时机已经错过,能够延续统治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了。此时进行改革,难度比前两次更要大得多。慈禧就是在这样不利的条件下实施改革,结果非但未能挽救大清帝国,反而加速了它的灭亡。

不过,到最终,清廷还是显示了它的智慧和眼界,顺应历史潮流,和平退位。此举,一方面实现了政权的和平交接,避免了更多的流血和杀戮,让更多的老百姓得以活命。另一方面,也使清廷和满族王公贵族得以体面的谢幕和有序的退场,保住了身家性命。这点,比起很多现代的领导人,诸如卡扎菲、萨达姆、齐奥塞斯库之流,要高明些许。

《阿房宫赋》最后有言:“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谨以此文纪念戊戌变法120周年和改革开放40周年。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8-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