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 binlog日志

redo log 是 InnoDB 引擎特有的日志,而 Server 层也有自己的日志,称为 binlog(归档日志)。binlog没有崩溃恢复的能力,所以MyISAM引擎逐渐被抛弃,redo log 则有crash-safe能力。

binlog 的写入机制

binlog 的写入逻辑比较简单:事务执行过程中,先把日志写到 binlog cache,事务提交的时候,再把 binlog cache 写到 binlog 文件中。系统给 binlog cache 分配了一片内存,每个线程一个,参数 binlog_cache_size 用于控制单个线程内 binlog cache 所占内存的大小。如果超过了这个参数规定的大小,就要暂存到磁盘。

write cache 和 fsync 磁盘 的时机,是由参数 sync_binlog 控制的:

1、sync_binlog=0 的时候,表示每次提交事务都只 write,不 fsync;

2、sync_binlog=1 的时候,表示每次提交事务都会执行 fsync;

3、sync_binlog=N(N>1) 的时候,表示每次提交事务都 write,但累积 N 个事务后才 fsync。

因此,在出现 IO 瓶颈的场景里,将 sync_binlog 设置成一个比较大的值,可以提升性能。在实际的业务场景中,考虑到丢失日志量的可控性,一般不建议将这个参数设成 0,比较常见的是将其设置为 100~1000 中的某个数值。但是,将 sync_binlog 设置为 N,对应的风险是:如果主机发生异常重启,会丢失最近 N 个事务的 binlog 日志。

mysql 主备基本原理 

mysql binlog日志_第1张图片

在备库 B 上通过 change master 命令,设置主库 A 的 IP、端口、用户名、密码,以及要从哪个位置开始请求 binlog,这个位置包含文件名和日志偏移量。

在备库 B 上执行 start slave 命令,这时候备库会启动两个线程,就是图中的 io_thread 和 sql_thread。其中 io_thread 负责与主库建立连接。

主库 A 校验完用户名、密码后,开始按照备库 B 传过来的位置,从本地读取 binlog,发给 B。

备库 B 拿到 binlog 后,写到本地文件,称为中转日志(relay log)。sql_thread 读取中转日志,解析出日志里的命令,并执行。

 

mysql参数优化

## mysql master-slave replication
server-id = 2
log-bin=mysql-bin
max_binlog_size = 512M
binlog_cache_size = 2M

max_binlog_cache_size = 8M

sync_binlog=100
#relay_log = mysql-relay-bin
#log_slave_updates = 1

binlog-ignore-db = mysql
binlog-ignore-db = test
binlog-ignore-db = information_schema
binlog-ignore-db = performance_schema

你可能感兴趣的:(mysql binlog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