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十三辙?

什么是十三辙?

十三辙韵表简述-十三辙的分类 音韵学中的一种韵部。音韵不论对作诗、填词、作曲都是必不可少的学问,合辙押韵是从声韵方面来增强艺术效果的一种手段。
  在我国历史上各个时期对音韵有不同的依用标准。唐宋时期的韵书,大体依据隋代的“切韵”而来,因原书早逸,后人通常把它的韵目分为206部。到了南宋时 期,平水人刘渊著《壬子新刊礼部韵略》,把某些同用的韵加以归并,成为107部。在这以前,金人王文郁编的《平水新刊韵略》里,则合并为106部。这就是 后来通行的“平水韵”的来源。明代初的《洪武正韵》,又按照中原音韵体系把韵目改为76部,但是一直没有取代“平水韵”的地位。而今天声乐界研究歌词的格 律韵辙及唱法上的收声归韵,都是依据“十三辙”进行的。十三辙原是北方京剧、曲艺度曲所用,它简练好记,韵宽辙广,使用方便,具体分类韵目如下。
  为了便于记忆,我们把十三道辙用十三个字连起来为:春、夏、秋、冬,南、来、北、往,各、界、互、报、喜。所代表的韵目名称如下:
  (1)春一人辰辙,凡收en、in、uen、和ün的字都属人辰辙,如“春”(chun)、“森”(sen)、“林”(m)、“军”(jun)、“温”(wen)等字。
  (2)夏——发花辙,凡收a、ia、ua的字都属发花辙。如“夏”(xia)、“沙”(sha)、“家”(jia)、“刷”(shua)等字。
  (3)秋——由求辙,凡收ou、iu、iou的字都为由求辙。如“秋”(qiu)、“楼”(lou)、“酒”(jiu)、“有”(you)等字。
  (4)冬——中东辙,凡收ong、iong、eng、ueng、ing的字都为中东辙。如“冬”(dong)、“雄”(xiong)、“翁”(weng)、“英”(ying)等字。
  (5)南——言前辙,凡收an、ian、uan、üan的字都为言前辙。如“南”(nan)、“甜”(tian)、“端”(duan)、“泉”(quan)等字。
  (6)来——怀来辙,凡收ai、uai的字都为怀来辙。如“来”(lai)、“快”(kuai)等字。
  (7)北——灰堆辙,凡收ei、uei的字都为灰堆辙。如“北”(bei)、“水”(shui)、“伟”(wei)等字。
  (8)往——江阳辙,凡收ang、iang、uang的字都为江阳辙。如“往”(wang)、“江”(jiang)、“光”(guang)等字。
  (9)各——梭波辙,凡收e、o、uo的字都为梭波辙。如“各”(ge)、“模”(mo)、“多”(duo)等字。
  (10)界——乜斜辙,凡收ie、ue的字都为乜斜辙。如“界”(jie)、“雪”(xue)等字。
  (11)互——姑苏辙,凡收u的字都为姑苏辙。如“互”(hu)、“助”(zhu)等字。
  (12)报——遥条辙,凡收ao、iao的字都为遥条辙。如“报”(bao)、“交”(jiao)等字。
  (13)喜——衣七辙,凡收i、ü的字都为衣七辙。如“喜”(xi)、“需”(xu)等字。
  按照韵的特点,十三辙还可以分为:
   (1)单韵类,它包括“发花”“乜斜”“衣七”“梭波”“姑苏”五道辙。它们的特点是,在演唱时一韵到底,口形不变,不收尾不归韵。
  (2)复韵类,它包括“怀来…‘灰堆…‘遥条”“由求”四道辙。它们的特点是,在演唱时口腔要适当调节,从大到小变化明显,面部要随字走,更形改声,有收尾归韵。
  (3)鼻韵类,它包括“言前”“人辰”“江阳”“中东”四道辙。前两道为前鼻韵,后两道为后鼻韵。它们的特点是,在演唱时母音延长带有明显的鼻韵色彩,咬字时口从大到小略有变化,收声归韵入鼻,绝不能从口中流出。
  按照字在口中的形状又可分为以下三类:
  (1)横形,它包括衣七、发花、乜斜、江阳、人辰、言前六道辙。它的特点是:口横开,笑肌展提,嘴角上收,下牙微露,音色比较明亮。有横的感觉。
  (2)竖形,它包括姑苏、中东、梭波三道辙。演唱的特点是:要求撮唇收腮,嘴角放松,下巴向下向后垂下,腭下用力,颧骨上抬,眉心集中,有竖唱感觉。
  (3)综合形,它包括怀来、灰堆、遥条、由求四道辙。演唱时先弄清口型变化规律。这些字开中有合,动中有静,横竖交替。不能用一个口型唱到底,从变化中求稳定,从稳定中求灵活。
  按照各韵包括汉字的多少,又可以将十三辙分为宽辙和窄辙:
  (1)宽辙包括江阳、中东、言前、人辰、发花、遥条、怀来、梭波、衣七。
  (2)窄辙包括由求、灰堆、乜斜、姑苏。
  按照发音的特点又可将十三辙分为以下几级:
  (1)洪亮级:江阳、中东、言前、人辰、发花五道辙。演唱时响亮、开朗、明快。
  (2)柔和级:遥条、怀来、梭波、由求四道辙。演唱时温柔、暗昧。
  (3)细微级:灰堆、乜斜、姑苏、衣七四道辙。演唱时细腻、委婉。
  关于十三辙的内容和特点,就目前运用中基本上包括了以上各项。无论是写诗、撰词、作曲、演唱都离不了它,它是咬字吐字、收声归韵的理论根据。

你可能感兴趣的:(什么是十三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