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ping的原理与实现

1. ping过程:

我们以下面一个网络为例:有A、B、C、D四台机子,一台路由RA,子网掩码均为255.255.255.0,默认网关为192.168.0.1

1、在同一网段内

在主机A上运行“Ping 192.168.0.5”后,都发生了些什么呢? 首先,Ping命令会构建一个固定格式的ICMP请求数据包,然后由ICMP协议将这个数据包连同地址“192.168.0.5”一起交给IP层协议(和ICMP一样,实际上是一组后台运行的进程),IP层协议将以地址“192.168.0.5”作为目的地址,本机IP地址作为源地址,加上一些其他的控制信息,构建一个IP数据包,并想办法得到192.168.0.5的MAC地址(物理地址,这是数据链路层协议构建数据链路层的传输单元——帧所必需的),以便交给数据链路层构建一个数据帧。关键就在这里,IP层协议通过机器B的IP地址和自己的子网掩码,发现它跟自己属同一网络,就直接在本网络内查找这台机器的MAC,如果以前两机有过通信,在A机的ARP缓存表应该有B机IP与其MAC的映射关系,如果没有,就发一个ARP请求广播,得到B机的MAC,一并交给数据链路层。后者构建一个数据帧,目的地址是IP层传过来的物理地址,源地址则是本机的物理地址,还要附加上一些控制信息,依据以太网的介质访问规则,将它们传送出去。

主机B收到这个数据帧后,先检查它的目的地址,并和本机的物理地址对比,如符合,则接收;否则丢弃。接收后检查该数据帧,将IP数据包从帧中提取出来,交给本机的IP层协议。同样,IP层检查后,将有用的信息提取后交给ICMP协议,后者处理后,马上构建一个ICMP应答包,发送给主机A,其过程和主机A发送ICMP请求包到主机B一模一样。

2、不在同一网段内

在主机A上运行“Ping 192.168.1.4”后,开始跟上面一样,到了怎样得到MAC地址时,IP协议通过计算发现D机与自己不在同一网段内,就直接将交由路由处理,也就是将路由的MAC取过来,至于怎样得到路由的MAC,跟上面一样,先在ARP缓存表找,找不到就广播。路由得到这个数据帧后,再跟主机D进行联系,如果找不到,就向主机A返回一个超时的信息。

 

2. iputils软件包:

执行ping -V:

baoli@ubuntu:~$ ping -V

ping utility, iputils-s20161105

可知ping命令属于iputils软件包,参考: iputils软件包

 

ping过程中会涉及两种协议:

  • ICMP

  • ARP:查找MAC地址

 

ping报文格式:

MAC + IP + ICMP

 

iputils中ping相关文件:

  • ping.c

  • ping6.c

  • ping_common.c

 

3. ping代码实现流程:

1. 首先创建raw socket:icmp_sock = socket(AF_INET, SOCK_RAW, IPPROTO_ICMP);

2. 处理命令行选项

3. 如果没有指定源IP(网络接口),需要 创建probe_fd = socket(AF_INET, SOCK_DGRAM, 0),然后通过getsockname()找到源地址。

4. 通过setsockopt()设置各种选项

5. bind:bind(icmp_sock, (struct sockaddr*)&source, sizeof(source))

6. 发送icmp报文:pinger(),在send_probe()中先构造struct icmphdr *icp,然后通过sendmsg发送出去。

7. 接收ICMP消息:recvmsg(icmp_sock, &msg, polling),再通过parse_reply()解析消息。

8. 已达指定次数、ctrl+c等退出处理。其中ctrl+c利用Linux signal实现。

    set_signal(SIGINT, sigexit);

    set_signal(SIGALRM, sigexit);

    set_signal(SIGQUIT, sigstatus);

 

你可能感兴趣的:(Linux,Network,TCP/IP,linux,net,icmp,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