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习心得-雍也篇第十则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孔子讲:“颜回真是贤啊!一碗白饭,一瓢白水,居住在简陋的小室之内,别人都承受不了这样的清苦,而颜回却改变不了他的自得其乐。颜回真是贤啊。”

“贤”,中国历来对有学问的人的最高评价。一般具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是多才能,第二层为德行高,唯有多才能且德行高的知识分子才能够被认为是真贤。

 颜回的德行,所有人都不会质疑。“三月不违仁”、“不迁怒,不贰过”、“愿无伐善,无施老”,以及本篇的“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回也不改其乐”。

颜回是一个极其“自得”的人,他关注的是自己德行和修养,所以即使过着一种甚至其他人都觉得他无法忍受的清贫生活,也仍能自得其乐。他已经超越了物质的束缚,达到了精神上自由与愉悦,实现了后来的佛教徒的“立地成佛”的境界。

但后世也有人批评,颜回这种清苦的生活,是他为什么会英年早逝的根本原因,长期的营养不良和居住环境恶劣,一个人的健康会严重受损。所以后世人多半接受不了这种苦行僧的生活方式的修行。

另外这种苦行僧式的修行具有某种程度的出世意味,所以颜回的“经世致用”的才能到底如何,很难准确得知,至少《论语》的记载中并没有关于他的才能的叙述。

所以孟子讲,“禹、稷、颜回同道,易地则皆然”,将颜回与治水的大禹,治饥的后稷置于同样的圣人位置,虽颜回无他们那样的功劳,但是如果他们交换了位置,颜回也能做出这样的功劳,因为他们同道,“居仁而不违仁”。

孟子这套说法是对孔子关于颜回“贤”的补充,不是颜回没有才能,只是所处的时代,已经无法展现他的才能。

但这明显让人无法信服。颜子被宋儒捧上与孔孟一样的圣贤的位置,是否也正因为当时某种道德至上的价值观的体现。

孔子众弟子中,除了颜回,当然还有其他更多的人,不仅品德高尚,而且具有实干才能,这些人,不应该更称“贤”吗?

你可能感兴趣的:(《论语》学习心得-雍也篇第十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