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能量河
能量!这个词似乎很多人都以为是一种心理暗示,更或者说与我们甚是遥远,大可以束之高阁。我们就从这儿说起——
“energy”一字源于希腊语:ἐνέργεια,远在在公元前亚里士多德已有提及,但近代原型出自于17世纪中提出的物体运动的“活力”,一百多年以后,T.杨正式提出“能量”这个词表述,同时,能量守恒定律被证明为是自然界最普遍、最重要的基本定律之一。从物理、化学到地质、生物,大到宇宙天体。小到原子核内部,只要有能量转化,就一定服从能量守恒的规律。
这个定义有一个万象的基础:就是万物是运动的,因此就有了“能”,其多少便是“量”。
又过一百年,出来个“疯子”,说物质的质量和能量可以互相转化,即质量可以转化成能量,能量可以转化成质量。这听起来可以戏说为,一个杯子可以转化为“杯子能”!杯子是物质的,我们可以看见,而“杯子能”我们却看不见。这就是著名的公式(如图),也是后来原子弹的理论依据:
几十年后,广岛和长崎的事件见证了“看的见”的物质“内聚”后所释放出来“看不见”的能量的威力——好了,这下,都看见了!
上述公式十分类似两千多年前,中国老子《道德经》中的,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我们先别管谁生谁,看得见与看不见的之间似乎存在了某种关联,几千年后的上述质能公式已经证明了这种关联并非“幻术”。
也尽管在过去,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式说明:物质就是能量,足以让人类从新去思考什么是“世界”,也尽管在今天,量子学家们已经证明,所有的固体,是由旋转的粒子组成的。这些粒子有着不同的震动频率,是因为粒子的振动才使我们“看见世界”的样子。——但我们还是沉浸在“看得见”的所以然中,不屑的提问:能量?在哪儿?
“眼见为实”是我们主观思维的一种常见模式,因为即便我们“没看见”,其他人是否“看见”成为了一种鉴别“我是否主观”的有力佐证,但假如,如果设定一个可能是:物质的成像恰恰是以人的眼睛成像为一个必要条件了?
诚然,可以理解,世界,宇宙的本质是什么?我是谁?我从哪儿来?去向哪儿?——太多的疑问导致了我们太多的不自由和不安全。这种害怕甚至延伸到自身的社会,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不断设立防线和不断打破防线的二元战争史,其一切其象是为了防范外物,但其源却是害怕着自己。我们即便是在自己构建的国度中,也一直试图超越那些自己无法超越,而且是自建的社会伦理道德围栏。
生命中未开启的黑屏部分无边,逆风探知,对于“看不见”的相信,不完全是智慧,更是一种勇敢和态度。
谁在宏观?谁在微观?
在今天,从物质的角度顺向层层探索:物质是由很多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多个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与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又是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又分割到了夸克。这样无限层次地分割下去,是小的极限—“无”,只剩下了“空”——“看不见”了。这就是能量,一种波,或者一种气。
于是,我们再反向回放,那种看不见的"无"一层层组合,高度聚合运动,就成了物质。物质居然是空的,我们苦苦死守的“看得见”的物质,居然是一层层“看不见”的能量组成。
对,那就是微观中的世界逻辑!但既然是缩小的,我们就可以放大,我们想象一下原子就是太阳,电子就象是环绕太阳周围的一些行星。这么大的空间里所谓的可见物质基本单位所占的空间比例如此渺小,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只是充满着各种能量而已,是气!我们的世界,我们的宇宙本质不是能量,又是什么了?从宏观可见微观,从微观能知宏观,万象不断循环。站在河边看见的是一片水面,站在高山上看见的却是一条蜿蜒的河流。维度决定着是否“眼见为实”。
那些能量在不断运动,不知疲倦,也叫作”做功“。这种高度聚合的运动基于了一种无动力推进、鬼魅似的叫做“量子纠缠”运动原理——而也正是能量在推动万物运动。
微量子们运动时,基于外部影响所产生的无序跳跃运动证明着在世界中的一切运动方式和发展,呈现都基于概率,——这就是佛家所说的“缘起”!
加上而由于分子性质和组合格式、运动形式相互不同的缘故,物质世界千态万象、五颜六色——能量的运动导致了物质的万千景象,这就是道家所说的“万物类象”!
因此面对太丰富的物质世界,我们开始通过其表象来定义的。一切我们“看见的”,都被我们所命名和定义了: 有机物和无机物,生命体和非生命体,材质,形状,颜色,味道等等等。这并非错,但却依然掉进了上面所说的那个行为的怪圈:一直试图超越那些自己无法超越,而且是自建的围栏,最后疲惫的沉睡在了万物的表象之中。
于是,当我们不知疲惫的完成了对具体事物的命名之后,也就同时意味着这些事物对我们产生了死亡的意义。当一个被我们所命名的具体事物的表象形态发生显著变化,和它所具有的命名所寓意的表象相违背时,我们就宣布它“死亡”了。我们用表象定义了一个个独一无二活着的“生命,最终又通过表象来宣布它们的“死亡”。这就是“着相”!
因此能量和物质实质上是同一事物的一体两面,物质是能量的外化,能量是物质的本质。一切能量外化的事物都可归类为物质,一切物质本质上都是能量的不同存在形式。而波粒二象无疑证明着这二者的循环,大而无外,小而无内也就是在阐明着这种宇宙间运动的循环规律。在天为象,在地为形,也就是说的这个。
我们在上一篇也讲到一断摘抄:
宇宙是无限的,没有起源,也没有结束,宇宙能量是和物质、精神完全不同的概念,它控制着物质存在的形式和特征,控制着生命存在和发展的规律,是人类看不见的一种能量的客观存在。宇宙能量论区别于物质第一、精神第二的唯物论及一切有神论。宇宙能量存在于一切物质和生命、思维、温度、空间、时间之中,是一切人们所认识所不认识的宇宙元素的主宰。
跳出人道中的“二元对立”去理解能量,不可以去用人道中定义的逻辑思维去套装天道的规律,规律和逻辑是二回事,规律是用来发现的。
能量的一统
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大体上有两类能量;一类是自然性能量,例如;物理能量、化学能量、生物能量、核能量… …等等, 另一类是人类社会性能量。
人们会认为;自然性能量是实质的,人类社会性能量是抽象性的,两者性质根本不同,不应该统一而论。
但是,我们应该知道;人类社会性能量不可能不是一种宇宙能量,况且,它的根源本来就在自然性物质世界。对整个宇宙而言,地球上的所谓社会、人现象并不是超出于宇宙之上。既然人类社会现象是来源于物质世界的一种宇宙现象,人类社会性能量理所当然也是一种宇宙能量。 由此可见;宇宙能量——这是自然性能量和人类社会性能量的统一。
无内无外,宇宙中的所有东西都由不同形态能量组成,彼此互联,外象是一个大的物质世界,其本质却是是一个大的能量场场域。 而对于人,其实佐证着可见物质和不可见能量的双向存在,
人本身也是由能量组成:
宇宙--银河--地球--人--心--细胞--分子--原子--能量
内外区分下,身体就是物质的,而意识就是能量,人身体同时是意识的思想产物,还是个一体两面的范畴,思想和情绪状况可以左右了身体的物质结构和品质。意识能量是在宇宙空间中存在的一种光粒子能,有不散的能力,可形成多能信息网,这也就形成了意念。
用物理解释:意识在做:量子运动,每一秒钟会同步发放25次的“高峰电流”。 如果你能钻入其深处了解会发现,它本身就是一个宇宙体系。每一次高峰电流都会让人产生一个意识量子,也都会让人体验到一个十分鲜明的意识感受,人每一秒钟能产生25个多意识量子。
美国著名的精神科医师大卫﹒R﹒霍金斯(David R. Hawkins, Power vs. Force )博士,运用人体运动学的基本原理,经过二十年长期的临床试验,发现人类各种不同的意识层次,都有其相对应的能量指数,人的身体会随着精神状况而有强弱的起伏。他把人的意识映射到1000范围,我们把每种精神状况对应的频率列表如下:
在霍金斯的描述人的那个成为意识的能量世界中,彼此呈螺旋纠缠,善的能量级别高,恶的能量级别就低,他们同属一渐层连续体的两端,正如是与非、善与恶、快乐与痛苦本质并无不同,分别只在于能量振动有所差异。
没有结束,只有循环
能量本身是以一种规律的形式存在着,有着它自己的生命特征,无处不在。它控制着天体、光体、空间、温度和时间,控制着物质存在的外观形式和内在质量,控制着物质思维和生命思维,我们看不看得见,能量就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