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书而居

择书而居_第1张图片

@此間的時

我发觉在进C大以后就很少进书店了,这大概是因为一,图书馆书多,其二,进校不久我就习得了如何使图书馆里的书在自己手中停留很久而不至于超期交违约金的N种方法。虽然这些方法几乎人尽皆知,但是校方还是很介意这件事情——至少表现得是这样,前后采取了若干种方法遏制堵截,虽如此,C大对待这群嗜书如命的莘莘学子毕竟是如此宽厚仁慈,措施仅仅是雷声大雨点小而已,所以图书馆依旧长盛不衰,每逢周末和晚上都挤满了前来刷书的人。

说到刷书,图书馆是最好不过的地方,因为图书馆的特殊属性,可以真正做到绝对的安静——虽说“绝对”一词极不严谨,但至少不会像书店那样存在诸多影响刷书速度的因素存在。可以带一壶茶,取一本《国家地理》或是《彭博商业周刊》在太阳下坐一下午,或者是像中文系女生那样,披头散发坐在地上以一种完全忘我完全投入的境界读完一本厚厚的《朝花夕拾》——据说喜欢坐在地上读散文小说的孩子都来自中文系。

读书的人不仅是文化的受众,也成为了文化的缔造者。涂鸦文化便是一项典型范例,虽然这也是一件令校方及其头痛和厌恶的事情。比如,“杀进P大”、“杀进XX”之类的陈词滥调,还有“成为XXX”、“去环游世界,去瑞士滑雪”之类的理想主义思潮,还有一句比较令人难忘的:“考研失败,经验都是狗屎;考研成功,狗屎都是经验”,诸如此类的现实风气之浓厚着实可以成为“现在的学生脑袋里在想什么”的最好回答。

当然在图书馆里的回忆并不是完全美好,被反锁在阅览室是经常的事,我自己就经历过两次。还有在地下室的储物柜会被撬,在停车场会丢车,虽没发生在自己身上,但都被写入了告诫学弟学妹的经验之谈。然而能来图书馆的人都并不是抱着相同的目的,有取暖乘凉的,消遣约会的,为考试临时抱佛脚的,我的同门之一F君就是第三类人群。

和那些自称是“咩咩”、“萨莎”或者是“Zara”的人群一样,F君的本名叫“Fofo”。她在要交论文的时候经常会来图书馆弄模型,她弄模型的时候也不忘和男票聊天,于是我用她的QQ账号进她男票的空间,她男票很快回了一句:“亲,来蛇妖空间做什么捏?”随即发现她的男票也有一个标新立异的名字叫“蛇妖先生”,当时我就趴在桌上忍俊不禁了许久,以至于对面坐着的学弟学妹纷纷投来鄙夷的神色。出门的时候我对她说,“蛇妖先生”与“Fofo”,你们俩以后一定会过上童话故事般的幸福生活,而她开始给男票打电话,如同做电池续航能力测试一般,绵延而漫长,后来实在没话可说了,F君就跟她男票直播我在干什么,以至于我不小心把她的东西锁进了我自己的地下室储物柜,发现这件事情的时候我已经坐火车离开学校了。

以上这些是关于C大图书馆的碎片化回忆,也是我与书而居的日子,而书店带给我的感觉并不与之相同,书店的氛围中少了分宁静多了分嘈杂,而选书大于阅读的环境却经常成为年轻人思想碰撞的场所。在环境设施条件稍好的书店,经常能看见奢好读书的年轻人们三五成群围坐在圆桌边,阐述各自的论据,或是迸发出一个一个梦想的点子,也许多年以后,这些点子会被孵化出来,成为下一艘改变世界的航母,但或许也将被永远埋葬在这平凡普通的书店里,但无论如何,一切都与读书有关。

还有一种被称为“书市”的地方,如同集市一般,热热闹闹,它可以成为各路名家作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场所,抑或是作家与读者近距离沟通的圣殿。当然,书市的存在也必然少不了一些奇特的景象,比如在一些地方可以看到“15元一斤”之类的醒目招牌,把图书当白菜卖,不知道孔圣人看到了会抒发怎样的感怀。而我觉得,这样的做法至少是实践了百度娘娘那句“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此间的时 Time Between

最近的文字/Updated:

新浪微博@此間的時

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timebetween

:www.jianshu.com/users/06ed4fff8a04/latest_articles

豆瓣:http://www.douban.com/people/141123920/

你可能感兴趣的:(择书而居)